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交量萎缩分析
贞强 / 2016-01-23 09:41 发布
一般认为,价格的涨跌和成交量息息相关,有量的指数或个股会上涨,没有量的指数或个股个股或股指不会有较大的上升空间或难以持续上行。但是,对于这样的一个观点,还需要辨别来看待。
如果个股或大盘在大幅放量之后缩量阴跌,显然是坏事,显然预示着一轮跌势的展开。例如2015年6月8日成交量放到最大后,至6月12日大盘见顶后,大盘明显缩量,6月29日开始放量下跌,至8月26日,跌至2850点,是典型的放量之后缩量导致的下跌。
但是,在2002年3月8日和3月9日,沪市成交放大至238亿和213亿,经缩量回落整理后,终于爆发了6·24行情。消息面的利好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在6月21日,沪市成交就大幅放大,预示着新一轮涨升即将开始,只不过停止国有股减持的重大利好大大加强了涨升的爆发力,但也大大缩短了行情的持续时间,急剧放大的成交量和场外资金的蜂拥而入使得资金面难以为继,结果导致了行情的早早就结束了,然后大盘缩量下跌,至2003年1月6日,股指创出自1999年下半年以来的新低1311点,此轮跌势共跌去400余点,持续时间超过半年。这又是一个典型的放量之后缩量导致的下跌,但是我们也必须注意,下跌初始阶段股指是在创出2002年年内新高1748点之后,当时股指处于阶段性的高点,下跌也就不可避免了。
缩量阴跌表示市场处于弱势,极小的成交量就能打低股指,阴跌之后必然有放量大跌,这对于多方是极为不利的。反之,缩量上涨表示市场处于强势,较小的成交量就能推动股指上扬,之后必然会放量大涨,大盘如此,个股也同样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