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税在中国财政收入中占比极低
财富密钥 / 04月06日 11:05 发布
根据财政部公布的2024年财政收支数据,关税在中国财政收入中的占比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关税收入的规模与占比
2024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21.97万亿元,其中关税收入为2443亿元,占比约为1.11%。这一比例延续了近年来的稳定趋势,例如2023年关税收入为2443亿元,占当年财政收入的1.13%。
从结构上看,关税收入主要来自进口环节。2024年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下降1.6%,但关税本身(不含代征税费)的降幅为5.7%。这反映出中国通过降低部分商品进口关税(如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医疗设备等)来促进贸易便利化和扩大内需的政策导向。
二、关税占比的国际比较与历史变化
- 国际对比:中国关税占财政收入的比例显著低于依赖贸易的经济体。例如,美国2024年因“对等关税”政策将整体关税率提高18.2%,但关税占其财政收入的比例仍不足2%。相比之下,中国的关税政策更注重结构性调整而非财政增收。
- 历史趋势:2010年以来,中国关税占比从约2%逐步下降至1%左右。这一变化与中国加入WTO后持续降低关税壁垒、推动贸易自由化密切相关。例如,2025年关税调整方案对935项商品实施进口暂定税率,平均降幅达40%。
三、影响关税收入的关键因素
1. 政策调整:
- 减税降费:2024年对婴幼儿配方奶粉、抗癌药等商品实施进口暂定税率,直接减少关税收入约200亿元。
- 贸易协定:RCEP、中国-东盟自贸协定等框架下的关税减免,覆盖中国约30%的进口商品,进一步稀释关税收入占比。
2. 国际贸易环境:
- 中美关税博弈:2025年4月中国对美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但该政策自4月10日生效,对2024年数据无直接影响。
- 全球供应链变化:2024年中国一般贸易进口增长2.4%,加工贸易进口下降1.8%,反映出产业链布局调整对关税税基的影响。
3. 经济结构转型:
- 内需主导: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8%,进口依赖度下降,关税收入对财政的贡献相应减弱。
- 产业升级: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占比提升(如芯片、精密仪器),但此类商品关税税率普遍较低(平均约5%),拉低整体关税收入规模。
四、关税政策的未来趋势
1. 结构性优化:2025年关税调整方案明确对935项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暂定税率,重点支持科技创新、绿色低碳和民生保障领域。例如,乙烷进口关税从2%降至0,再生铜铝原料关税从3%降至1%。
2. 国际合作:中国将继续推动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探索数字产品零关税,进一步降低数字贸易壁垒。
3. 风险对冲:针对美国“对等关税”等单边政策,中国可能通过扩大进口来源(如东盟、非洲)和优化关税结构(如提高部分美国农产品关税)来平衡贸易风险。
五、数据局限性与建议
1. 统计口径:
- 上述比例基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未包含政府性基金(如土地出让金)、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等。若计入全部财政收入,关税占比将进一步降至0.8%左右。
- 海关代征的增值税、消费税(2024年约1.9万亿元)未计入关税收入,这部分税费占税收总额的11%,但与关税政策无直接关联。
2. 政策建议:
- 动态监测:需关注2025年对美加征关税的实际执行效果,以及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等关键领域的进口变化。
- 结构分析:建议结合贸易方式(如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和商品类别(如农产品、机电产品)细分关税收入,以更精准评估政策影响。
综上,关税在中国财政收入中的占比虽低,但作为调节贸易结构和产业升级的政策工具,其战略意义远超财政贡献本身。未来,随着中国经济向“双循环”模式转型,关税政策将更注重与产业政策、国际规则的协同,而非单纯追求收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