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股道的卢

06年入市实战操作至今,经...


价值领航

稳健的投资风格和淘金精神


柴孝伟

建造十九层每层成倍财富高楼...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


banner

banner

比其他快递贵3倍,顺丰教会我们什么丨玄甲金融

樱诗落落   / 2016-05-26 16:52 发布

对于消费者而言,物美价廉永远是最好的状态。不过,这是句梦话。孟子有句流传千年的话,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在玄甲金融看来,物美价廉也是一句耍流氓的话,正确的道理应该是「一分钱一分货」。今天我们从比同行业贵3倍价格的顺丰快递聊起,说说「物美价廉」那些事儿。

神秘顺丰揭开面纱

中国快递第一股,顺丰快递,借壳登陆A股了!

继申通快递去年年底借壳艾迪西(002468,SZ)、今年年初圆通快递借壳大杨创世(600233,SH)登陆A股后,5月23日,上市公司鼎泰新材(002352,SZ)发布资产重组预案,鼎泰新材拟将全部资产及负债与顺丰控股100%股权的等值部分进行置换。这则公告,证实了之前顺丰准备登陆A股进行IPO的消息并非谣言。

顺丰一直以低调著称,人们对其真实情况,始终难以有全面的了解。

不过由于上市的缘故,公众终于可以从上市公司相关公告窥探一下,这家披着面纱的企业背后的真容。

根据此次鼎泰新材发布的公告,顺丰首次披露了近三年的业绩经营情况。

2015年营业收入473亿,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16.2亿元;

顺丰控股2014年营业收入382亿,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9.2亿元;

顺丰控股2013年营业收入270亿,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18.9亿元。

在顺丰公布的数据中,其中有一项引起了玄甲金融的关注,那就是顺丰业务的单票价格。从公告数据来看,2013年、2014年,顺丰控股快递业务单票价格分别为23.73、22.54元。

这个单票价格该如何评价呢?我们来看看同样占据市场巨大份额的圆通和申通快递,他们的业务量分别高达30亿票、26亿票,是顺丰规模的2倍,但业务收入却分别只有121亿元和77亿元。也就是说,顺丰的单票价格要比他们高3倍之多。

从三家快递公司公开的财务数字看,圆通、申通去年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只有13.42%和16.32%,而顺丰控股去年的主营业务毛利率为20.42%。这其中最大的焦点在于,顺丰的单票收入高达23元,远超同期同行业平均单价7.5元的平均单票价格。

物美价廉或是大众思维的悖论

从数据来看,这么鲜明的数字对比,似乎看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为何顺丰能以高出3倍的同行价格在市场中打拼,且在业内口碑又非常好,获得了消费者的一致认可?其背后一定有许多可以挖掘的经营秘密,也一定能找出很多支持它高于市场平均价格的理由。

看到这鲜明差距的价格,倒让玄甲金融想起了另外一家公司以及它的创始人,那就是——苹果公司和乔布斯。

乔布斯曾经说过一句话,他说,顾客其实并不真正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句话我是认同的。其实,不仅仅顾客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有时候,产品设计经理也不知道。

如果我们回到过去,传统的经济学告诉我们,企业永远追求的是,把自己的商品打造成物美价廉商品,就会有更大的市场空间。

我们拿苹果手机来说,它美么?当然美,无可厚非。但它价廉么?如果价廉,那还需要卖肾么?如果一个产品,一定要符合物美和价廉的两个标准才有市场空间的话,那么,价格不菲但却风靡全球的苹果手机,又怎么才能说得过去呢?

正如孟子所言,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玄甲看来,物美价廉也是一句耍流氓的话,正确的道理应该是「一分钱一分货」。

我们知道,经济学上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就是成本概念,做任何事都是有成本的,可见的成本包括原材料、土地、人工等,而不可见的成本还包括时间成本、机会成本等等,作为一个商品,所有的成本都要被包含在价格中呈现出来,因为商业是逐利的,没人愿意干亏本买卖。

在玄甲金融看来,能降低成本的办法就只有规模效应以及提高生产效率了,而规模效应的潜台词则是批量生产。不过遗憾的是,真正好的又卖得贵的东西并不靠批量生产取胜,靠的是稀缺。

顺丰和苹果两家公司,看似并没有交叉,但从其定位来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大家都知道,相比其他快递公司而言,顺丰的单件价格要高,但顺丰在业界无论是投递速度还是服务态度,都可以称得上是业界翘楚,人们也更加心甘情愿地为产品买单。

很多情况下,我们在做决策的时候,往往会用大众思维去思考问题,比如,在自己产品足够好的情况下,我们经常会站在顾客的角度思考问题,认为定价过高,顾客难以接受,销量也难以打开。

不过,很多时候,这种思维本身带有偏见性。

正如乔布斯所言,顾客其实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记得乔布斯在回答「苹果开发新产品为什么不事先去做消费者需求调研」时说:如果亨利·福特在发明汽车之前去做市场调查,他得到的答案一定是大家都希望买到一辆更好的马车。这对亨利·福特发明第一辆汽车有帮助吗?

同样,如果站在大众思维角度去思考问题,人们对一个好快递企业的回复一定是:速度快、服务好、价格低。但对于一家企业来说,事实并非如此,如果一个企业往这个方向走,说不定会把自己做垮。

如果企业对自身定位不明确,大众思维往往会把自己带进死胡同。当然,一些看似经典的道理,其实并没有实质的指导意义。有时候,看似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往往有它内在的必然性。如何跨越企业和顾客之间的鸿沟,不仅仅是「顾客就是上帝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