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诺安基金21年“老将”为何突遭降职?接任者来头不小
宋清辉
/ 04月24日 21:04 发布
作者 | 刘银平
编辑 | 付影
来源 | 独角金融
近日诺安基金发布了一则高管变更的公告,杨谷因高管换届卸任副总经理一职,诺安基金称其“将专注于投资工作”。这名在诺安基金工作21年、担任副总一职18年的老将,是业内知名的基金经理,而从其管理的基金产品业绩表现来看并无太大“硬伤”,“专注投资”的说法引起广泛争议。
接替副总经理一职的是刘翔,2024年3月加入诺安基金任总经理助理,此次为内部升迁。在此之前,刘翔曾在“中化系”多家公司任高管,为诺安基金的大股东,此前刘翔无公募基金行业管理经验。
近几年诺安基金管理规模持续增长,截至2024年末基金资产净值共2082.82亿元,同比增长18.89%,货币基金占比超过7成,其中单诺安天天宝一只货基规模就超千亿元,占全部基金规模的近一半。非货币基金规模整体呈下降趋势,尤其是混合型基金四年缩水160亿元。
1
21年老将杨谷降职,
总助刘翔升任副总经理
杨谷是一名金融老将,早年曾于平安证券综合研究所、西北证券资产管理部,2003年10月便加入刚成立不久的诺安基金,在诺安基金时间已有21余年,属于“元老级”战将。
2006年2月开始管理诺安先锋混合A,2007年9月以来升为副总经理,副总经理+基金经理的双重身份长达18年,在公募行业也算是独一份了。
诺安先锋混合A是杨谷管理时间最久、规模最大的一只基金,截至2025年4月24日,管理时间已有19年66天,回报达到810.67%,平均年化收益率在40%以上。过去5年里有3年业绩表现优秀,排在行业前25%。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诺安先锋混合A资产规模38.51亿元,同比增长5.25%,近几年规模相对稳定,整体较过去两年略有下降。
今年3月6日,杨谷卸任了诺安优势行业混合,截至一季度末该基金A/C份额合计0.36亿元,已在清盘预警线以下,在其管理的1年4个月期间回报为6.34%。接任者为研究部副总经理邓心怡。不过在其接管之后的49天内,产品净值便下降了5.9%。
从杨谷管理的基金产品来看,均为混合型基金,目前在管4只基金(其中一只包括A/C份额)资产总规模为51.73亿元,近一年、近两年的业绩排名均在行业上半段。
来源:天天基金网
对于公募高管降职、专注投资一事,此前市场有几种猜测:一是是否当前管理产品业绩不佳?二是是否在管产品太多,无精力管理?三是高管团队是否“拥挤”?
杨谷目前只管理4只基金,且产品历史业绩并不算差,所以卸任副总和业绩关联不大。“专注投资”的说法也不是很站得住脚,如果真要专注于投资,为何在一个月之前还卸任了一只产品?而从诺安基金官网信息来看,杨谷卸任之前副总一职仅有2人。
海南纵帆私募基金经理王兆江认为,公募基金应该实施高管和基金经理职务的绝对划分,管公司运营就不要管基金,管基金就不要管公司运营。因为基金管理是专业度要求非常高的工作,需要高度专注,需要精耕细作,很多和基金管理无关的事,多少都会影响基金经理的精力。
新任总经理刘翔于2024年3月加入诺安基金,任总经理助理仅一年便升职。
从简历信息来看,刘翔历任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财务部投资经理、中化国际(600500.SH)董事会秘书、中化国际(新加坡)董事长兼总经理、榆林市煤炭转化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化资本创新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化创科私募基金管理(天津)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等。
可以看出,刘翔曾在中化集团旗下多家企业,高管经验丰富,涉及投资、私募等行业,但是在加入诺安基金之前并无公募基金行业管理经验。
值得注意的是,诺安基金目前有三大股东,分别为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外贸信托”)(40%)、深圳市捷隆投资有限公司(40%)和大恒新纪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
大股东中国外贸信托为中化集团全资控股公司。也就是说,刘翔此前空降自诺安基金大股东中化集团。
除了刘翔之外,目前诺安基金管理团队中,2021年上任的董事长李强、2020年上任的总经理齐斌也来自中化集团,核心管理团队中就有三名人员来自中化集团,而前几年同为中化背景的邓心怡空降为研究部副总经理。这一系列人事任命或许标志着中化集团对诺安基金的掌控权在逐渐增加。
2
非货币基金规模四年缩水160亿元,
混合基金规模跌宕起伏
作为一家老牌公募机构,过去五年诺安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在持续增长,截至2024年末资产净值合计2082.81亿元,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8.89%。高速扩张主要得益于货币基金规模的快速增长。
2022-2024年货币基金规模增速分别为45.02%、26.19%、27.69%,截至2024年末,货币基金资产净值合计1516.38亿元,占全部基金规模的72.8%,相较2020年占比42.29%上升了30.51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一季度由于货币基金规模下跌250.66亿元,诺安基金管理规模跌破2000亿元,最新资产净值合计182亿元。
非货币基金的表现相对逊色。截至2024年末,债券基金规模为111.4亿元,4年缩水55.82亿元,降幅33.38%,即便是在过去几年债牛行情下,债基依然没能逃脱规模下降的命运。
根据天天基金网数据,截至2025年3月31日,诺安基金债券基金拥有31名基金经理,同类排名为39/178,但在规模上却只有132.28亿元,同类排名为101/178。
近五年诺安基金债券基金平均收益率为17.96%,高于同类平均16.03%;不过近三年业绩有所下滑,跑输同类平均水平。
来源:天天基金网
混合基金规模的变化,则体现出近年来诺安基金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2019年、2020年规模大幅上涨,年涨幅分别达到64.32%、158.84%,2020年末规模达到峰值551.37亿元。不过此后连续四年下降,2024年末为391.19亿元,四年缩水160.18亿元,降幅29.05%。
数据来源:Wind
诺安基金混合基金整体规模的变化,与诺安成长混合这只基金的规模变化有较大关系。这是诺安基金规模最大的一只混合基金,在明星基金经理蔡嵩松的管理下迅速扩张。
2018年末诺安成长混合规模只有3.8亿元,且在此之前已经连续多年亏损,蔡嵩松于2019年2月20日开始接手,立刻展开大刀阔斧的调整,全部切换成半导体领域,这也是他擅长研究的领域,2019年三季度末前十大重仓股全部是信息技术行业,一直到他离任。
由于半导体行业正值火热行情,此后诺安成长混合净值迅速攀升,2019年收益率达到95.44%,2020年、2021年收益率也有39.1%、22.5%。产品规模迅速以1年翻16倍、2年翻85倍的速度激增,截至2020年末资产规模达到327.76亿元。
蔡嵩松也因此跻身百亿基金经理行列,管理规模一度超过400亿元。
此后两年诺安成长混合规模有所下降,2021年末降至274.08亿元,2022年末降至248.59亿元,在蔡嵩松2023年9月末卸任时规模降至209.29亿元。
诺安成长混合规模变化
图源:Wind
从基民对蔡嵩松的评价来看,投资风格如脱缰野马,从来都是野性投资“一把梭哈”。2022年,诺安成长混合暴跌40.4%,全年亏损129亿元,蔡嵩松也因此跌下神坛,随着其被立案侦查,“顶流”基金经理就此陨落。
2023年9月蔡嵩松因个人原因离职,卸任所有管理产品;2024年3月,根据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开庭公告,蔡嵩松因涉嫌行贿、受贿涉及刑事案件。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表示,明星基金经理的“吸金”效应强悍,短期内有助于迅速扩大基金管理规模,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但也有诸多风险隐患,明星基金经理一旦离职、跳槽,或者因个人原因导致无法继续管理产品、投资风格变化,可能会导致产品业绩下滑,进而对基金公司造成巨大冲击。此外,若基金公司资源过度向明星基金经理倾斜,可能忽视对其他年轻基金经理的培养和提拔,形成“赢者通吃”的局面,此举显然不利于建立健全的人才梯队,也影响公司的长期发展潜力。
蔡嵩松事件之后,诺安基金迅速进行业务结构调整,启用科技组新生代基金经理刘慧影接管了诺安成长混合及其他核心产品,并采用“双基金经理制”以分散风险,弱化明星基金经理效应。
目前诺安基金的科技组更强调团队作战,由研究部总经理邓心怡带领的团队成员各司其职,协同效应之下2024年科技主题基金平均撤回21.3%,较蔡嵩松管理时期下降了约15个百分点。
近一年诺安成长混合收益率达到40.68%,同类排名169/4223,重仓股由芯片变成了AI,产品规模相较一年前也有所回升,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187.91亿元,同比增长12.03%。
诺安基金混合基金规模也连续三个季度回升,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达到402.25亿元,相较2024年二季度末增长20.49%,不过距两年前的规模还有超80亿元的差距。
随着高管、基金经理团队发生变动,大股东中化集团将对诺安基金形成哪些影响?诺安基金混合基金能否再续辉煌?“专注投资”的杨谷接下来在投资及产品管理方面有何规划?都值得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