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度探索 / 04月16日 16:04 发布
浙江震元(000705)研究报告
报告日期:2025年04月13日
当前股价:7.98
评级:买入(短期定增承压,长期关注)
目标价:32.90元(0~3年)
一、公司概况
1. 基本信息
成立时间:1752年(前身震元堂),1997年深交所上市。
主营业务:医药流通(占比约70%)、医药工业(原料药、制剂)、中药饮片及健康服务。
核心子公司:震元生物(合成生物项目)、震元制药(原料药)、震元医药(药品批发,已剥离51%股权至华润医商)。
2. 战略调整
引入战投:2024年引入华润医药商业集团,剥离震元医药51%股权,聚焦医药工业与合成生物赛道。
业务转型:逐步退出低毛利批发业务,强化原料药-制剂一体化与合成生物技术布局。
二、行业分析
1. 医药行业趋势
政策影响:医保控费、集采常态化压制药品价格,倒逼企业向成本控制与创新转型。
合成生物机遇:全球市场规模预计2030-2040年达2-4万亿美元,浙江省规划2027年产业规模1500亿元,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等领域。
2. 竞争格局
原料药优势:氯诺昔康原料药市占率全国第一,注射剂通过一致性评价,具备成本壁垒。
流通领域压力:行业集中度提升,华润收购后震元医药市场份额0-5%,需依托华润渠道资源。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 合成生物项目
项目进展:杭州湾上虞基地总投资4.81亿元,设计产能组氨酸2400吨/年、左旋多巴1000吨/年,预计2025年投产(原计划2024年12月试生产,因设备安装延期)。
盈利潜力:达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5.59亿元,增长至33.46亿,其净利润将是营收的28.66%待成熟后将进一步提高超传统业务,契合政策导向。
2. 研发与生产实力
专利储备:合成生物领域授权专利5项,在途申请7项;原料药技术优化推动降本增效。
纵向一体化:原料药集聚提升项目增强成本控制能力,应对集采降价压力。
3. 渠道与品牌
零售网络:181家门店覆盖绍兴及杭州,DTP药房布局深化,线上销售增长显著(2023年全网销售额同比+42%)。
品牌价值:中华老字号“震元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强化中药饮片市场竞争力。
四、财务分析
1. 近年业绩
收入:2020-2023年营收34.4亿→41.06亿元,增速放缓;2024年预计净利润2612万-3657万元,同比下滑55%-68%。
利润承压:主因批发业务收缩、研发投入增加(2023年研发费用4615万元)及医保回款延迟。
2. 现金流
2023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9082万元,同比+552%,显示运营效率改善。
五、风险提示
1. 项目延期风险:合成生物项目投产进度受设备安装、审批等影响,或延迟产能释放。
2. 政策不确定性:集采扩面可能进一步压缩药品利润,原料药价格波动影响毛利率。
3. 竞争加剧:合成生物赛道技术门槛高,需应对国内外企业竞争。
六、投资建议
短期中性,长期买入:
短期压力:2024年业绩下滑已反映市场预期,股价受定增或受情绪压制。
长期潜力:合成生物项目达产后有望贡献新增量,叠加华润渠道协同,2025年后业绩或触底回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特朗普关税政策对其产品价格十分有利,国外市场现价医用级左旋多巴每公斤3000-5000元,而国内2000-3000元,受国内新兴市场放量节奏的因素,我们对公司盈利预测:
组氨酸2400吨 × 290元= 6.96亿元
左旋多巴1000吨x2500元=25亿
酪氨酸1000吨 × 150元= 1.5亿
合计33.46亿销售额,净利润9.55亿
按每年产销30%~60%~100%达满产设计
预计为公司贡献2025-2027 年归母公司净利润为2.5/5.05/9.55亿元,同比增速为733%/102%/89.1%,EPS分别为0.478/1.51/2.86元对应PE为16.69/5.28/2.79倍,维持“强烈推荐”投资评级。
七、风险提示
1. 研发风险(临床失败、审批延迟)
2. 政策风险(集采降价、医保控费)
3. 竞争风险(新进入者)
4. 市场风险(估值波动、流动性风险)
新项目风险(进度不及预期,及定增速度)
八、附录
市场参考信息
山东新华制药2024年营业收入达84.66亿元,终端左旋多巴片(成药)的零售价差异较大,每盒约10-200元,主要因规格、品牌及渠道不同。若以成药反推原料药成本,假设每盒含10克左旋多巴(以0.25g*40片计),原料药成本占比约10%-20%,则估算原料药价格可能在1000-4000元/公斤区间。但此推算仅供参考,实际需结合企业具体成本结构。
☆根据湖北弘景化工有限公司2025年3月的报价,L-组氨酸含税价格为290元/公斤(有效期至2025年3月31日。
一一一2025.4.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