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第一季度投资总结
指数基金价值人生 / 04月09日 12:07 发布
一、2025年第一季度投资总结
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末,实际组合包括场内组合、场外基金和港美组合的年内整体收益是+2.23%。
实际组合从2011年初至2025年第一季度末净值是从1元至3.7746元。年化收益率是9.77%。
沪深300全收益指数从2011年初至2025年第一季度末净值是从1元至1.6894元。年化收益率是3.75%。
二、本期持仓总结
(一)场内组合持仓:
场内组合持仓前30只。
金选300、贵州茅台、腾讯控股、美国消费LOF、招商银行、印度基金LOF、中国平安H、国开债券ETF、黄金ETF、纳斯达克100ETF、中国海洋石油、美国50ETF、红利低波ETF、比亚迪、800红利低波ETF、泸州老窖、标普500、紫金矿业、宁德时代、恒生医疗ETF、可选消费ETF、恒生科技HKETF、中宠股份、金杯电工、生益科技、内蒙华电、标普红利ETF、康恩贝、新北洋、标普医疗保健LOF。
(二)场外基金持仓:
场外基金组合和港美组合前6只。
中金优选300、全球医疗、恒生A股龙头、大成360互联网+大数据100、消费红利、东证红利低波。
三、资产配置总结
2025年第一季度末的沪深300指数的市盈率(TTM)是12倍多。
Smart Beta策略指数年内收益如图。 虽然红利低波类型指数都出现了负收益,但是均衡的中金优选300指数再次翻正。 红利低波类型指数经常提到,对于2011年下跌、2012年至2017年上涨、2018年下跌、2019年至2024年上涨的指数,2025年下跌也不奇怪。 虽然不可能预测对,今年也可能上涨,但是持续年年正收益的权益类型指数,能够一直持续,概率非常的低。 所以多种策略配置,适当时候调仓,红利低波类型指数依然是组合中的重要品种。 因为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
读到一篇文章,消灭中产阶级有很多方式,可能中产阶级注定被消灭。 除非,不用杠杆,中产阶级不被消灭。 想想地产,以及地产影响的各个行业,都是杠杆影响的。 终究能够不挨宰的,就是做事情留有余地不贪婪,做能力范围内的事情。 不是科技好了,能力范围就变成科技了。 本月恒生科技下跌,重仓品种腾讯上涨,可能小米等公司带的。 本月清仓了小米集团,因为科技疯狂了就融资,而且中线破位了。 不如成为战利品,把减持的腾讯和清仓的小米集团,慢慢布局恒生科技指数基金,无论长线顺势,便于仓位管理。 不要好了伤疤忘了疼。红利低波类型指数是非常重要的配置部分。无论配置的红利低波类型指数还是科技龙头类型指数,配置时候就要想好是长线还是顺势,想好长线可以组合配置,顺势就得按照中线趋势做,长线和趋势都是方法,没有方法就会亏损。 ROE方面,年报的很多公司中,全球制造业公司还是比较优秀的,海外业务增速好的行业公司,有较高的投资价值。 比如美的集团,净利润有着两位数的增长。海尔也是,但仅第四季度的增长是个位数。两者的分红率均有提高,包括海信的分红率也有提高。 格力还没有出年报,空调全年销量有所下滑,但品牌集中度有一定的上升。虽然海外占比不高,但市盈率和股息率有着优势,算上国补,反而国内业务的公司比较有优势。 投资要避免情绪使然,甚至要避免的情绪使然,什么新兴智能产业链来了,且不论竞争是否会变激烈,仅因为发展问题,可能就顶不住了。反而,市场给予的红利低波类型的公司预期不高,也不会从高位跌下来了。 公司组合部分增持和新进的生益科技、康恩贝、新北洋,都是信息红利指数和360互联网+大数据指数的成分公司,复制一些公司做成组合。 指数基金部分提升了中线向上的印度基金LOF和标普红利ETF的仓位。 可转债继续进行切换,绝对价格以120元至130元的价格区间为主。 投资需要慢慢做,认真琢磨那些朴素的、永恒的、穿越历史尘埃的、直到今天还能经受住时间考验的道理,通读复盘研究透,就相当于穿越到了未来,因为那些道理到了未来仍然还会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