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股民为什么会更热衷于短期投机?
郭施亮 / 2016-04-05 07:55 发布
中国股民为什么会更热衷于短期投机?
投机与投资,虽然仅有一字之差,但是却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意义。对于中国股票市场,即使已有二十余年的历史,但是股市的整体波动率却基本处于高居不下的状态,而在实际操作中,中国股民却更热衷于短期投机,而并非抱着投资的心态来看待这个投资市场。
事实上,对于中国股民的短期投机行为,不仅与股市的定位有着莫大的关系,而且也与市场的投资环境有着不少的影响。
其中,以前者为例,对于中国股市的定位,却长期处于“重融资轻回报”的状态之中。起初,中国股市的最初定位,是为国企发展而服务。到了后来,虽然部分国企已经逐渐走出了困局,但这并未阻碍其在股票市场中融资与再融资的力度。与此同时,随着中国股票市场的扩容能力始终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中国股市极强的融资效应,由此也强化了股市“重融资”的色彩。
近年来,虽然A股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能力有着一定程度上的提升,但是与成熟市场相比,却仍然存在着不少的距离。但是,对于股市的融资压力,却未见有减缓的迹象。与此同时,随着股市再融资压力的持续加剧,中国股市“圈钱市”的特征却愈发明显。
时下,无论是中概股企业的加速回归,还是未来债转股预期的升温,都似乎离不开强化股市直接融资功能的目的。
其中,就以中概股企业的加速回归为例,它们加速回归,一方面是看重中国股市给予上市企业带来较高的估值空间,从而提升股票相应的融资能力;另一方面则是考虑到政策环境的持续宽松,并为这些中概股企业的回归创造出更为人性化的准入门槛,以满足他们加速回归内地市场的需求。
但是,在它们加速回归之际,却不可避免地产生出一些涉及中小股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其中,包括如中概股回归之后的相关大股东持股锁定期设置、未来限售股减持额度的设置等。退一步来说,若在它们大举回归内地市场之际,相关配套措施仍未能够得以规范,则将会意味着股市财富的二次分配现象,或会显得更加不对称。
此外,更为关键的是,因市场现有的打新炒新行为颇具高度投机的色彩,而在这类中概股企业加速回归之际,或将会存在更高的估值空间。换一种角度去思考,在其上市之初,股价却早已炒到了天上去,并提前透支掉股票未来几年乃至十余年的盈利预期。对此,对于那些高位接盘的中小股民,他们要想从中分一杯羹的难度也将会越来越大了。
实际上,对于A股市场中不少的上市公司而言,与中小股民的持股成本相比,其原始股东的持股成本是非常低的。对此,经历了一级市场以及二级市场的价格虚高行情之后,普遍中小股民并不具备持股成本的优势。然而,对于市场中不少上市公司的价格水平而言,虽然其价格已经经历了一段不少的跌幅,但是其整体估值水平却依旧偏高,而现有股价水平已然严重透支了未来多年的盈利预期。此外,结合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率偏低的局面,却是进一步强化了中小股民的短期投机行为。
由此可见,面对A股市场中的不少上市公司来说,对于毫无成本优势、信息优势以及资金优势的中小股民而言,若继续抱着长期投资的思维来投资这类股票,那么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至于部分享有低估值优势、高股息率优势的蓝筹股,却因需要耗费较长的持股时间,却并未能够受到这些中小股民的青睐。或许,正因为股市定位的不合理性,结合市场交易制度的不对称性,由此也让普遍中小股民更热衷于短期投机的行为。
除此以外,普遍中小股民热衷于短期投机的行为,与其所处的市场环境也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其实,纵观中国股市二十余年的历史,因股市整体波动率偏高,真正能够从市场中获取长期稳定投资收益率的股民并不多见。相反,正因为股市缺乏持续稳定的赚钱效应,却导致了普遍股民的持股周期较为短暂,并更加热衷于短期投机的行为。但是,纵观这类股民的战绩,却并未能够获得预期理想的投资收益率。至此,却演变成一种现象,即在当前国内缺乏实现资产保值增值渠道的大背景下,股市却并未能够满足普通老百姓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愿望,反而还加剧了他们的资产缩水速度。
企业急功近利式的排队上市,力图获得更好的融资渠道;部分企业家为了企业快速完成发行上市的目标,却抱有侥幸的心态,不惜违规造假。至于部分已完成上市目标的上市公司,不少高管却为了短期的套现暴富,而纷纷提前离职,试图摆脱套现减持的限制等等。这一系列的现象,却暴露出不少国内上市公司的上市动机并不纯洁。相反,随着股市扩容能力的持续加大,股市财富的二次分配却显得更为不对称。由此一来,这也直接弱化了中小股民的长期投资理念,却进一步强化了中小股民的短期投机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