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揭秘为何不回延安
蜀人三只眼 / 09月08日 12:05 发布
于1948年3月离开陕北后,其实再也没有回到过陕北,也再也没有回到过延安。哪怕他后来去了井冈山,也没有实现再到延安看
乡亲的诺言。
今年春节去了延安,回来后心中有个疑问;建国后为何不回延安。于是,网上网下,书里报中,翻了不少资料,想找个答案。说法很多,但多不是正史。
从1927年南昌起义到夺取全国政权的22年武装斗争期间,和他的红色政权在延安就整整生活了13年。那是一段中国革命史诗上气势恢宏、波澜壮阔的英雄乐章!金戈铁马、雄兵百万,运筹帷幄、决战千里。若论延安在的革命历史生涯中、在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显然是任何一个地方都无法比拟的。
相比韶山的浓密亲情、长沙的意气风发、井冈山的初露锋芒,延安承载了太多。应该回去看看。他也想要回去看看。
记得《建国大业》中有一个镜头,离开陕北在吴堡县川口渡口过黄河的时候,对大家说“我还会再回来”。史学家们说,当时确实说过这一句话,只是不是在船上,而是在登船之前与送别的干部说。
但是,于1948年3月离开陕北后,其实再也没有回到过陕北,也再也没有回到过延安。哪怕他后来去了井冈山,也没有实现再到延安看乡亲的诺言。
这是为什么呢?
坊间有这样的说法:当年蒋介石攻打陕北,胡宗南20万大军进攻延安。决定一路留守陕北,一路东渡黄河入华北。在去留之际,求人算了一卦。卦曰:“时值初春,河水枯竭,实不宜过河。”那高人还说:此河不可轻意过,若过,切勿再回头!因此,从此不回延安。
还有一种说法是陕西皇气重,不宜前往。
北京民间所传:住香山双清别墅期间,在山得一位道术高深的老道。老道写了四句话:此命威权不可当,紫袍玉带做朝堂,凡遇帝居不可入,一生有妻定三房。
据有关史料,西安建都的朝代为13朝,居住过的皇帝若干,仅帝王陵墓就有72座。当时的条件,回延安必经西安,而西安是“不可入”的。
这当然都是"野史"。所以不再回陕北,绝对不是因为什么道士之言。从来就是无神论者。
在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卫士长谈》一书中,有这样一个细节,或许对不回延安作了解释。
1962年4月19日,的机要秘书高智,准备离开中南海,调西安去工作。高智也是跟随转战陕北,随一道东渡黄河的老同志。
谈话时,带着感情说:“你在我身边这么多年,我们已经很有感情。不管你到了哪里,你都要为我做一点事情,我要请你帮忙。”
咝咝作响地吸几口烟,沉思着说:“我们东渡黄河的时候,你还记得吧?我的老青马被挤下黄河,它游了上岸。”略停片刻,又说:“转战陕北时,你经常打前站,号房子。这一次你还打前站,我随后就来。我到陕西后,要骑马沿黄河走一趟。我要走一趟……”
“主席,我等着您。”
当时,高智的爱人已经临产,但他不肯耽搁,与空军副司令员何廷一联系,搭乘顺路的军用飞机让爱人赶到西安。高智一到西安便调查黄河情况,扳着指头数日子,等待来。和所有在身边工作惯的人一样,离开后极不习惯,想得厉害,几乎夜夜做梦,叫喊着:“主席!主席!”惊醒过来,只有寂静的夜。于是,泪水便顺着眼角淌下。
就这样,高智扳着指头一天一天数日子,一数数到1965年,仍然没有等来。
但是,高智不忘的嘱托。1965年他出国去印度尼西亚,乘车由西安去北京时,他不敢休息,沿路调查,做了详细记录。有什么山,有什么沟,有多少涵洞,最长的洞是多少公里?哪段路好走,哪段路不好走,哪里可以歇脚……
在北京,高智见到,他先汇报家庭情况,自己学习和工作的情况,他说:“当初好高骛远,给主席写的那个学习计划,我没有完成,工作一忙就放下了。”
详细询问了西安到北京的沿途情况,他说:“我也有些好高骛远。我要骑马沿黄河走一趟,可是脱不开身,一直不能如愿……我对陕北是有感情的。我在江西呆的时间短,在延安呆的时间长,我还是要回去看看,吃陕北的小米,沿黄河走一趟。”
但是,终于未能如愿。
高智给寄了小米。收到了,表示感谢。他吃了陕北的小米,却未能沿黄河走一趟。
从这个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直想回陕北、回延安看看的,但的确太忙,脱不开身。也许就在他吃着高智寄来的小米时,已在着手了,那里还有时间去延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