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嘉诚抛售港口资产
金豆看盘 / 03月19日 16:26 发布
李嘉诚抛售港口资产
原创 金豆看盘 金豆看盘 2025年03月19日 16:22 湖南
有缘者得见 2025年3月,香港首富李嘉诚旗下长和集团以22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57亿元)的价格,向美国贝莱德财团出售全球43个港口资产,其中包括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关键港口。这场“世纪交易”不仅引发资本市场震荡,更成为中美战略博弈的缩影。
此次出售的港口中,巴拿马巴尔博亚港与克里斯托瓦尔港最为关键。这两个港口位于巴拿马运河东西两端,控制着全球6%的海运贸易量,被称为“咽喉中的咽喉”。李嘉诚自1997年获得经营权后,年均收益超140亿港元,并于2021年续约至2047年。然而,特朗普后多次威胁“收回运河控制权”,并施压巴拿马政府退出“一带一路”倡议,导致经营权的不确定性剧增。
贝莱德财团的出价高达228亿美元,为长和带来190亿美元净现金流入,显著优化其资产负债结构(净负债率从23.6%降至18%以下)。摩根大通分析指出,巴拿马港口对长和的利润贡献不足1%,剥离低效资产可聚焦高回报领域如新能源与创新药。
消息公布后,长和股价单日暴涨21.86%,市值一度突破1800亿港元;而厦门港务等A股港口股也因“战略资产价值重估”集体涨停37。然而,交易引发香港社会争议,《大公报》连发社评质疑李嘉诚“背靠祖国谋发展”的责任缺失,特首李家超则强调“任何交易须符合法律法规”。
贝莱德CEO拉里·芬克与特朗普关系密切,交易被指为美国资本控制运河铺路。中方迅速派出专机访问巴拿马,要求其“维护主权”,并推动中巴合作。巴拿马政府虽表态“深化友好”,但在美方高压下仍态度暧昧,凸显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困境。
交易完成后,贝莱德财团将控制全球10.4%的集装箱吞吐量,跻身全球前三港口运营商。而中国加速推进港口资产“国资化”,如厦门港务重组注入优质资产,以强化对关键基础设施的控制。
李嘉诚的决策被部分舆论批评为“无腰骨跪低”,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直言“香港商人误信‘商人无祖国’”。然而,从商业逻辑看,此次抛售延续了其一贯的“超前嗅觉”——2013年抛售零售资产、2021年减持邮储银行,均成功规避行业下行周期。
更深层的矛盾在于:港口运营权的本质是“二房东”模式,其战略价值依附于国家主权。李嘉诚虽握有经营权,但无法对抗巴拿马政府的政策变动或美军威慑。此次交易暴露了私有资本在全球化退潮中的脆弱性,也凸显了主权国家强化关键基础设施控制的必要性。
李嘉诚的港口抛售不仅是商业选择,更是全球化退潮与地缘冲突加剧的缩影。当“自由贸易”让位于“国家安全”,资本不得不重新权衡利益与风险。而中美的博弈焦点,已从关税战延伸至基础设施控制权的争夺。未来,谁能主导全球物流命脉,谁便能掌握新一轮国际秩序的话语权。
上述好像都对,李某人的这种举动无疑是在给我们的对手递刀子,这和当年写武汉日记的方方其实本质上都差不多。并且李某人的这种行为在未来的负面影响会非常大。大家还记得前段时间美国的港口给中国的船只要多收费的新闻了吗?美国由于自身债务压力大就不断想着法子去各种侵吞和打劫别人的资产。
现在李某人还要把这么多港口的资产卖给中国的对手。未来中国要面临的困境和困难可想而知的。这种人不被清算不可能。未来不可能逃得过时代的清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