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你选出10倍大牛股(下篇)
猎手11hawk / 2016-05-06 09:55 发布
我将一个行业(概念)划分为几个阶段:萌芽期、蓝海期、红海期、垄断期、衰退期。划分依据就是市场的普及率(渗透率)。
个股的三个面:每个面的作用不一样,基本面的作用是充当股价安全垫,决定了股价最低可以跌到哪里。资本运作起到杠杆的作用,可以将个股的涨幅扩大几倍。技术面是拿来择时的,一个股票基本面再好也并不代表任何时刻都能买进,什么时候买进就要靠技术分析来决定。于是两个维度一叠加就形成了下面的4X3格子图:
查看原图 上图表明在不同的行业发展阶段,需要关注的指标是不一样。例如基本面指标,在蓝海时期,你应该更加关注与成长性有关的指标,而到了红海时期,你要关注的指标就变成价值类指标了。为什么要这样?所有指标都关注不是更好吗?理论上,所有指标都符合要求当然是最好,例如某公司毛利率高、产品又好、又有垄断优势、管理层又牛逼、现金流又好、股价又低。。。。但在实际操作中,你根本不可能遇到这种低价股,你当市场上所有人都是傻逼,只有你是智者?因此,我们只能重点看某一个指标,其他指标能符合要求最好,不符合也不要紧。在这篇文章里,我们重点来分析在不同产业阶段,基本面的分析方法。技术面和资本运作以后有机会再讲述吧,否则文章太长了。(感兴趣的人那么少,我根本没动力写那么长啊)
将上图红色区域稍作调整,就得到下面表格:
查看原图
萌芽期:
通常都还没达到上市标准,因此在股市里找不到标的。这里就不提了。
蓝海期:
这个阶段由于市场蛋糕尚未被瓜分完毕,并且前景广阔,因此只要上市公司的老板不是傻子,都能赚到钱。因此这个阶段,你只要随便买入任何一支相关概念的股票,都会涨的很好。这个阶段,业绩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谁更会说故事,谁更会炒作题材。所以这个时期,不要看PE、PB,也不要看财务报表,你唯一要看的就是:这家公司的饼可以画得多大?例如那些做平台的,99%的平台后面都会倒闭,但是只要你说“我是做平台的”,股价马上就几个涨停板,上海钢联就是典型。例如那些做手游的,真正能实现长期赚钱的游戏公司凤毛麟角,但是手游被炒疯了,又例如拍电影,韩寒一出,5亿票房到手。。。一句话,这个阶段你千万别太理性,假如你用理性、专业的眼光来审视这些概念,你就输了。
在蓝海阶段,你唯一要关注的指标就是这家公司的吹牛水平。但是我这么说,肯定有很多稳健投资者心理觉得不踏实,那好吧,那我们专业一点,从商业模式角度来衡量这个阶段的公司,这样至少听起来比较靠谱一点。我们分别从产品、客户、促销、渠道四个角度来衡量一个公司的成长性如何。
第一个问题:该公司有没有重磅产品?不废话,直接上图。
查看原图第二个问题:该公司靠谁吃饭的?
查看原图
第三个问题:广告宣传做的怎样(备注:这一块内容不是很完善)
查看原图
第四个问题:渠道铺设的怎样?
查看原图
我相信很多读者看到上面那么细的内容就心烦了(图中的+号意味着还有更多细化内容,限于版面限制,我就不展开了)。但是研究就是一个从很抽象到很具体的过程,很多人只能做到抽象,有的人只是局部细化。说的简单点就是,市场上有的人只会侃侃而谈,靠吹水混饭吃。有的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目光短浅。但是能像我这样把所有知识结构连成一片的人不多。我可以做到很宏观很抽象,也可以做到很具体很细节,这就是艺术。
在蓝海阶段,我们要警惕几种成长性被破坏的陷阱。一旦发现某公司出现下面的信号,就要提高警惕。
1、技术路线之争、标准之争中落败了。例如电池路线之争(锂电还是镍铁电池之争)、4G标准之争,落败就意味着前期研发投入打水漂,下场往往会比较惨。
2、多元化策略。在蓝海阶段就收购大量与产业链不相关的公司,本身就说明这家公司的主业经营出现问题,否则这么大的蛋糕不吃,还跑去经营其他行业,你真以为自己是apple公司啊?
3、渠道铺设过快。一方面容易引发资金链断裂,另一方面,假如是加盟店模式或经销商模式,会导致经销商之间互相抢生意,最后反而把自己的品牌搞臭了。
4、长期无法找出盈利模式的互联网公司。现在很多所谓的平台,都把客户数量看得很重,但是实际上,很多网站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将客户转化成利润。在蓝海阶段通常问题还不会马上暴露,一旦进入红海阶段,这些公司的下场只有死。
5、傍大款的公司。例如那些没有技术产量的,依靠iPhone产业链生产的公司,一旦iPhone产业链开始没落,首先死掉的必定是这种没技术含量的傍大款角色。
6、新产品不被市场认同。除非这家公司拥有持续创新的能力,否则股价会受到极大冲击。有没有持续创新能力不能靠推理,只能靠历史数据证明,例如辉瑞公司,拥有的医药专利上百种,即使他推出一个新药受挫,股价也不会跌太多,因为历史证明,它拥有持续创新的能力。
7、枪打出头鸟。在没有竞争壁垒的行业里,领头羊往往很容易成为众矢之的,反而招致失败。而在有竞争壁垒且具备先发优势的行业则往往相反,领头羊会赢家通吃。因此要区分这两类行业,在没壁垒行业不要选老大,在赢者通吃领域选老大。
8、靠卖广告吸引眼球的。有些公司不惜重金做广告,这种公司在前期会取得非常显著的效果(他狂刷广告时持有这种公司肯定不会错),但是接下来随着广告费用的不断飙升,而营业额的上升速度却开始减缓,此时就要小心了,这往往就是该公司到了成长极限的时刻。
9、拥有大量资金却一直不做事的新上市公司。有的上市公司账面上一直留存着很多现金,但是却迟迟不用来做事情。出现这种现象,至少能说明两点:1、他原来的产业根本不赚钱,他是靠造假上市的。2、这家公司的大股东是傻逼,不懂资本运作的重要性,估计金融资本主动上门要求合作拉抬股价,都会被这大股东轰出门外,这样的股票,不被基金和机构列入黑名单才怪。
10、靠应收账款带来的扩张。有的行业出于结算的差别,可能对营运资金的占用本来就比较高,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应收账款扩张的速度大幅超越收入增长的速度,甚至对公司的正常经营带来很大的风险,那么公司的成长性就应该打个折扣了。
11、固定资产多且利用效率不高。这个多与少、高或低指的是跟业内其他公司相比,而不是跨行业相比。
12、净利润的增长靠非经常性损益来维持。这个稍微懂财务的人都看得出来问题所在,不多解释。
红海期:
顾名思义,整个产业已经进入红海战。此时靠画饼、吹牛已经不行了,必须要真刀真枪跟竞争对手大干一场。因此这个阶段,我们要做的就是要选出哪家公司会在死亡角斗场上脱颖而出,成为“残酷角斗士”。这个时候,那些价值投资理论就派上用场了。要考察一个公司的价值性,可以从两个角度衡量。第一个角度是:这家公司有没有护城河?护城河的厚度怎样?护城河还能维持多久?第二个角度就是业绩。关于护城河(竞争优势分析),篇幅较长,这里我就不多说,投资者可以自己去查看这方面的著作。而关于业绩的分析,这一块主要通过分析财务报表。分析框架如下:
查看原图
在分析财报方面,我不是行家,假如投资者感兴趣,可以去关注@唐朝 的文章,他对财务报表的理解相当透彻。
在红海阶段,我们也要警惕几种价值破坏的信号。
1、外来物种的破坏性竞争。这是最有杀伤力的破坏。例如ipad一推出,汉王电子书、E人E本一夜间就被淘汰。淘宝商城对商业房地产的破坏、电子书对造纸业的破坏。
2、周期性股的周期波动。在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靠稳定收入生存的,例如医生。一种是靠盈亏生存的,例如炒股和赌博。后者的业绩波动非常大,有时赚100%,有时却是-10%。同理,股市里的行业也存在非周期性和周期性股。周期性是不能用PE、PB、EPS之类的指标来衡量的,因此周期性股的PE为负,反而是买入的时机,而PE高达几百时,是加仓的好时机,反而当PE从几百降到几十,却是卖出的时机。
3、老二必须死的行业。有些行业是赢家通吃的,在这种行业里,一旦进入到红海阶段,必须只购买龙头大哥的股票,那些小角色的股票都不能买(蓝海阶段可以买)。
后面两个阶段由于不是我们重点关注的,且文章已经写的很长了,又没多少人感兴趣,我也不想写太多,后面两个阶段就简单说一下好了。
垄断阶段:
这个阶段意味着三国混战时期已经结束,整个行业已经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因此这个阶段其实已经没啥好标的可选(就那么几只票,还有啥好挑的)。这个阶段,财务报表直接扔一边(几家的报表都几乎一样的,有啥好比较的?),你唯一需要关注的就是大盘走势。这种票只会跟随大盘随波逐流(银行股就这样)。
衰退阶段:
行业已经进入夕阳阶段,没任何想象空间了,市场主力是不会认同这种股票的,只有几个不懂炒股的“稳健投资者”会购买这种垃圾公司,理由是“安全边际!”我都不想反驳这种观点了,跟这种人辩论只会拖低我的智商。这个阶段唯一可以关注的就是那种还拥有大量现金的“现金牛”,说不定他们会通过并购进行转型。例如苏宁电器宣布建立苏宁银行。纺织类企业纷纷转型搞3D打印、锂电池。。。但是这种票的分析逻辑得用重组股的分析框架。今后有机会,我再给出重组股的分析框架吧。
小窍门:
下面列的内容跟上述逻辑框架没关联,但是也属于选择牛股时需要参考的指标。因此我将其定义为“小窍门”
1、不要买国企,国企没成长性可言,那些大牛股往往都是民企。逻辑可以用一个段子来说明:“儿子问我,孙悟空大闹天宫把那些神仙打的落后流水,为何西天取经时反而打不过那些妖怪,还要向神仙求救?我回答:大闹天宫时,他遇到的都是替玉帝打工的,做事但不玩命。西天取经时他遇到的都是自己出来创业的妖精,都是玩命的。”
2、市值30-50亿的公司最佳。市值太大的公司业绩难以翻倍。市值小的公司由于基数小,业绩每年翻一翻都有可能。市值到达100-300亿,往往就需要业绩来支撑,假如没业绩,股价往往会见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