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做股市蠢事的诀窍
柴孝伟
/ 03月11日 06:34 发布
柴孝伟评论:1986年,巴菲特旗下公司经营状况良好,喜诗糖果业绩稳步增长,《华盛顿邮报》及其他几家报业公司运营一切正常,他持股41%的盖可保险持续发展,该公司连续几年投资收益甚至超越了巴菲特本人。当时股市形势也颇为乐观,当年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公司增长率达到26%。自巴菲特收购伯克希尔公司已过去22年,这22年间公司年复利增长23%,股价涨幅高达100倍。
回溯过往,1984年,巴菲特发表了那次著名的演讲《格雷厄姆 - 多德式超级投资者》,在演讲中他总结论述了多位格雷厄姆门人的股市发财命。1985年股市步入牛市初期,1986年股市延续涨势,1987年股市在继续上涨50%后,爆发了著名的1987年快速大股灾。就在1987年,巴菲特买入了所罗门公司的可转换优先股,年化利息9%,看似毫无风险,实则暗藏隐患。到了1988年,58岁的巴菲特生平首次买入经典股票可口可乐。
从前后的市场环境来看,1988年确实适宜持股不买不卖,当时巴菲特基本已是股市种树模式,次年股市上涨50%,随后便见顶并出现了历史性的快速股灾。巴菲特1986年选择持股和购买债券的决策,事后看来是明智的,倘若当时全部投入股票,股灾之后又哪有资金去买入可口可乐股票呢?我们站在事后知晓股市走势的角度,会觉得巴菲特1986年不买卖股票的做法是正确的。然而,巴菲特当时并不知晓股市走向,他之所以当年什么也不做,是源于他“守本分”“不做蠢事”的原则。
所谓本分,就是做正确的事,并把事情做正确,其反义词便是做蠢事,只要坚持做守本分的事,就基本能避免做蠢事。
那么,巴菲特的守本分之事究竟是什么呢?1984年,巴菲特花费大量精力调研并总结了9位身边格雷厄姆门人的长期连续业绩,得出格雷厄姆理念注定能在股市发财的结论。可见,巴菲特的守本分包含“格雷厄姆不赌而获 +”的前提。
1986年,尽管巴菲特没有进行股票买卖操作,但他在股东信中阐述了自己选择公司股票的几个关键特征,文中讲到:“如果您的业务适合,请致电给我,或者最好写信。以下便是我们所寻找的要点:
(1)大规模交易(税后收入至少为1000万美元);
(2)展现出稳定的盈利能力(我们对未来预测兴趣不大,‘转身’情况亦非重点);
(3)在极少或无负债的情况下,能实现良好股本回报率的企业;
(4)具备完善的管理团队(这方面我们无法提供);
(5)业务模式简单(若技术含量过高,我们难以理解);
(6)合理的要约价格。”
可以看出,巴菲特对公司标的有着明确要求:具备一定收入规模、当前盈利稳定、负债率低、拥有优秀管理人、产品业务简单以及价格合适,这基本就是“好生意公司”。
也就是说,巴菲特的坚守本分就是“不赌而获 + 好生意公司”,不符合这两个标准的行为,在他看来就是不守本分,很可能就是做蠢事。
我的守本分是“不赌而获 + 三低股和世界股”,不符合此标准的行为,也就是不守本分,基本属于做蠢事。
所以,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守本分事,除了自己认定守本分事,其他行为很可能就是蠢事。当没有守本分事可做时,那就什么也不做,这样就一定不会做蠢事。
投资四系统:
三低股种田世界股种树守正出奇投资思维行为系统
曾段平常心本分情绪控制调节系统
健康长寿身体生命系统
时运趋吉避害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