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柴孝伟

买进就值,越来越值,时享价...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英大首席


桂浩明

申万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宋清辉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官方账号...


banner

banner

300294博雅生物:血液制品贵如金

刘召东   / 2016-03-03 04:08 发布

博雅生物是为数不多的经历多次暴跌却要创新高的个股。

我过去反复跟踪过这个股,大家可以往前搜索下,但这段时间主要关注的ST生化。

 

血液制品个股每一个都是牛股,哪怕是问题是缠身的ST生化,龙头是上海莱士,也正是由于有上海莱士千亿市值的对标,才有了博雅生物、华兰生物和ST生化的强势。

 

血液制品贵如金

      近日,一则《药价改革大半年后,部分血液制品价格上涨150%》的新闻引发了舆论的广泛关注。新闻指出,去年药价放开后血液制品价格总体都有上升,其中部分小品种,例如破免上涨70%,纤维蛋白原上涨150%。

     市场接手药价后,舆论对待药价上涨非常敏感。例如地高辛片上涨10倍,别嘌醇片上涨4倍等新闻都引发了舆论的强烈反弹。但与以上存在“不合理涨价”情况的药品不同,血液制品的价格上涨却有其合理性。

      顺理成章的血液制品涨价

      “血液制品是人血浆蛋白提纯制成的,人血浆中90%以上都是水,能用于血液制品的蛋白质仅有不到10%。”某血液制品生产企业负责人介绍。“我国每年的采浆需求约为8000(吨),但实际采浆量却只有5000(吨)。”上述负责人接着说。血浆供不应求加重了企业生产成本,从而导致血液制品价格上扬。

       此外,严格的政策管理也影响了血液制品的供给。1985年我国禁止进口人血白蛋白以外的血液制品。1996年,我国划定血液制品生产单位原料血浆供应范围。2001年开始,我国不再批准血液制品生产企业。

      原料血浆供应不足、严格的政策管理和市场对血液制品的刚性需求共同导致了血液制品供需失衡,价格走高。事实上,在我国实施药品最高限价时,血液制品价格已几乎触及国家最高限价(国家还曾经调高部分血液制品的最高零售价),如今药价放开,血液制品价格上涨其实不难预见。

      血浆供应不足是主要原因

      血浆供应对血液制品生产起决定性作用。血浆供应的巨大缺口也导致了血液制品的供需失衡。那么我国为何有着如此大的采浆缺口呢,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我国血液制品受政策影响较大。“80年代,由于某些企业一味追求经济利益,采浆作业不规范,造成了许多严重后果,比如安徽的艾滋病村。出于对血液安全的考量,国家对血液制品实施严格管控,尤其是在采浆方面。”上述企业负责人表示。事实上,我国的采浆规定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非常严格的,例如:我国对献浆人员年龄要求是18-55,而美国则是16-76。我国献浆频率是15天,而在美国则为72小时。在我国血浆需要放置3个月后,复查无问题才可使用,而在美国,因为有着健全的国民健康档案,血浆并不需要进行长时间放置。严格的采浆规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采浆量。

      其次,我国血液采集是标准的双轨并行模式。按现行《血液法》规定,我国的采血机构分为两类,一类是向临床和医疗卫生机构供血的血站、血库等,属于事业单位,通过这一路径采集的血液,使用通常具有公益性。另一类是向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供浆的单采血浆站,单采血浆站已于2006年由事业单位转为企业,与卫生部门脱钩,血浆的使用主要是用于商业生产。在此基础上,我国严格规定两条路径的血液不得交叉使用。因此,考虑到血液来源的类似性,两条路径在上游原料的获取上存在竞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血液制品血浆的供应。

      除开政策、制度因素,公众对于献浆的认识偏差也导致了血浆供应不足。“很多人都觉得献浆就是卖血,说出去难听。”上述负责人表示,“我们是严格遵守公益性的,对献浆人只会补偿数额很小的营养费或误工费,但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加上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献浆人数变得非常有限,采浆难度很大。目前我们的单采血浆站主要设置在周边地区,人口数量庞大城市反而不好开展采浆工作。”据统计,我国人口数量远高于美国(我国13亿,美国3亿),但采浆量仅为美国的三分之一。除此之外,我国一直大力宣传义务献血,对于献浆的宣传却有所缺失,“献血献浆同样光荣!”上述负责人表示。

      涨价无法解决供需失衡

      美国对于血液制品和血浆采集一直遵守“自给自足”的原则,这不仅是因为其商业价值,更是因为血液制品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在多种重大疾病治疗和预防方面,血液制品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属于国家战略性资源,因此保障这部分产品的自给自足是非常重要的。“人血白蛋白是血液制品中的大品种,也是我国唯一允许进口的血液制品。目前进口人血白蛋白已经占到总量的一半,但就算如此也无法改变我国血液制品供需失衡的局面。”上述负责人表示。

      面对严重的供需失衡,涨价并不能解决一切。从政策角度出发,我国血液制品行业禁令居多,虽然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些禁令有效地保障了人民的健康安全,但随着血液制品产业不断发展和社会需求不断膨胀,政策禁令应该逐步向充分发挥监管力量转变,从而适应当前的改革趋势和社会发展形势。“政策方面可以慢慢放松,例如提高献浆者年龄上限,而且我国人民营养水平不断提高,献浆频率也可以适当提高”上述负责人建议。此外,全社会对于献浆的看法也亟需改变,我国应该加大献浆的科普宣传力度,改变错误观念,鼓励献浆。

       博雅生物15年业绩快报,公司全年营业收入5.43亿,同比增长24%,净利润1.55亿,同比增长49%(扣除转让海康生物0.26亿投资收益,公司净利润实际增长28%)。公司业绩快报符合预期。

       血制品收入、利润全年稳定较快增长,受益于下半年提价,血制品利润同时呈逐季加快态势。15年上半年,公司新增3个浆站投入运营(截止14年底公司仅5个浆站),受益于浆站增加以及老浆站稳健增长,公司采浆量由14年133吨增长至15年176吨。投浆量方面,公司则由14年126吨增长至15年143吨左右,同比增长13.5%。血制品收入方面,我们预计公司血制品业务15年收入约3.3-3.5亿左右,同比增长约16%,略高于投浆量增速;血制品利润方面,我们预计公司15年血制品业务利润约1.08-1.1亿左右(已扣除转让海康生物投资收益),同比增长略超20%,呈稳定较快增长态势。分季度看,公司血制品业务利润显著呈逐季增长态势,其中15年上半年约增长10%-15%,15Q3约增长25%,15Q4约增长35%-40%。

       16年血制品量价齐升,利润翻倍增长非常确定。量的方面,15年公司采浆量相比14年增长32%(大致可认为前一年采浆量对应第二年收入贡献量);价格方面,受益于纤原大幅提价以及静丙小幅提价,公司吨浆利润有望由75万/吨增长至120万/吨以上,同比增长约70%。量价提升促进下,我们预计公司16年血制品利润有望实现翻倍增长。展望17年,我们保守假设纤原不再提价而静丙提价10%,同时由于公司今年底凝血八因子(吨浆利润将因此再提升约20万/吨),辅以投浆量30%增长,公司血制品利润仍将在16年基础上实现50%以上增长。

      新收购公司完美达成利润承诺,预计16年有望超额实现利润目标。15年下半年公司成功实现增发收购新百药业&天安药业,目前两家公司已于12月份实现并表。

       人凝血酶原复合物临床申报已经获得江西省药监局受理

      凝血酶原复合物临床受理,远期收入贡献不低于5000万。凝血酶原复合物主要用于治疗先天性和获得性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缺乏症,如乙型血友病。我国约有10万血友病患者,其中乙型血友病大约占15%左右。血友病不能治愈,需要终身用药,每年费用在数万至数十万元,未来市场空间在十亿规模。

       目前国内有5家公司获得生产批文,但由于血浆供应量有限,仍然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公司此次获得凝血酶原复合物的临床试验受理,预计产品将在2018年以后正式获批。

      多个重磅品种在研,获批后将显著增厚公司业绩。除凝血酶原复合物以外,公司还有5种血制品处于研发阶段。其中进展最快的凝血因子VIII处于III期临床试验阶段,如今年年底顺利获批上市销售,预计2017年即有望贡献5000万元收入。

       另外公司从法国LFB公司引进的vWF是国内独家品种,上市后市场空间有望达到3亿元。3月1日,博雅生物在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和法国LFB公司的合作正在积极推进。公司目前拥有多个血制品重磅品种在研,从2017年开始将陆续上市,有望显著增厚公司业绩。  

      血制品量价齐升,维持高增长态势。自2014年开始,公司正式迎来高速发展期。采浆站从5个增加到目前的10个,后续每年还将陆续获批1-2个浆站,2016-2017年采浆量复合增速不低于30%。最高零售价放开以后,血制品涨价预期强烈,静丙和纤原涨价幅度分别超过10%和100%,考虑到血制品供不应求的矛盾在短期无法缓解,后续仍然存在涨价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