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柴孝伟

买进就值,越来越值,时享价...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


桂浩明

申万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宋清辉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官方账号...


banner

banner

投资思考:克服种种“锚定心理”

闲来一坐s话投资   / 2016-05-11 20:34 发布

   投资思考:克服种种“锚定心理”
   闲来一坐s话投资
(2016年5月11日)

    何谓锚定心理?
    查了一下百度,——本来,近期因为魏则西事件影响,在我看来很纯洁的“度娘”原来也受到了铜臭的玷污,因此想放弃不用她了,不过,还是隐忍不住地用了一下,可见“度娘”虽污,但还是有些客户黏性的,只要她以后洗心革面,痛改前非,还一个清白身子就是了。当然,这是一点闲话。
    百度解释:
    是一种思维机制。人们在做预测的时候,内心中往往充满了对事物不确定性的恐惧和不安,因此,通过设想一个具体的数字可以明显降低这种不安,并且坚定自己的信念。这种思维机制,称为“锚定”;
    是指当人们需要对某个事件做定量估测时,会将某些特定数值作为起始值,起始值像锚一样制约着估测值。在做决策的时候,会不自觉地给予最初获得的信息过多的重视。 
    不确定心理学的鼻祖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和特沃尔斯基,早期在进行关于启发式思维和认知偏差的研究中发现了这种效应。
    他们的研究是这样进行的:
    先让接受测试者启动未来之轮(一种上面有很多数字的转盘),受试者先看轮子上的数字,他们知道这些数字是随机的,然后估计另外一个事件(比如,加入联合国的非洲国家)的数量。结果,卡尼曼和特沃尔斯基发现,面对具有较小数字的轮子,受试者估计了一个较小的数量,而面对具有较大数字的轮子,受试者则估计了一个较大的数量。
“锚定和调整启发式”是人们在作决策和判断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即先把自己“锚定”在某个事物上,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调整。
    
    对照以上解释,再分析分析股市投资,原来我们投资者如果不小心,就有意或无意地受这种锚定心理的影响做出投资决策,甚至有时这种影响还是“致命”的,所以,不可不察焉!
    譬如,股价经过一段调整,从50元下跌至25元,而这个价位差不多正是以前的一个相对低点,于是这个价位就容易让人产生这种锚定心理,觉得差不多下跌至底部了,于是做出介入的决策了,结果,可能股价从25元进一步下跌至15元、10元。
    再如,某只个股股价经过一段调整,估值已经接近历史市盈率最低水平,于是这个价位又容易让人产生这种锚定心理,觉得差不多调整到位了,于是下大决心买入,结果以为买入了个“地板价”,没有想到下面还有“地下室”在等着!
    以上种种,原来就是这种锚定心理惹得祸!
    在股市呆久了,自己以为还有一种锚定心理不得不防,这种锚定心理有点类似于我们中国的那个古老的“守株待兔”这个寓言,因此自己称之为守株待兔式锚定心理。
    守株待兔这个寓言当是人人皆知吧?
    就是说有个人在一株树下拣到了一只撞死的兔子,于是天天在这株树下等着第二只、第三只、第四只------撞死的兔子。其结果当然是世人都知道的,这只有愚人才做的事儿。
    自己说过,股市常常是容易将聪明人变成傻瓜的地方,那么,在股市上是不是也有这种想守株待兔的人呢?我想是有的。
    比如,中国股市由于过往的上市审批制造成的拥堵,因此造成壳资源一向极度爱宠,因此,这些年来让炒壳资源的人赚了个盆满钵满。比如,本人的一位朋友以前就曾说过,在中国股市若想赚钱,就得要炒壳儿,撞上大运弄个重组,一下子就大赚一笔。这确实代表了一部分投资者的心理。这是不是由此也造成一些投资者这种守株待兔式的锚定心理——专炒壳资源呢?
    再如,中国股市一向是深度患有“小盘宠爱症”的,似乎只要是小的,就是美的;似乎只要是小的,有一天就会长成参天大树。因此,我们看到神小创这几年可谓演绎到疯狂至极,也由此让专注于神小创投资的人赚了个数倍、数十倍的利润(当然,前提是你能够拿得住,比如100多倍市盈率以上仍然不动摇,然后在高点跑出来)。爬得高就容易摔得重。以至于今天许多神小创下跌50%、60%左右,仍让人看不到尽头。尽管如此,有的投资者可能仍然不能从这种习惯之中改变过来,甚至对于超过200亿市值、100亿市值、或者超过50亿市值的企业连看的兴趣都没有!
    以上等等,不一而足,是不是也是一种锚定心理呢?
    特不知,世界上的事情没有记永恒不变的,更何况是风云变化莫测的股市呢?!
    比如,壳资源可能会随着国家的改革被打破,最后变得不再值钱;
    再如,所谓的小盘,也未必一律是将来能够成长这参天大树,随着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地,将来是不是这种见小就炒的局面也会有所改观呢?
    一个人在投资之中初始的“成功”,最容易让人产生锚定心理,甚而影响到自己以后的投资理念、投资体系的构建。所以,最应该警觉,也更应当深入思考的是,自己的这种成功模式、赚钱模式是否可持续。
    仍以“小盘宠爱症”为例,其实如果我们细细观察,今年以来中国股市似乎“风口”有些变化,比如,贵州茅台、五粮液、双汇发展、伊利股份、美的电器(格力电器如果不停牌,估计也差不到哪去吧),这些所谓“老”的、“成熟了”的、较大市值的消费股,似乎又给今年一直仍处于熊市泥淖的股市带来了些许亮色,至少与深度调整的一些神小创们比起来,坚挺得多!
    投资有时重要的是于微知著,洞悉未来。这些变化是否预示着中国股市将来向“真正的股市”回归呢?当然现在说这话为时尚早,万不可草率结论。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即我们中国股市过往因为体制等原因,生出来了很多”怪胎“,然而“怪胎”终究是怪胎,是不会健康成长、茁壮成长的。对此,自己倒是深信不疑。
    一个人,一家企业,乃至一个国家的股市,有正确的价值观(至少目的端正)才容易走得更远。我想,无论是盘子大小,无论是壳资源,还是啥概念,最终均离不开“价值”两字,而坚守“价值”两字,似乎才是投资的本真与本源。
    约翰聂夫曾套用别人的话说过:“笨蛋,你要看的是价值!”自己认为,破解这种种迷惑人的锚定心理,也离不开“价值”两字。


按:转载、复制请注明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