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为何还不狂抛美债?
龙头 / 04月20日 15:18 发布
近日,美帝已经显现出王朝崩塌的双重预兆!当年,在长安城的晨钟暮鼓里,当金吾卫的铠甲开始锈蚀,当户部的粮仓空空如也,王朝的末日便不再遥远。
今天的美国,正上演着相似的剧本——支撑其全球霸权的"户部"(美债体系)与"禁军"(航母舰队)同时陷入功能性瘫痪。而中国选择不狂抛美债,就让世界见证了东方大国的智慧。
一、美债困局:当"黄金"沦为废纸的流动性陷阱
1. 美债的本质:一张需要全球共舞的"纸牌屋" 美债不是金本位时代的金币,也不是石油、粮食这类刚需物资。它的价值建立在"全球共识"之上——必须有人愿意用美元购买它。近日,日本已经开始抛售美债,如果中国也试图抛售7000亿美债,谁来接盘?
(1)流动性黑洞:目前,全球外汇储备中美元占比已从2000年的72%跌至59%,这说明,新兴市场国家,正在加速去美元化。沙特、伊朗、土耳其等国相继推动石油人民币结算,动摇美元信用根基。
(2)美元枯竭的连锁反应:特朗普发动的关税战争,实质是用关税壁垒割裂全球贸易动脉。当进出口贸易萎缩,发展中国家赚取美元的渠道被切断,即便想买美债也囊中羞涩。因此,懂王看似聪明,却正在自残。
(3)中国的选择悖论:若强行抛售,美债价格暴跌将导致中国外汇储备缩水;但继续持有,又需承受美元贬值风险。这种两难境地,恰似古代粮商在粮价暴跌时的"割肉止损"与"囤积待涨"之争。
2. 美联储的饮鸩止渴:QE印钞机的自我吞噬 当各国投资者远离美债,美联储被迫化身"最大债主"。数据显示,美联储持有的美债占比已从2010年的10%飙升至70%,形成"自己印钱买自己债务"的荒诞循环,就是在自欺欺人。
- 通胀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无限QE推高美国CPI至40年高位,实际购买力缩水让美元信用持续透支。
- 系统性风险的临界点:当美联储持有的美债接近100%,全球将彻底失去对美元体系的信心。这就像古代王朝滥发交子导致纸币崩盘,区别只在于现代金融工具更加复杂。但是,背后的逻辑是相同的,任何商品数量放大后,价格都会下跌。
二、户部崩坏:美国经济机器的结构性衰竭 1. 产业空心化的"空转经济" 美国GDP中金融衍生品占比超40%,实体经济占比不足60%。
这种"金融寄生"模式下,美债就成为维系经济空转的"强心剂"。
- 债务雪球的失控:美国国债/GDP比率突破120%,远超60%的国际警戒线。
- 税收体系的失效:富人通过离岸账户避税,中产因通胀缩水消费能力,税基萎缩迫使政府依赖发债度日。
比如,特朗普在《福布斯》上榜上有名。2018年,他仅仅从《学徒》系列节目中,就获得了高达4.274亿美元收入。然而,《纽约时报》却称,在特朗普首次赢得总统职位的那一年,也就是2016年,竟然只缴纳了750美元(约5200人民币)的联邦所得税,在2017年入主白宫后,又缴纳了750美元。这简直就是在侮辱美国民众的智商。
2. 全球产业链的"去美国化" 当"美国优先"政策切断全球供应链,世界开始用脚投票:
- 制造业回流神话破灭: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产能超美国三厂总和,证明低成本制造优势不可逆转。
- 技术脱钩的代价:半导体出口管制导致美国芯片企业营收下降23%,而中国在5G、新能源领域专利申请量全球领先。
三、禁军溃败:从"天下无敌"到"不堪一击"的军事神话破灭
1. 航母神话的瓦解 近日,美国在红海海域,多次遭遇胡塞武装的无人机打击,暴露出致命软肋: - 防御体系的脆弱性:造价20亿美元的"宙斯盾"系统,被价值5万美元的无人机突破,说明美国防御体系漏洞百出。 - 后勤补给的短板:一艘尼米兹级航母每天耗油100万升,远离本土后持续堪忧。在已经负债近40万亿的情况下,美国已经是捉襟见肘。
2. 地缘政治的"多米诺效应"此时美国的盟友发现,美国"核保护伞"不过是纸面承诺,于是欧洲能源转向,在北溪管道爆炸后,欧盟加速与俄罗斯开展天然气人民币结算。同时,印太战略也越来越空心化,澳大利亚取消核订单,印太伙伴对美国承诺的信任度降至冰点。
四、历史周期律下的中国机遇 当美国"户部"与"禁军"同时崩塌,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1.货币体系重构:IMF将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数字货币跨境支付试验加速推进。
2.产业版图重塑: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首超燃油车,光伏组件占全球市场份额超80%。
3.文明对话新范式:从"一带一路"到全球发展倡议,中国正用合作共赢替代零和博弈。不过,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由于美国发起的关税大战,中美贸易正在全面脱钩,中国获得美元的渠道也日益减少。
因此,即使美元体系崩塌时,如果过早抛售美债,也不是上策,反而会让自身陷入流动性危机。
正如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言:"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中国的选择,恰是这份智慧在当代的完美诠释。 (庚白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