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菲特有快速决定投资的能力
柴孝伟
/ 今天07:23 发布
5、学生提问:有的公司单看财务数字很贵,您买过这样的公司吗?投资中,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各占多少?
巴菲特演讲:最值得买的公司,是那些你觉得从数字上看很贵,舍不得买,但还是很想买的公司。这说明你太看好这家公司的产品了,这样的公司不是别人抽剩了、扔掉的烟头,而是让人难以抗拒的好生意。
我曾经买下了一家生产风车的公司,生产风车的公司,绝对是烟头,真的,我买的特别便宜,我买的价格只有营运资金的三分之一,我们从这笔投资里赚钱了,但是这个钱只能赚一次,不能重复赚。买这样的公司,盈利是一次性的,投资不能一直这么做,我已经过了那个阶段了,我还买过电车公司,各种各样的烟头都捡过。
柴孝伟评论:巴菲特买了家生产风车的公司,这属于便宜股,按公司清算价值折扣买的,这是格雷厄姆的拿手好戏,最后投资赚钱了,巴菲特却不满意,觉得这种盈利只是一次性的。
实际上,这才是真正的复利,依靠四毛买一元不赌而获赚到了翻倍钱,然后再去做下一个四毛买一元,这就是经典复利呀,巴菲特的几个师兄弟,一辈子都是运用这种复利,效果都很好,年复利近20%,巴菲特呢,这之后二十多年用优秀公司复利,业绩反而下降到年复利8%左右。
巴菲特为什么这时候看不上“四毛买一元”的循环复利呢,因为巴菲特这时候刚刚在可口可乐股票上赚到了十年十一倍,这是一动不动就赚到钱,他觉得很好,可不知巴菲特之后十年里,持有可口可乐股票一直在下跌,若他早知道是那结果,估计也就不会这么得意忘形了。
我为什么把巴菲特这一篇演讲列为第二,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巴菲特这时正春风得意,有些话是得意忘形下说的的,得分析批判看待。
巴菲特演讲:在定性方面,我在电话里和对方聊几句,就能把定性因素搞明白。我们买入的所有公司,我们花在分析上的时间都只有五分钟、十分钟左右。今年我们收购了两家公司,其中GeneralRe是一笔180亿美元的交易。我都没去过GeneralRe的总部,希望它不是一家皮包公司,(笑)只有几个人在那边,每个月编一些数字发给我,我从来没去过这家公司。 ExecutiveJet是一家共享租赁喷气飞机的公司,我收购它之前,也没去这家公司看过。三年前,我为我的家人购买了一项飞机租赁计划中1/4的飞行服务。我体验过这家公司的服务,感觉它发展的相当好。我看完它的财务数字,就决定买了。
柴孝伟评论:巴菲特在展示自己的能力很强,“我们买入的公司,我们花在分析上的时间只有五分钟十分钟”,一家180亿美元的公司,巴菲特没去过总部,另一家共享租赁飞机公司,巴菲特也没去公司看过。
那巴菲特凭什么买这些公司呢?
1,电话聊几句、分析五分钟十分钟,巴菲特就把公司商业模式想明白了。
2,看一下公司产品,体验一下公司服务。
3,看一下财务数字。
这说明巴菲特看公司生意模式的水平很高。但这里终究有些弊端,时间太短了,巴菲特因此也是吃过亏的。比如他收购B夫人的家具城,没有签竞业协议,最后不得不又收购了一个新店。还有本篇随后有一个鞋业公司的失败例子。
即使人有本事,也不必那么仓促。
巴菲特演讲:一门生意,要是你不能一眼看懂,再花一两个月的时间,你还是看不懂,要看懂一门生意,必须有足够的背景知识才行,而且要清楚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这是关键。我常说的能力圈就是这个意思,要清楚自己的能力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圈,重要的不是能力圈有多大,而是待在能力圈的范围之内。
柴孝伟评论:巴菲特和芒格确实有看公司生意模式的大本事,这是我要承认和学习的。这种能力是与他们几十年专注学习训练分不开的。
段永平说,看透一个生意就像读一个本科,是需要下几年功夫的。
所以,巴菲特说“看懂一门生意,需要足够的背景知识,清楚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读四年本科,花几天几月时间当然不够了。
当然巴菲特和段永平说的“看懂”,是指看懂公司未来十年,这个是需要成为真行家的。
总之,巴菲特解释了他为什么看似很容易就下投资决定,这背后是他多年的行业公司研究深厚基础,能力圈不是几个月就能有的。
一分为二,但是这种快速决定投资方法,确实有些确实过于仓促,还是出了些问题。
投资四系统:
三低股种田世界股种树守正出奇投资思维行为系统
曾段平常心本分情绪控制调节系统
健康长寿身体生命系统
时运趋吉避害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