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月份投资总结
指数基金价值人生 / 02月14日 11:08 发布
原创 价值人生
一、2025年1月份投资总结
截至2025年1月份末,实际组合包括场内组合、场外基金和港美组合的年内整体收益是-1.67%。
实际组合从2011年初至2025年1月末净值是从1元至3.6308元。年化收益率是9.59%。
沪深300全收益指数从2011年初至2025年1月末净值是从1元至1.6589元。年化收益率是3.66%。
二、本期持仓总结
(一)场内组合持仓:
场内组合持仓前30只。
金选300、腾讯控股、贵州茅台、国开债券ETF、美国消费LOF、招商银行、中国平安H、传音控股、美国50ETF、纳斯达克100ETF、中国海洋石油、印度基金LOF、黄金ETF、800红利低波ETF、标普500、泸州老窖、比亚迪、纳指科技ETF、宁德时代、红利低波ETF、金杯电工、紫金矿业、可选消费ETF、恒生科技指数ETF、中宠转2、内蒙华电、海能达、标普医疗保健LOF、中药ETF、小米集团-W。
(二)场外基金持仓:
场外基金组合和港美组合前6只。
中金优选300、全球医疗、大成360互联网+大数据100、消费红利、东证红利低波、恒生A股龙头。
三、资产配置总结
2025年1月末沪深300指数的市盈率(TTM)是12.63倍,市净率是1.28倍,股息率是3.00%。
很快又新年了,市场又回调了。沪深300指数的股息率正好是3.00%,目前无论是偏蓝筹的还是偏红利的上市公司,多多少少都有比较可观的股息率,比如贵州茅台4%,招商银行5%,美的集团4%,格力电器5%,伊利股份4%,长江电力4%,也有比较低的,比如紫金矿业2%,腾讯控股1%,比亚迪1%,而持有的建设银行H虽然上涨仍有10%。
本次经济基本面的回调,几乎没有影响到银行。越是经济好的时候,银行同样好的时候,银行的市盈率和市净率一跌再跌,股价几乎不涨甚至反跌;越是经济差的时候,都对银行潜在的坏账有提防的时候,银行却凭借着低市盈率、低市净率、高股息率一涨再涨,中证全指银行全收益指数都创出了历史新高。
当然因为基本面政策调节,没有影响到银行的坏账集中拖累业绩,慢慢放水化债,别的地方紧缩,银行可以通胀。但是,这说明了我们不要迷信机构和主力,国有银行,比如工农中建可以容纳足够容量的资金,包括从机构、主力到散户,多数都没有判断正确。
2025年GDP目标,各省普遍都定在5%以上。虽然GDP不是收入是利润,2024年的利润下滑,但是收窄。目前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长沙银行等的2024年度业绩快报已经发布,业绩和资产质量都较2024年第三季度有所改善。未来进一步增强银行稳健经营能力,提升分红能力,增强稳定性和持续性。当经济指标好了,市场也已经上涨了。
我们不能迷信任何资金,银行行业如此,别的行业也是如此,与其跟着研究到处跑,不如研究好指数化的组合。
市场悲观中有乐观,比如沪深市场偏低,一些领域有了突破,消费领域政策持续,认真组合,控制情绪,遵循体系还是会有不错的收益的。2024年的收益就是不错的一年,随着中长期资金入市,稳定分红的公司,尤其蓝筹稳定分红的公司,是比较有潜力的。
市场乐观中也有谨慎,美国市场的业绩也许会持续,但是长期向上不代表没有波动,而且美国市场波动几年不涨也是经常的,如果寻找哪个地方躺赢,无非是换了一个地方追涨杀跌而已。如果顺势,要清楚是顺势能够及时止损,否则又要经历涨跌周期时间遥遥无期。
投资需要谨慎一些,包括创业、生活都要谨慎一些。
谨慎是非常难创造新东西的,但是可以防止投资、创业、生活脱轨。
年轻人冒险顶多浪费几年时间,中年人冒险不仅浪费几年时间,可能还把半辈子积累的钱填补窟窿了。
不要用小概率的事情来做配置,做好防护,不要忽略小概率的事件带来的让半辈子的积累崩溃,时间消耗变得毫无意义。
组合配置需要慢慢调整。
公司组合基本不变,以蓝筹和红利搭配为主。
场内基金新建的可选消费、创业板人工智能等行业指数基金做顺势,看看能否搭乘上出海和科技发展的红利。
场外基金提升了大成360互联网+大数据100指数基金的比例,这只策略指数长期收益比较好,但是也是行业策略指数,与消费行业指数一样,当行业优秀时策略的效果也好,当行业变差时策略的效果也会打折扣了。
可转债组合又是翻红,除了折价可转债之外,还用了各种策略轮动,都是轻仓分散做。进入前30名的中宠转2是长期投资年轻一代新兴产业的,如果触发强制转股则需要调整成股票。
整个资产配置还是七成沪港深市场,用策略指数组合做好增强,剩下的一半是境外市场,一半是固定收益类型。要注意的是超级长久期的中债,又是长期、又是国债、又是安全性高,具有一定的迷惑性,虽然收益非常高,但是因为降息,降一点等于降数倍的,所以上涨了数倍的,如果资金稍微收紧,则会下跌得狠。现阶段的利率到了一定的低位,不赚最后一点利润,远远不如配置中短期久期的中债安全。
债券基金包括银行理财都需要透视底层资产,如果债券基金和银行理财的底层资产出现了极端的价格,也要注意能否等待穿越周期。
未来会再跟踪进一些全球医疗指数,稳健行业涨得少,虽然限购进得少。
纳斯达克指数和黄金继续保持仓位,即使顺势破位,也会留有一定的底仓。
经济转好,蓝筹和红利类型继续均衡配置。
做好优秀长期组合资产配置,争取慢慢战胜普通宽基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