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托普学院现代制造与交通学院:深度校企合作 促进协同育人,助力学生精准就业
数字财经 / 11月05日 18:48 发布
在当前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培养出真正符合市场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成为职业院校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现代制造与交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通过深度校企合作,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协同育人之路,为学生精准就业提供有力保障。
特色专业引领,校企合作“订单班”开花结果
近两年,学院紧密围绕四川省“5+1”现代产业体系,主动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产业布局需求,在专业设置上增设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智能机器人技术专业、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与三和集团、精典汽车、普什宁江机床等44家知名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其中,“订单班”培养模式成为校企合作的一大亮点。
以与四川精典汽车公司的合作为例,学院目前开设了两届校企合作“订单班”,共招收学生51人,其中有48名学生顺利结业,可进入企业,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这一成果不仅得益于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更得益于“订单班”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订单班’培养模式,离不开全链条、浸润式的协同育人合作模式。”学院院长魏蕾介绍道,学院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专项实训项目和教学计划,确保课程设置紧跟行业发展步伐。同时,学院还引入了“双导师制”和“项目式教学”等创新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
“双导师制”下,校企双方导师共同授课,校方导师负责理论知识的教学,企业导师则侧重于实践技能培训。此外,学院还积极邀请企业专家到校授课,向学生传授最新的行业理念和技术技能。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学院每年还会选派8—10名教师进入企业实践锻炼,新增“双师型”教师6名,努力打造一支具有产业和教育双重资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而“项目式教学”则以真实的企业项目为基础,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提升技能。以汽车专业核心课程《新能源汽车综合故障诊断技术》为例,校企双方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制定课程设计,在课程中设置了6个实践工单任务,每个任务都模拟了新能源汽车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故障。学生在“双导师”的带领下,通过解决这些故障难题,学习相应的专业知识,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实地培训与企业实践,助力学生精准就业
“如何为企业真正培养‘毕业即上岗、上岗即上手’的技术技能人才?我们是把学生真正地放到企业当中。”魏蕾介绍道,除了在校内的教学方式创新外,校企合作“订单班”还注重学生的企业实践。
学院组织学生进入企业开展实地培训,学生可以进入企业一线,通过企业的真实项目和生产实践,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这种培训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竞争力,还缩短了学生从学校到职场的过渡期。
在今年的“精典汽车快修技能大赛”中,学院的精典汽车校企合作“订单班”的学员靳鑫宇与具有相关经验的在职人员同台竞技,荣获大赛冠军并获奖金86400元。这一成绩充分展示了校企合作“订单班”的教育教学成果,也赢得了企业的高度评价。
“通过校企合作‘订单班’培养出来的学生技能扎实、上手快,能够快速融入团队并创造价值。”四川精典汽车公司对校企合作“订单班”学生给予了高度评价。
“获奖学生在大赛中展现出的扎实专业知识、过硬实践能力和良好职业素养,受到了企业方的高度认可,这也充分展现了我们校企合作‘订单班’的教育教学成果。”魏蕾介绍。
加强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学院不仅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还加强了学生的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从新生入学开始,学院就依托校企合作平台,邀请企业专家与学校专业教师一同为新生开展职业规划指导,帮助学生明确职业方向。同时,学院还积极对接兄弟院校、合作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校、校企互动活动,通过企业讲座、实地参观、校外实训和职业体验等方式,让学生提前接触未来的工作环境,了解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
此外,学院还不断拓展合作资源,积极参与地方产业建设、与地方政府、兄弟院校、行业协会等拓展合作,进一步发挥各自优势,不断扩大多元育人“朋友圈”,为学生的实习和就业提供更多机会。
面对未来,魏蕾表示,学院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计划与更多行业龙头企业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合作。通过“厂中校”“校中厂”等形式,进一步推进学校教育资源与企业技术资源的深度融合。同时,学院还将通过信息化技术,建设各专业全覆盖、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库,根据学生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培养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不仅将为学生们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也将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刘媛媛)
来源:国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