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柴孝伟

买进就值,越来越值,时享价...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


桂浩明

申万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宋清辉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官方账号...


banner

banner

【美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介绍、发展特点及启示】

欣荷   / 2016-02-01 11:16 发布

美国《时代》周刊杂志曾报道:“全球生物技术产业的销售额约每5年翻一番,增长率高达25%-30%,是世界经济增长率的10倍左右。生物经济将成为21世纪增长最为迅速的经济领域。”生物产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其发展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美国生物产业区:马萨诸塞州
  美国东北部第一大城市波士顿所在的马萨诸塞州拥有240多家生物技术和药物研制公司,它们大多数分布在从波士顿往西通向东北部第二大城市沃塞斯特的高速公路两旁。从1998年到2000年间,马萨诸塞州的生物技术和生物医药领域就业人数从大约1.7万人增加到了近2.4万人,而这一数字还不包括学院、研究中心和从事多学科研究开发的公司和研究机构。
  美国生物产业区:旧金山湾区
  西岸加利福尼亚州的旧金山湾区有500多家生物技术公司和与生物技术相关公司。这些公司直接或间接地创造了12万个就业机会,其中大多数公司的雇员数在50人以下,人数最多的基因技术公司拥有3000名雇员。旧金山湾区的学术和研究机构则提供了与生命科学计划有关的另外1万个研究性职位。
  美国生物产业区:圣迭戈
  同在加州的圣迭戈目前有400多家生物技术公司和与生物技术相关的公司,在生物技术产业工作的人数在2000年达到3万人。瑞士诺华制药、美国辉瑞制药等世界主要制药公司在这里通过建设研究所或并购圣迭戈的小生物技术公司而进军当地的生物技术产业。
  美国生物产业区:大华府地区
  由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和紧靠华盛顿的马里兰南部和弗吉尼亚北部地区组成的大华府地区,高技术企业数目已经超过硅谷,成为美国头号高技术中心。其中,马里兰州拥有330家生物技术公司,雇员达1.6万人;北弗吉尼亚地区则有200家生物技术公司,雇员1.5万人。华盛顿郊区蒙哥马利县集中了马里兰州三分之二的生物技术公司,包括塞莱拉、人类基因组科学公司等大型公司。
  美国生物产业区:北卡罗来纳研究三角园
  北卡罗来纳研究三角园有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下属的国家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美国环保局国家实验室等联邦研究机构,也有世界著名的生物制药公司葛兰素-史克、拜耳、诺华,还有IBM、加拿大北方电信和思科系统公司等信息技术公司的研究前哨。目前,北卡罗来纳州有134家生物技术公司,70个合同研究机构,150多家生物技术供给和支持公司,其中四分之三的公司和研究机构位于三角园地区。北卡罗来纳州的生物技术产业就业人数已超过3万人,年销售额为22亿美元。
  五大美国生物产业区中,波士顿、华盛顿和北卡罗来纳研究三角园分布在东海岸,旧金山和圣迭戈分布在西海岸。有很多美国生物专业毕业生都选择在这里工作。美国生物专业就业前景还是非常不错的,不过如果想要更多的就业机会,那你最好在大学期间就开始关注一些实习实践信息,以积累职业能力。

生物技术产业涉及医药、农业、海洋、环境、能源、化工等多个领域。其中,人类60%以上的生物技术成果集中应用于医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化进程明显快于其他领域,成为当今最具成长性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2010年全球生物医药市场销售额已超过8500亿美元。目前,世界许多国家都不约而同地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加速抢占“生物经济”制高点。
美国是全球生物医药产业最重要的集聚区,其生物医药年销售额占全球药品市场销售额50%左右。在空间布局上,高度集聚的产业集群是美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许多州和地区把发展生物技术产业集群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目前已形成了旧金山、波士顿、华盛顿、北卡研究三角园、圣迭戈五大生物技术产业集聚区。其中位于旧金山的硅谷生物技术产业从业人员占美国生物技术产业从业人员的一半以上,销售收入占美国生物产业的57%,R&D投入占59%,其销售额每年以近40%的速度增长。
生物技术、制药公司及学术机构密切的合作网络活跃了美国的生物技术市场。美国拥有世界领先的教育环境,开明的高科技转移政策,完善的政策机制成功建立了一批智慧、创新的生物科技园区。目前,美国已形成了斯坦福生物技术研究园、北卡罗来纳州生物技术研究园、佛吉尼亚生物技术研究园、马萨诸塞州生物技术研究园等生物科技园区。生物科技园区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以电子、微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园而成为支撑美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美国生物科技园的发展虽然各有特色,但在产业发展、园区环境、组织管理、资金来源与运作、区位选择等方面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和成功因素,主要表现在:
世界一流的研究机构是前提。不同于化工等产业由大公司主导R&D,生物医药产业以学术研究机构为起点,是一个建立在学术研究上的产业。而保证生物医药产业园区顺利发展的关键是研究机构在新发现领域迅速开展研究的能力。美国几大生物医药产业园区都以高水平研发机构的集聚为其发展基础。例如,马萨诸塞生物技术研究园附近有8所学院和大学,包括占全国医学院前20名的麻省医学中心,拥有最强健的对生物技术研究开发有巨大支撑作用的大学及研究中心网络。
风险投资网络是东风。技术不能自动变成产业,风险投资在生物技术商业化过程中的功劳不可磨灭。由于生物医药开发投入大、周期长、风险大,没有不畏失败、勇于冒险的风险资本家,生物医药企业根本不可能起步。旧金山生物医药产业最明显的优势,就是云集在斯坦福大学SandHill路的风险投资公司。北卡研究三角园最初的建设投资主要来自州政府,地方政府对园区附近的大学、园区内的基础设施、孵化器、非营利机构等也进行了大量投入。为帮助一些新创小型科研机构开展业务,政府下属的小企业管理局向在园内开业的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及其他金融服务。但政府一般不对园区项目进行直接投资,除了政府设立一定规模的种子基金,主要鼓励风险投资基金组织的成立与资金运作。马萨诸塞州生物技术研究园则采取财政激励、贷款保障、低还款利息,还有多渠道的风险投资来源,为新公司的成长提供支持。
大量的新创企业是推动园区发展的血液。与大医药企业相比,新创生物技术企业在创造性、敏捷性和成长性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生物医药商业化产品的最新发现主要依赖于创造力、集中力和知识更新速度。相比之下,规模对创新所起的作用相对有限,规模是创造力起作用的结果,而不是创造力起作用的原因。因此,新创企业的数量是衡量一个生物医药产业园生命活力的重要标准。也就是因为新创生物技术企业在推动生物医药创新方面的突出能量,一些生物医药产业的巨头,纷纷削减自身的研究规模,转而与一些新创的生物技术企业建立联盟,以获取不断推动企业进步、集群发展的动力和新鲜血液。目前,美国著名的生物医药集群,如旧金山、波士顿和圣迭戈,都在生物技术创新企业数量方面显示出高度集聚的态势。
领军企业是灵魂。把著名研究机构周围的一群新创企业转变成为一个真正的地区性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过程中,领军企业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常一个生物技术领域的领军企业,其规模在研究阶段是追随者的5~10倍,在商业化阶段可以是追随者的30~100倍。正是这种规模效应为一个地区性产业集群吸纳和配备了一些关键性的资源,如产业化必须的工艺和管理人才以及配套产业。在当前美国主要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中,都至少有一个商业化相当成功的领军企业。硅谷有Genetch和Chiron,Biogen是波士顿地区生物技术公司的王牌,圣迭戈的龙头企业是IDEC医药,Celera和人类基因组科学公司(HumanGenomicsScience)则是华盛顿和巴尔的摩基因产业集群的领袖。
官、商、学共同管理模式是保障。美国生物科技园区比较常见的组织构架是由政府、基金会或银行以及私营企业共同参与投资建设,组成不包括政府的董事会或者理事会,通过招募专业管理团队对园区的物业行使管理权,对于场地的租赁和孵化服务进行企业化的运作。政府通过宏观的规划和调节,并通过财政投入部分资金参与建设,对于园区物业的使用性质给予规定,确保政府在经济和科技发展导向方面的管理和调节作用,但并不具体参与园区的管理和运作。北卡研究三角园属于基金管理模式,其三角研究基金会由政府、学校、企业等各方代表组成理事会。基金会负责管理和指导三角研究园的建设和规划,对园区内各单位的内部事务无权干预。这种官商学共同管理的模式使政府有计划地与大学和企业相结合,共同确定研究园的发展方向,为提高当地科技经济水平起到关键作用。这种合作模式一方面利用政府力量弥补了企业发展中后劲不足的缺陷,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性的科研智力环境;另一方面,共同管理也避免了政府行政权力的过多干预,激发了大学和企业界的活力。
生物医药园的建设促进了生物医药产业的集聚化发展,并充分显示出区位优势、聚集优势、政策优势、人才优势、机制优势和服务优势,对加速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何实现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科学建设与合理布局,关系到每个园区的生存与持续发展,也是地方政府必须面对的问题。
从总体上看,目前国内生物科技园园区发展中普遍缺乏宏观规划,园区产业结构构建中存在技术创新能力弱、生物制药品种少、中药制品重复多等问题。各园区之间也普遍存在产业领域重叠、低水平竞争、资源争夺激烈等情况;与此同时,多数园区建设都是以各地政府强力引导以形成地区竞争优势为前提,离真正形成园区各生产要素协同作用的创新网络,依据市场变化、内部需求互补整合的理想状态还相距甚远;另外真正具有技术创新能力、形成产业集群的生物医药科技园还太少,除一些大城市的生物医药园区形成较强实力外,大多数园区发展资金匮乏、规模企业、领军企业较少、具有市场优势的高技术产品少,远未形成专业化分工的产业集聚和链动效应。
美国生物科技园的成功经验为我国提供了以下启示:
加强宏观统筹整合,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应该从不同层面认识到宏观统筹规划的重要性。首先,在国家层面,对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布局进行全面规划,加强宏观引导,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减少恶性竞争;其次,在地方层面,必须突出区域的优势和特色,因地制宜,发挥地方优势,制定合理的区域发展规划,建立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再次,在园区层面,应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和思路,在选择企业进驻时应全面考虑企业之间的相互关联,形成上中下游结构完整,外围支持产业体系健全的产业链,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应不断强化生物医药企业尤其是领军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和核心作用,不断完善园区产学研结合的创新网络建设,加强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建立联系密切的生物医药产业技术战略联盟,积极促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不断加强企业在研发上的投入,加快企业研发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逐渐提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医药产品的比例和市场份额,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健康有序和可持续性发展。
建立风险投资体系,助推园区持续发展。风险投资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金融发动机,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产业化的重要因素。应积极引进跨国风险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公司管理公司,鼓励中外投资公司、上市公司参与风险投资;支持园区内的经营业绩好的企业进入国内外的股票市场和金融机构进行融资,积极培育产业园区的核心主体进入股票市场进行融资,促进科学技术成果的及时转化,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和园区的快速发展。
总之,通过对美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发展特点及经验的总结可以看出,建设一个成功的国际化生物产业园区,关键要素是园区的核心技术及其研究开发能力、创新型及领军企业的带动作用,产业集群效应的发挥,以及风险资金等支持。只有克服我国传统科技成果转化中被动推广和单纯出售科技成果的弊端,确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理念,形成以市场化方式运作的技术转移机制,将市场需要、科学研究,以及研究人员和科研资源通过生物医药产业园这个平台进行系统整合和集成,才能真正实现产学研合作发展。最后,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建立要本着积极探索,稳步扩大的原则,做到逐步增加收入,扩大盈利,实现园区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