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柴孝伟

买进就值,越来越值,时享价...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


桂浩明

申万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宋清辉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官方账号...


banner

banner

换个角度看市场,“供给侧”能否带来“风格转换”?

西点老A   / 2016-02-28 21:22 发布

关于市场风格转换的思考非常多,目前的市场一方面以创业板为代表的成长股面临着成长证伪的危险,另一方面国家政策导向支持的“供给侧”如火如荼,新年伊始,煤炭、钢铁、有色等周期股涨势喜人,后面行情会不会发生风格转换?本文以历史上四次风格转换为例,回顾一下历史上的风格转换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研判当下行情做些参考。

风格转换这个话题,我们四个典型的案例说起:一个是美国七十年代的“漂亮50”,一个是2007年年“530”后市场风格转换的经典走势,这两个是市场大势向上的情况下的风格转换,第三个案例是2003年底到2004年初的“五朵金花”行情,第四个是2012年底金融股的崛起(2010、2011持续两年“吃药喝酒”行情)。

案例一 美国 “漂亮50”神话

经过二次世界大战带来的经济景气,美国终于走出了大萧条的阴影。战后的美国成为经济实力全球遥遥领先的超级大国,步入了经济持续高涨的太平盛世。这一轮增长一直持续了三十余年。20世纪60年代美国概念股炒作盛行,炒作之后概念股泡沫破灭,大量投资者损失惨重,华尔街开始回归对有着稳定业绩历史的绩优股票的投资,所谓“漂亮50”由此应运而生。 
  漂亮50被视为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初美国机构投资者“必须拥有(must have)”的股票投资组合。由于机构投资者的热烈追捧,如此光彩照人的股票当然价值不菲。从表2可知,由摩根保证信托挑选的“漂亮50”,在1972年股价达到高点时,其市盈率最高的股票为90.7倍(宝丽莱),最低为16.3倍(混合经营的conglomerate公司ITT);平均市盈率高达41.9倍。由皮博迪(Kidder Peabody)挑选的另一个“漂亮50”组合(表2中的26只股票加上表2中的前24只股票),其中最低的股票市盈率也在40倍以上,平均市盈率高达60多倍。这两个单子所共有的24只股票,被称为“恐怖24(Terrific24)”,即表2中第1到第24只股票(宝丽莱到默克),其最低市盈率也高达45.9倍。 





 于是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股市形成了一轮以50只最大绩优公司为投资焦点的所谓“漂亮50”行情。其中IBM、施乐、柯达、麦当劳、迪斯尼、宝丽来、雅芳等蓝筹公司,都是其时“漂亮50”中的娇宠。这些股票被称为“一次决策”(one decision)股票,退休基金、保险公司、共同基金、信托基金等都蜂拥买入这些“一次决策”的蓝筹股。

从上面的市场炒作路径可以看出,题材股炒完,借着价值回归的旗号,把价值投资也推进了价值泡沫的深渊,这个案例值得总结的教训太多,我们这里关注点在于市场的风格喜好转变。

案例二 2007年“530”后的市场风格转换

“漂亮50”行情中,耐人寻味的是,这一轮以“回避概念投机、回归价值投资”为宗旨的大盘绩优股行情,走到后期竟然也演变成了一波投机过度的概念股行情,“漂亮50”本身最终也演变成为了一个概念。

从概念股炒作中受伤,回归价值投资,市场完成从题材到价值的风格转换,这和2007年的股市风格何其相似,上半年题材股炒的轰轰烈烈,530之后,题材泡沫刺破,万科招行等蓝筹股开始疯狂,最终将上证指数推上6124高地。这里我们关心的是530之后的市场风格变换:大盘股走势强于题材股,下分别是当时的上证50和中小板指数对比图,以及招行和大众交通的对比图,大众交通当时炒的是“参股券商”概念,和强生控股、大众公用几个股票是我当时参与的,530中三个跌停板上割的肉,印象深刻,故此举例。





案例三2003年底 “五朵金花”行情

 说起2003年~2004年的跨年度行情,“五朵金花”的故事是人人皆知。2003年的“五朵金花”是指钢铁、汽车、石化、能源电力、金融这五大板块,其中钢铁股是以宝钢股份为首,汽车股是长安汽车和上海汽车为代表,石化股则以扬子石化(被中国石化吸收合并)与中国石化

为头羊,能源电力则是以华能国际和长江电力为先锋,金融由招商银行带头。

 2003年的行情,是被证券投资基金给挖掘出来的,也就是买入主力都是机构。一来当时机构崇尚的是价值投资,二来蓝筹股流通性好,是方便机构进出的最好标的。

“五朵金花”行情的背后,政策的驱动力量是不可忽视的,从2003年的震荡期开始,针对当时的市场投资方向、制度改善、市场供需矛盾等问题,监管层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当年的行情打下了基础。



案例四 2012年底金融股的独立行情

2010年和2011年市场最大的特点是“吃药喝酒”行情,医药股、白酒类股票景气度很高,股价持续大涨,而后酒鬼酒塑化剂事件爆发,宣告吃药喝酒的时代终结,到2012年底,一银行股为代表的金融股由于低估值、长期下跌滞涨的原因,爆发一大波行情,市场风格完成从吃药喝酒转换到低估值价值股。

案例四 2012年底金融股的独立行情

2010年和2011年市场最大的特点是“吃药喝酒”行情,医药股、白酒类股票景气度很高,股价持续大涨,而后酒鬼酒塑化剂事件爆发,宣告吃药喝酒的时代终结,到2012年底,一银行股为代表的金融股由于低估值、长期下跌滞涨的原因,爆发一大波行情,市场风格完成从吃药喝酒转换到低估值价值股。



上述四个案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

其一,市场的偏好是在不断变化的,市场风格转换的规律是在全球市场都普遍存在的;

其二,价值和题材之间的转换、大盘股小盘股之间的转换,也就是常说的“二八转换”是“轮动”的表现;

其三,风格转换是增量资金一波行情后期入市的布局策略,比如2007年上半年题材股炒到天上去了,蓝筹股盘整半年了,新增资金入场肯定不会接盘题材股的;

其四,股票布局最终还是要看“估值”和“预期”,太贵的股票,故事讲得差不多的股票,里面的资金着急的事怎么样甩货;

其五,市场对“风格转换”的认识是一个过程,先知先觉、后知后觉者能够吃到肉,只是多少之分,不知不觉者可能成为买单者;

至于当下的行情思考,风格转换是否能够成立和发生,则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本文仅仅抛砖,相信一定有美玉可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