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强一股份抽中现场检查:毛利率与同行走势相反,韩国公司遭搜查后注销
宋清辉
/ 04月21日 13:59 发布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认为,强一股份市场份额远低于前两大竞争对手,而毛利率却近三年半与同行明显反差,这到底是短期现象,还是中长期代表了公司竞争力的提升?或者说是否意味着公司可能为了上市而调节部分核心指标,这都值得投资者密切关注。与此同时,从监管层审核问询来看,也往往会关注一些关键指标的异常情况。
强一股份抽中现场检查:毛利率与同行走势相反,韩国公司遭搜查后注销
《港湾商业观察》王璐
在去年12月末向科创板递交招股书后,强一半导体(苏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强一股份)最近将迎来监管层现场检查。
近期,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告了2025年第一批首发企业现场检查抽查名单,江西力源海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强一股份都被随机抽中。
现场检查能否过关,无疑是市场关注的核心焦点,尤其在近年来抽查撤单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根据Wind数据显示,2023年被抽中现场检查的17家企业中,有12家撤回IPO申请;2024年被抽中的4家企业中,有2家撤回。
从基本面来看,虽然强一股份业绩表现不错,但过于依赖单一客户、毛利率与同行差异较大、部分原材料采购明显低于以往以及涉嫌韩国商业秘密窃取等也引发外界密切关注。
业绩不错,毛利率走势与同行形成反差
招股书及天眼查显示,强一股份成立于2015年8月28日,公司聚焦晶圆测试核心硬件探针卡的研发、设计、生产与销售。公司具备探针卡及其核心部件的专业设计能力,是境内极少数拥有自主MEMS探针制造技术并能够批量生产、销售MEMS探针卡的厂商,打破了境外厂商在MEMS探针卡领域的垄断。根据Yole的数据,2023年公司位居全球半导体探针卡行业第九位,是近年来首次跻身全球半导体探针卡行业前十大厂商的境内企业。
2021年-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10亿元、2.54亿元、3.54亿元、1.9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35.84万元、1562.24万元、1865.77万元和4084.75万元。
营收和净利润表现不错的同时,公司期内毛利率也大幅提升,分别为35.92%、40.78%、46.39%和54.03%。换言之,三年半的时间公司毛利率提升了18.11个百分点。细看各业务,公司毛利率也都持续增长。
值得关注的是,强一股份毛利率走势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形成了反向指标,同行毛利率这一时期呈下滑态势,平均值分别为51.96%、50.78%、45.31%和44.78%,三年半下降了7.18个百分点。
报告期内,公司收入主要来自于2DMEMS探针卡、垂直探针卡、悬臂探针卡和薄膜探针卡,主要应用于非存储领域。根据TechInsights公布的2023年全球半导体探针卡企业销售收入排名,FormFactor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探针卡企业,其产品种类较为齐全;Technoprobe是全球第二大半导体探针卡企业,其收入主要来自于非存储类MEMS探针卡;中华精测是全球知名探针卡企业,其非存储类MEMS探针卡销售规模相对较大。
同一时间,行业排名第一的FormFactor毛利率从41.94%下滑至40.86%;排名第二的Technoprobe毛利率从59.92%下滑至41.8%。
2023年,这两大强敌的市占率分别为23.52%、18.62%,强一股份市占率则为2.25%,排名第九。
缘何行业排名前两名的FormFactor和Technoprobe毛利率下降?而2023年才刚迈入市场份额第九的强一股份毛利率大幅提升?
强一股份的解释,2021年度、2022年度,公司毛利率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主要是由于公司悬臂探针卡、垂直探针卡销售收入占比较高,而悬臂探针卡、垂直探针卡公司主要依靠外购探针,其技术附加值相对较低。2023年度、2024年1-6月,公司毛利率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主要是由于公司收入快速增长且MEMS探针卡收入占比提高,公司MEMS探针卡主要依靠自制探针,其技术附加值相对较高;同时,同行业可比公司2023年度营业收入均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对其毛利率产生了不利影响。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认为,强一股份市场份额远低于前两大竞争对手,而毛利率却近三年半与同行明显反差,这到底是短期现象,还是中长期代表了公司竞争力的提升?或者说是否意味着公司可能为了上市而调节部分核心指标,这都值得投资者密切关注。与此同时,从监管层审核问询来看,也往往会关注一些关键指标的异常情况。
关联交易超四成,七成营收依赖单一公司
招股书还披露,报告期内,公司累计来自于B公司及已知为其芯片提供测试服务的探针卡销售数量占整体探针卡销售数量的比例约为16%,由于B公司芯片设计能力较强,其所采购的中高端探针卡较多,探针卡平均探针数量更多,使得产品技术附加值、单价及毛利率均相对较高。
报告期内,公司向前五大客户销售的金额占营收的比例分别为49.11%、62.28%、75.91%、72.58%,集中度较高,第一大客户B公司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0.81%、37.58%、37.92%、42.09%。
但同时,由于公司客户中部分封装测试厂商或晶圆代工厂商为B公司提供晶圆测试服务时存在向公司采购探针卡及相关产品的情况,若合并考虑前述情况,公司来自于B公司及已知为其芯片提供测试服务的收入分别为2759.84万元、1.28亿元、2.39亿元和1.4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5.14%、50.29%、67.47%和70.79%,公司对B公司存在重大依赖。
报告期内,公司向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金额占采购总额的比例分别为38.97%、49.14%、40.19%、60.27%,在2024年1-6月已高达六成。其中采购金额占营业成本的比例为0.75%、18.32%、8.91%、8.93%的南通圆周率公司,天眼查显示,南通圆周率和强一股份的实际控制人均为周明。
外界还注意到,公司关联交易金额较大也与B公司有关。报告期内,强一股份关联销售占营收的比例分别为24.93%、38.88%、40.09%、44.12%,呈上升趋势。
公司表示,关联销售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较高,主要是由于公司于2020年、2021年分别推出的2DMEMS探针卡、薄膜探针卡获得B公司的认可,随着B公司业务快速发展,其对公司采购金额快速增长,公司基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将B公司认定为关联方;同时,公司外部机构投资者提名的董事、监事在半导体企业兼职较多,其中部分企业为公司客户。
也就是说,作为强一股份最大客户的B公司,同时也是重大关联方。如果未来B客户因市场竞争或业务需求有变等因素导致合作关系的变化,公司或面临不小业绩压力。
宋清辉强调,关联交易的前提是公允性合理,必须要符合市场规则,无论是关联交易超过四成,还是占营收比重七成,都显示强一股份对B公司依赖程度较高。而在依赖度较高的情况下,B公司还可以带动公司的毛利率提升,这是否符合商业逻辑,即B公司采购不到其他性价比更合理的产品,只愿意与强一股份,这也是监管层后续可能追问的焦点问题。
贵金属试剂采购大降,核心产品工艺是否发生变化?
与此同时,在原材料采购方面,报告期内,强一股份主要原材料包括空间转接基板、PCB、探针头及MEMS探针制造材料、机械结构部件、探针、线材及元器件等。其中,空间转接基板主要用于MEMS探针卡,其采购金额与MEMS探针卡收入变动趋势基本一致;PCB采购金额存在一定变动,主要系2022年度公司采购大量芯片测试板、功能板对外销售,后续逐步减少了相关业务;探针头及MEMS探针制造材料、线材及元器件采购金额存在一定波动,主要是由于2022年度公司适当增加了备货规模;机械结构部件采购金额与营业收入变动趋势基本一致;探针采购金额存在一定波动,主要是由于公司外购探针用于悬臂探针卡、垂直探针卡生产制造,2023年度公司悬臂探针卡、垂直探针卡收入有所下降。
不过,通过其采购产品细项来看,悬臂探针、垂直Cobra探针、贵金属试剂1、贵金属试剂2、贵金属试剂3都在2024年上半年大幅下降。
在招股书中,公司介绍,2D MEMS探针卡的探针主要原材料制造技术为钯合金电化学沉积,硬金电化学沉积是探针针尾的表面处理。而钯合金电化学沉积主要原材料就有贵金属试剂。
详细来看,报告期内,贵金属试剂1(组、万元/组)采购数量分别为107、308、145、26,平均单价分别为2.63、2.76、1.55和0.99;贵金属试剂2(升、万元/升)采购数量分别为54、59、115、2,平均单价分别为2.67、2.60、1.45和3.67。
贵金属试剂3(瓶、万元/瓶)在2022年和2023年采购数量分别为83、29,平均单价分别为5.03、5.17。
换句话说,作为公司核心产品原材料较为重要的贵金属试剂在2024年创下了最低值,而这也并没有影响2D MEMS探针卡的销量情况,期内该产品销售数量分别为234张、393张、541张和346张。同时,该产品产量及产销率也保持稳定。
那么,2024年贵金属试剂量的大幅减少,是否意味着2D MEMS探针的制造工艺发生了技术层面的重大变更,或公司采取了外部采购等其他方式,招股书没有对此详细解释,这或许也将成为未来监管层关注的重点。
据悉,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4.84%、87.98%、90.23%和97.60%,而探针卡销售又占主营业务超过九成,2024年上半年占比为94.39%,在探针卡销售中,2D MEMS探针卡则占比超过七成。
韩国强一被搜查,半年后选择注销
至于重大事项方面,据招股书披露,2024年2月,韩国特许厅特别司法警察以“违反防止不正当竞争及保护商业秘密法”为由,对韩国强一办公室内的资料、服务器、电脑等进行了搜查扣押(案件编号:2023-1141),本案的嫌疑事实如下:韩国强一前员工金某某和赵某某(原在Soulbrain SLD株式会社工作,离职后入职韩国强一)涉嫌在Soulbrain SLD株式会社(以下简称“Soulbrain”)工作期间泄露Soulbrain商业秘密,而韩国强一与金某某、赵某某在Soulbrain从事的业务直接相关,因此韩国特许厅认为金某某和赵某某存在让韩国强一使用Soulbrain商业秘密的嫌疑,涉嫌违反《防止不正当竞争及保护商业秘密法》,正在对金某某、赵某某、韩国强一进行调查。
根据发行人律师出具的《法律意见书》,其根据韩国法务法人时雨出具的《法律意见书》,发行人及其下属子公司(含韩国强一)、韩国强一原董事周明不会被认定为违反《防止不正当竞争及保护商业秘密法》,不会导致发行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因涉嫌犯罪被韩国司法机关立案侦查。
此外,报告期内,韩国强一存在6名劳动者以韩国强一非法解雇为由提起救济申请的情形,但是该等劳动者已与韩国强一就双方终止劳动关系及支付离职补偿金事项达成合意并签署和解书,双方不存在其他纠纷或诉讼情形。上述案件已了结,对发行人的生产经营不构成重大不利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8月韩国强一已于2024年8月注销,注销前主要从事探针卡研发和韩国等境外地区的业务拓展活动;发行人因战略规划调整,注销该子公司。(港湾财经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