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孕期私处问题无药可救?60名孕妇停抗生素后,自体益生菌逆转危机
郭施亮
/ 04月15日 23:01 发布
有时候,最需要帮助的人,反而被最严苛的规则挡在门外。
孕妇,就是这样的一群人。
1.最脆弱的人,却陷入无药可用的困境
怀孕本应是生命的庆典,但对许多女性而言,它更像一场隐秘的生存考验。
孕吐、水肿,时时刻刻伴随着她们。而私处问题,更是轻易就会找上门来。数据显示,非孕期女性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生率约为5%-15%,而孕妇的数字飙升至10%-30%,达到原本的两倍。[]
这里的脆弱,来源于躲不开的身体变化,如《妇产科学》(第九版)所言:雌激素促使糖原在生殖道堆积,滋养“好菌”乳酸杆菌的同时,也纵容“有害菌”念珠菌伺机反扑;免疫系统为保护胎儿主动“沉默”,让病原体得以长驱直入。更危险的是,这些隐秘的失衡可能引发早产、胎膜早破,甚至威胁母婴生命。
然而,当她们颤抖着手指翻过药盒背面,“孕妇慎用”四个字却如同一道铁幕。抗生素等传统途径的杀伤力太大,实验之前,没人敢保证不会伤及胎儿,即使是千万分之一的失败概率,也可能会毁掉一个孩子的人生,这让孕期女性被排除在大多数药物的临床之外。
“宁可错过,不可犯错。”一位研究人员坦言。这一思想被写进国际医学科学组织理事会(CIOMS)发布的《涉及人类受试者的健康相关研究国际伦理准则》。虽然本意是保护孕妇及胎儿,但高高建起的隔离带,也将孕妇们困在了“无药可用”的孤岛,任由瘙痒、异味伴随着的孕期压力日夜侵蚀,甚至要担心微生态失衡对胎儿带去的潜在危机。
2.当科学家向孕妇“借”菌群
转机始于一群科学家的逆向思考:若传统药物将孕妇视为“禁区”,为何不从孕妇自身寻找答案?她们自己身上提取的健康成分,想必不会向孩子挥刀。
益生菌企业普葆,及其母公司诺和新元率先发现了这个突破口。遍布全球的40余个实验室里,2000余名研究者将目光投向一群特殊女性——那些“中了菌群彩票”的健康孕妇。她们的私处菌群如同精密运转的生态系统,卷曲乳杆菌(LbV88)、鼠李糖乳杆菌(LbV96)等菌株以绝对优势压制有害菌。
“这是大自然给母亲们的礼物。”研究人员在采访中如此解释,“孕妇的菌群经过自然选择,与宿主达成高度共生。它们不会背叛自己人。”
经过127轮筛选,四株高活性乳酸杆菌组合被命名为ASTARTE™,寓意古希腊神话中司掌生命与治愈的女神,这就是后续“普葆女性菌”的前身。这些菌株的提取过程充满温情:健康孕妇自愿捐赠样本,她们说:“如果我的菌群能帮到其他妈妈,为什么不?”
2019年,益生菌企业普葆™背靠母公司诺和新元进行的一项临床试验悄然启动。60名感染带状疱疹病毒的孕妇被分为两组,其中30人每日服用两次ASTARTE™的益生菌菌株棒,另外30组使用常规护理。
显微镜下,科研团队捕捉到肉眼可见的变化:服用组的阴道“好菌”——乳酸杆菌定植率飙升200%;在更私密的体验层面,瘙痒与分泌物减少超60%,腹胀、便秘等孕期顽疾同步缓解。妊娠结局同样令人振奋——胎盘功能不全、子痫前期等并发症风险降低约2倍。[]
“很高兴,这个实验让我感受到,我们这些妈妈的感受同样被关注。”一位志愿者在采访中表示。普葆实验室中,她的照片配文简短却有力:“为孩子,更要为自己。”
这项研究的成果ASTARTE™最终摘得营养界“奥斯卡”Nutra Ingredients Awards 2019年度大奖,学界惊叹:“这一次,孕期女性成为研究的主体而非禁忌。”而后激发的研究潮流中,抑制85%害菌的LA-5™菌株也通过测试,与修护粘膜的维生素B7一起,添加进成果“普葆女性菌”中。
3.从实验室到市场:小小胶囊掀起孕期认知革命
2024年进博会丹麦展馆内,“普葆女性菌”的玫粉色浪潮铺满整面展墙。丹麦驻华大使手持普葆女性菌的照片登上热搜,官媒也成为“自来水”。对孕期研究的认知,正蔓延至世界各地。
而最直接的受益者,正是那些长期被挡在药品研究门外的孕期女性。她们曾被视为“特殊人群”被规避,而非“值得研究的人”被关注;她们的痛苦被归咎为“怀孕的代价”,而非亟需解决的医学议题;她们被要求“谨慎用药”,却无人为她们研发真正的替代方案。
“普葆女性菌”的出现,让天平终于倾斜。数据显示,自产品上市以来,孕期女性用户占比持续攀升。天猫旗舰店的评论区中,处处可见她们的身影。
她们的反馈成为市场认知的催化剂——一位32岁的二胎妈妈在小红书写道:“第一次怀孕时,大家都说‘忍忍就过去了’。这次用了普葆,7天后分泌物正常了,瘙痒也消失了。”这条笔记一周内浏览量突破5万,评论区涌入大量准妈妈的追问:“孕妇真的能用吗?”“对哺乳期又影响吗?”“有利于备孕期吗?”
市场的变革不仅体现在数据上。里,主播开始为孕妇科普“菌群平衡”,颠覆了传统“歌颂母亲受难”的叙事;进博会展台前,“孕妇可用”的确认成为必须。过去,她们的需求被排除在市场之外,如今她们却成了驱动行业创新的核心。
当孕妇们开始主动寻求科学方案,市面上诸多品牌的定位也随之转向——曾经标榜“高端护理”的品牌纷纷推出“孕妇专用”产品,“杀菌抗菌”的理念逐渐让位于“菌群调节”。科研资金的流向亦在改写:国际生命科学学会欧洲分会(ILSI Europe)有关于孕期母体微生物群变化的研究活动频频,伊利等品牌也开始在孕期益生菌方面加大研究投入。
这是一场始于孕妇、辐射全社会的革命。当孕期女性的需求被认真对待,女性健康的整体地位悄然提升。曾经被视为“私事”的困扰,如今被置于实验室的培养皿中、写入官媒的科普文章里、展示于国际展会的聚光灯下。
自此,她们的痛苦不再是无足轻重的“代价”,而是推动医学进步的燃料;她们的沉默不再是默认的宿命,而是被科学赋权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