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卡拉末日狂奔,西藏旅游偷梁换柱
扶锄采桑 / 2016-02-18 10:50 发布
今天Apple Pay就正式登场了,我们支付方式变得更加高大上了。回首过去,我们的消费方式从现金消费到刷卡,进一步进化到微信、支付宝扫二维码。现在果粉们又多了一重支付方式。如果说赚钱是一种能力,花钱是一种技术,我们能力有限,技术高不说,还在不断提升。
拉卡拉末日狂奔,西藏旅游偷梁换柱
西藏旅游(600749)春节期间发布公告称,将以“现金+股份”的方式收购拉卡拉100%股权。交易完成后,拉卡拉创始人孙陶然、孙浩然两兄弟就合计持有了西藏旅游的28.14%的股份,变成了西藏旅游的实际控制人。
这可以看做是一次“蛇吞象”的资本运作:对西藏旅游而言,是一次重大资产重组,连主营带第一大股东,全都发生了重大变更;对拉卡拉而言,是不是可以看做是一次标准的、完完全全的借壳上市行为呢?
西藏旅游的总股本为1.89亿股,总市值为44.67亿元(全流通),自2014年开始连续亏损(-3346万元,-2645万元),今年本应披星戴帽,但是通过采用甩卖子公司的方式进行资产剥离和债务重组,实现了账面上535.5万元的净利润,逃过一劫。
而拉卡拉2014年的营收是9.1亿元,亏损约1.9亿元;去年营收15.88亿元,净利润1.26亿元。
在17.29亿元的股东账面价值基础上,拉卡拉估值溢价543%,评估出110亿元的估值,西藏旅游导演了这场蛇吞象的资产重组,将拉卡拉装入其中。
110亿元的资产规模,1.26亿元的净利润,要100%装入到总市值只有44.67亿元、靠财务技巧才实现微利的西藏旅游,在公告中,居然没有构成重大重组……
为什么没有触发重大资产重组、借壳上市的红线呢?要知道,在重大资产重组中,以往业绩不理想会是一个审核起来非常难过关的“硬伤”;而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借壳上市,更是难上加难了。
西藏旅游可是明确说了,尽管实际控制人变更了,主业也变了,但是“此次上市公司向孙陶然、孙浩然及其关联人购买的资产总额,占上市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之前的资产总额的比例为93.79%,未达到100%”,因此“并未构成借壳”!
看来西藏旅游是对规章条款真的掰开了揉碎了去理解了一番,然后“抠字眼”了啊:“本次拟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中”,言下之意无非就是说:我“购买”的资产,确实没有超过100%红线啊!之前的定增?不是“购买”哦,那只是募资行为哦!
这二位是不是太小看监管部门了?你们确定这不是在作么???
“豪迈”的业绩对赌和落后的产品模式
拉卡拉确实很有“雄心壮志”,业绩能不能实现现在不好说,但是这等豪言壮语,恐怕就可以把西藏旅游的股价怼上天了吧!
2014年时候拉卡拉还亏损约1.9亿元,去年为了借壳上市,把净利润冲到1.26亿元。在披露的重组公告里,拉卡拉做出了如下业绩承诺:2016~2018年,分别实现净利润4.5亿元、8.6亿元和14.5亿元!
看到这里,我也只能感叹一句:真敢说!先不说能不能实现,单说字面看来,这是翻几番?我数学不好,谁给算算?在目前的第三方支付市场环境下,从拉卡拉不断萎缩的市场份额来看,净利润要从1.26亿飚到4.5亿……这组数字有什么依据吗?
另外,拉卡拉虽然一直宣称自己是第三方支付行业第三,可是您知道第三方支付市场的格局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吗?拉卡拉是否把“行业第三”的概念解释清楚了?
在去年三季度国内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份额中,支付宝和财付通分别占比71.58%和16%,拉卡拉位居第三,市场份额为5.74%,较一季度时的7%下滑1.26个百分点……这个第三,离得是不是有点远了?我默默的擦了擦汗
各位看官可以自己想想我文章开头提到的支付历史,再联系一下拉卡拉的产品,自行脑补吧……现在年轻人手机基本不离手,又多了一感应就能支付的功能,谁还没事装那么多银行卡出来划拉?附上几张拉卡拉之前的产品,方便各位看官脑补(心里一阵恶寒)
也不知道这二位是怎么想的,就这么跟监管部门玩起了文字游戏,把投资者也当小孩了吧,这业绩对赌实现不了的话,有什么赔偿吗???
文中纯属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