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未来,市场短期的强劲表现固然令人振奋,但决定人民币汇率中长期走向的,仍是更为复杂和深刻的因素。对于人民币汇率在接下来的二、三季度的表现,笔者认为或取决于三大因素。一是中美经贸共识的后续落实情况。简言之,若双方沟通顺利,贸易摩擦或将会持续降温,进而为人民币汇率提供支撑。二是中国经济基本面。毫无疑问,强劲的经济数据和稳定的增长前景,是人民币汇率最根本的支撑。三是美国经济及货币政策走向。未来,一旦美国通胀持续回落,美联储或将会在二、三季度降息,届时中美利差将收窄,从而或将会削弱美元并利好人民币。
著名经济学家 宋清辉
【沪港通锦囊】中美贸易共识重塑人民币强势逻辑
中美贸易谈判达成重要共识,备受金融市场关注。笔者观察到,其后人民币在岸、离岸市场联袂走强,其速度和幅度更超出短期观察者的预期,成为金融市场最引人关注的现象之一。这一轮人民币的强势表现,并非无源之水,而是与中美经贸关系出现的重要缓和迹象紧密关联。
5月12日当天,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盘中一度飙升逾400个基点,最高触及7.1929,不仅一举突破多个关键阻力位,更是自去年11月以来新高。在岸市场同步表现积极,人民币中间价当日上调29个点子至7.2066;而更能反映市场实时供求关系的日间收盘价,是较前一个交易日大幅跳升329点子,收报7.2132。
风险溢价降低 人民币受捧
在笔者看来,中美贸易谈判达成「重要共识」,是人民币汇率短期显著走强的直接驱动因素。因为在此之前,尽管市场对中美重启对话抱有一定期待,但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仍是未知数。贸易冲突进一步升级的可能性,始终像一片阴云笼罩在市场上方,从而导致投资者在配置人民币资产时不得不纳入较高的风险溢价。
众所周知,风险溢价是金融市场中衡量不确定性成本的重要指标。当贸易冲突风险高企时,投资者会要求更高的收益率或更低的资产价格来补偿这种风险。体现在汇率上,就是人民币相对于避险货币(如美元,在特定冲突情境下)或低风险货币可能面临贬值压力。而当风险溢价下降时,人民币资产的相对吸引力就会上升,投资者持有人民币的意愿就会进一步增强,从而支撑汇率走强。
●中美贸易谈判达成共识后,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未来的稳定性和盈利前景看法明显转为更乐观,支持人民币表现。
风险溢价的下降带来的最直接效应是市场信心的提振。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未来的稳定性和盈利前景更加乐观。这种信心的恢复体现在多个层面:
首先,宏观层面,贸易环境的改善有利于稳定中国的出口部门,减少外部需求的不确定性,有助于经济总体运行平稳;其次,微观层面,关税壁垒的潜在调整或取消,将直接影响到相关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增长潜力,从而提升其股票或债券的吸引力;再者,整个金融市场对中国经济前景的评估将更加积极,风险偏好随之提升。
未来需关注三大因素
展望未来,市场短期的强劲表现固然令人振奋,但决定人民币汇率中长期走向的,仍是更为复杂和深刻的因素。对于人民币汇率在接下来的二、三季度的表现,笔者认为或取决于三大因素。一是中美经贸共识的后续落实情况。简言之,若双方沟通顺利,贸易摩擦或将会持续降温,进而为人民币汇率提供支撑。二是中国经济基本面。毫无疑问,强劲的经济数据和稳定的增长前景,是人民币汇率最根本的支撑。三是美国经济及货币政策走向。未来,一旦美国通胀持续回落,美联储或将会在二、三季度降息,届时中美利差将收窄,从而或将会削弱美元并利好人民币。
作者为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著有《中国韧性》。本栏逢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