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柴孝伟

买进就值,越来越值,时享价...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


桂浩明

申万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宋清辉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官方账号...


banner

banner

AI问答:从“亩产万斤”到“水氢发动机”,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黑郁金香   / 01月15日 11:07 发布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从“亩产万斤”到“水氢发动机”,人类在科技和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重复着类似的错误和乐观预期。‌

  一、历史背景和原因

  1、‌时期的“浮夸风”‌:1958年的中国运动中,出现了“浮夸风”,各地纷纷夸大粮食产量,甚至出现了“亩产万斤”的极端情况。这种浮夸风的背后,是为了实现“赶英超美”的目标,全民信奉“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完全忽略了科学和自然规律‌。

  2、‌科技冷战时期的类似现象‌:如今,在科技领域,类似的现象也在发生。例如,青年汽车集团宣称其“水氢发动机”只需加水即可行驶,这违背了基本的能量守恒定律,显然是不可行的。这种宣传和预期的背后,可能是对新技术的不切实际的乐观预期和对传统能源危机的担忧‌。

  二、历史教训和当前启示

  ‌1、科学和自然规律的重要性‌:无论是农业还是科技领域的类似宣传,都忽视了科学和自然规律的重要性。曾说:“一切历史事实与人物都出现两次,第一次是悲剧,第二次是喜剧。”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前车之鉴应当引起我们的警醒‌。

  ‌2、理性思考和科学精神‌:在面对新的科技发展和经济预期时,应当保持理性和科学精神,不轻信不切实际的宣传和预期。只有通过科学的验证和实践,才能真正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附录:科技冷战和智商税:从亩产万斤、水变油到水氢发动机……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以前是农业工业,现在是科技的。

1.jpeg

  1958年的中国,“浮夸风”盛行:早稻亩产一万五千多斤、亩产萝卜堆成小山,农业部公布的中国粮食总产量比美国还多出40亿斤。全民信奉“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有诗为证:“种个南瓜像地球,架在五岳山上头。把它扔进太平洋,地球又多一个洲。一头肥猪大又长,猪身横跨太平洋。猪背可以降飞机,猪身成了飞机场。稻堆堆的圆又尖,社员堆稻上了天。扯片白云擦擦汗,凑近太阳吸袋烟。”

  那个年代,为了实现“赶英超美”的目标,大家一起疯狂,完全忘记了科学和自然规律。

  如今,东西方科技冷战才刚开始,历史规律就开始发威了。河南南阳率先传来捷报,网上一阵欢声雷动。原来青年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研发的“水氢发动机”已经装车成功啦!

  据说车辆只需加水就可以实时制造氢气行驶,能源危机、全球暖化等都将不再是问题。连市委书记都到场点赞。

2.jpeg

  有网友高呼应该颁给青年汽车集团董事长庞青年四个诺贝尔大奖:

  打破热力学第二定律,诺贝尔物理学奖。

  水的高效率分解,诺贝尔化学奖。

  促进经济复苏,诺贝尔经济学奖。

  推动世界能源革命,诺贝尔和平奖。

  网友纷纷脑洞大开“如果下雨的话,是不是全中国都自动化了”、“求欧佩克的心理阴影面积”、“欧佩克可以原地解散了” 、“特朗普很快又要制裁水氢发电机了”。

  然而若静下心来仔细想想,其实以上都只是网友的调侃。因为只要念过高中都知道“让水变氢”违背了最基本的“能量守恒定律”。制造氢的过程中,水只是介质,本身不能产生能量,即使有催化剂,也只是活化介质,终究还是需要能量,所以如果无法回答能量从哪里来,车子加水就能跑,只是天方夜谭。

  那么青年汽车的葫芦里究竟在卖什么药呢?

  根据青年汽车集团的官网显示,其公司拥有员工8000余人,其中研发人员1000多人,外国专家100余人。公司先后被认定为中国机械500强、中国民营企业自主创新优秀企业、中国客车工业十佳企业等。

  但在这些辉煌的头衔背后,暗藏着不少黑历史。

  根据天眼查的数据显示,青年汽车集团有限公司34次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其名下的公司有158次被最高人民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2013年,庞青年被警方以涉嫌诈骗刑事立案,并被警方寻求“到案”。2017年8月,青年莲花汽车被破产清算,因13次未按时履行法律义务而被法院强制执行。庞青年还曾在济南高薪管委会以汽车项目拿了5.3亿元的补贴,却一事无成。在内蒙古以收购萨博项目为名,弄到煤炭指标,转手倒卖2亿。

  “历史不会简单的重复,却总是惊人的相似”,不难看出这次的“水氢发动机”又是一次庞青年惯用的手法“空手套白狼”。 庞青年擅用花言巧语描绘美好愿景,加上许多投资人是外行,不懂得化学反应和专业的能源转换等原理,因此庞青年能三两下就把投资人忽悠得晕头转向。

  这些化成灰的资金或许也只能当作缴了一次智商税了。

  这不禁让人想到曾经风靡一时的水变油技术。

  在那个急于求成的年代,大家四处在寻找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于是水变油应运而生。

  “水变油”是谁发明的?他究竟有怎样的“通天本领”?发明水变油的是哈尔滨的一名普通汽车司机,叫王洪成。他出生于东北,总共就上过四年小学,却还因为淘气和不及格被开除过两次;后辍学养猪,在老师那用猪肉换来了初中毕业证。

  王洪成的“水变油”,其实就是在3/4的水中加入1/4的汽油,再加入少量配置的“洪成基液”(又称:水基燃料膨化剂)就可以变成“水基燃料”,一点就燃,热值甚至高于普通的柴油和汽油,而且还无污染,成本极低。正是这项“伟大发明”,被王洪成玩了十年有余,举国皆知,并吸引了4亿投资。

  在这个年代看来,简直属于无稽之谈的发明,却在八九十年代风靡一时。上至庙堂之高,下至江湖之远,都对王洪成的这项“伟大发明”深信不疑。据相关资料显示,1993年《经济日报》刊文把“水变油”赞誉为“第五大发明”之后,信仿办收到了来自全国20万名专家、教授、高级工程师的来信,请求支持这项“伟大的发明”。可以说,王洪成“水变油”技术的成功,离不开有关专家、权威人士、新闻媒体的神助攻。

  可只要是泡沫,终归会有被捅破的那一天,最终王洪成以“经济诈骗”罪被逮捕,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

  本以为这样的闹剧只会属于过去的时代,毕竟在当时的年代,除“水变油”之外,还有气功、人体科学(特异功能)等许多同等“迷幻”事物的盛行。

  如今,义务教育如此普及,信息如此透明,还有人出来“招摇行骗”,这是在检验吃瓜群众的智商吗?看来五四精神还要发扬光大,呼唤“德先生”和“赛先生”早日归来。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作者李光斗:中国品牌第一人、电视台品牌顾问、著名品牌战略专家、品牌竞争力学派创始人、华盛智业李光斗品牌营销机构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