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间资金太多,却不愿意跑进股市,为何?
郭施亮 / 2016-05-06 18:17 发布
民间资金太多,却不愿意跑进股市,为何?
谈及“两多两少”问题,具体而言,即民间资金多,投资渠道少;中小企业多,融资渠道少的现象。然而,对于民间资金庞大,投资渠道却相对狭窄的问题,却对投资者的投资资金去向构成了深刻性的影响。
进入2016年,这一突出问题,却得到了进一步地展现。其中,先有一线楼市价格的疯狂飙升,而后受到“沪九条”“深六条”政策的出台影响,却将这一种价格持续飙升的疯狂效应传导至部分二线楼市,并促使部分地区价格的狂飙。
与此同时,在今年3月份以后,大宗商品市场的持续赚钱效应,却逐渐引发市场的关注。其中,自3月份以后,部分大宗商品价格,尤其是黑色系的价格出现了猛涨的走势。受此影响,在强大的赚钱效应助推之下,大量资金却加速涌进大宗商品市场,并造就其短期价格的疯狂表现。
实际上,对于今年上半年部分领域的价格爆炒现象,一方面与货币政策及信贷投机力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在另一方面,则充分体现出一个现象,即当前民间资金太多,但因市场缺乏持续有效的投资渠道,而当部分领域存在较强的赚钱效应之际,却容易倒逼大量的民间资金蜂拥而至,并加速了这一领域价格的飙升。或许,从另一种角度来思考,在当前社会真实通胀率持续高居不下的大环境下,大量资金寻求保值增值的需求是相当强烈的。退一步来说,在当前真实通胀率偏高的背景下,继续把资产长期闲置,或仅存放至传统银行的定期活期储蓄渠道之中,则难免也会遭遇到资产缩水的风险。对此,借助部分领域显露出阶段性赚钱效应的契机,而趁机提升资金利用率,满足资金保值增值需求,或许还可能闯出一条资金出路。
然而,自今年以来,虽然部分投资理财渠道已遭遇到了资金的爆炒,但作为市场规模庞大,且属于大量财富聚集之地的股票市场,却未有过于突出的表现。
其中,以沪指为例,虽然在今年3、4月间,曾出现了一波小幅回升的行情,但市场指数仍未重返至去年年底的指数水平。与此同时,受到资金面环境稍有不利的影响,股市再度上行的压力却有增无减。对此,在当前以存量资金作为主导的股票市场,若存在国家队资金护盘意愿降低,或外部市场环境有所转弱等因素影响,都会对股市的运行走势构成或多或少地冲击。或许,对于现阶段的股市行情,管理层更注重一个“稳”字。
那么,在民间资金四处寻求保值增值渠道的大环境下,但这些资金却并未大举涌向股票市场,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实际上,对于中国股票市场,曾经在14、15年出现了一波震惊中外的疯牛行情。然而,受益于当时杠杆资金的全面激活,而导致了股市运行节奏的全面加快,并于短时间内指数完成了从2000点飙升至5178点的目标。
股市狂飙,带来的是巨大的赚钱效应。但是,因本轮股市牛市行情,是建立于高杠杆资金全面激活的大背景之下。与此同时,因受到暴利因素的诱惑,更多上市公司大股东,却在股市走牛期间,不惜冒着巨大的投资风险,进行大量的股权质押等风险行为,并试图趁机捞上一大笔,这也加速了日后股市的泡沫破裂速度。
“成也杠杆,败也杠杆”这无疑是最近两年股市的真实写照。然而,经历了轰轰烈烈“去杠杆”“去泡沫化”的过程之后,前期胆大追高者,尤其是猛加资金杠杆的投资者,却基本遭遇到市值大幅缩水的命运。至于前期敢于进行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大股东,却时刻面临着预警乃至平仓的风险。显然,一轮暴涨暴跌的行情下来,真正满载而归的投资者,毕竟属于少数,而多数市场胆大投机者,却往往由此改变了人生的命运。
对于当前的股票市场,虽然市场指数已经自高位下跌超过40%的空间,且市场的高泡沫化风险基本得到了较好地释放。但是,前期轰轰烈烈的“去杠杆化”“去泡沫化”风波,却是给投资者心理层面上构成沉重的冲击,而这一心理修复过程,也注定是漫长而又艰辛的。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时下的A股市场,上市公司的估值水平却呈现出显著的分化迹象。其中,以上证50为主的投资品种,其整体估值却始终保持在历史较低的估值水平附近。同时,因这类品种占比市场权数庞大,其偏低的估值水平,却在一定程度上拖低了整个市场的估值空间,却或多或少给市场造成了一定的估值错觉。
但是,与之相比,大量中小创业板品种的估值水平却仍然处于偏高的状态水平,且从整个市场的估值中位数来看,目前市场上市公司的估值中位数水平,却依旧偏高,而当前真正具备中长期投资价值的品种,也往往局限于少数的蓝筹股身上。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中国股市而言,往往并不缺乏资金,而是缺乏的是投资信心。换言之,面对当前市场行情的持续疲软,且无法吸引到民间资金的大举入市欲望。归根到底,还是在于时下的股市仍未形成真正具有持续性的赚钱效应。由此一来,在当前民间资金庞大,且缺乏持续保值增值渠道的大环境下,资金更愿意寻求更具持续赚钱效应的领域,而股市作为多数中产阶层的伤心地,或许其信心的修复还是需要有一段不短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