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唐朝诗人偏爱天姥山
黑郁金香 / 06月05日 15:55 发布
以下由本博编摘自网络
什么唐朝诗人偏爱天姥山
一、浙东唐诗之路天姥山寻访打卡地
天姥龙潭
天姥云坪
班竹古村
鼓山公园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诗仙李白的一首《梦游天姥吟留别》,让天姥山名扬天下,成为诗人乃至普通读者向往的名山。
孤峭迥拔,苍然天表,天姥山位于古剡县今绍兴新昌境内,是天台山脉分支,东接天台华顶,西北连沃洲(现在的嵊州),处于天台县西北方,被尊为“一地之望,众山之主”。
为什么游遍名山大川的诗仙对天姥魂牵梦萦,连做梦都在游览?
参与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的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讲师胡秋妍评价,中国山水诗最为发达的时期是唐代,尤其是盛唐时期,李白、杜甫等大诗人都漫游过天姥山,“天姥山是唐代诗人记忆最深的漫游之地,也是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事实上,天姥山主峰海拔约900米,附近的天台山海拔有1098米,而在李白笔下却是“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天台山拜倒在了天姥山脚下。海拔不足千米,却能势拔五岳、力压天台,李白笔下的天姥山,为何如此“高”?
二、群贤朝圣之地,古代知识分子的精神乐园
其实,李白诗中表达的并非天姥山的自然高度,而是一种文化、精神高度。天姥山之名,不在其高、其险,而在其神、其圣。在古代知识分子心目中,天姥山是一座备受敬仰的高峰。早在唐以前,天姥山就已经是令群贤倾倒的文化名山。
“天姥山”得名,与西王母神话传说密切相关。最早记载“天姥山”的是西晋张勃的《吴录·地理志》:“剡县有天姥山,传云:登者闻天姥歌谣之响。”新昌学者竺岳兵是浙东唐诗之路的首倡者,他提到,天姥,指的就是西王母,“母”与“姥”同音同义。
西王母神话为早期天姥山蒙上道教神秘色彩,作为道家“第十六洞天福地”,天姥山自魏晋以来,名声显扬。随着唐代儒释道三家的繁荣发展,天姥山已然成为绍兴一带的一座充溢道教氛围的名山。
天姥在李白心中有着至高文化地位,他写下《梦游天姥吟留别》时已经40多岁,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不再担任翰林供奉。官场失意的他,将天姥山作为情感寄托。离开长安后,李白由山东东部准备南下绍兴地区,与友人相聚时写下此诗。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用大胆奇特的想象描绘天姥梦,表达自己不为功名利禄而阿谀权贵、同流合污的坚定志向。他借梦游,在这座名山里寻找精神慰藉,在山水中纾解才华无处施展的苦闷,可以说,天姥山是李白精神和人格的隐喻。
山与人的精神碰撞,成就了这首千古名作,也将天姥山推到一个崇高的理想境界。天姥山在群贤踏访下,成为古代知识分子追求精神自由的乐园。
三、山水文化高峰,“天人合一”的东方哲思
地以山望,山以人名。据统计,《全唐诗》收录的2000多位诗人中,有450余位诗人曾到访寻游天姥山,包括刘长卿、李白、贾岛、白居易、刘禹锡、杜甫、孟浩然等。
天姥山为何能从浙东群山脱颖而出,收获诗人的垂青?在于文人与山水的“天人合一”。
魏晋时期,天姥山因其幽静隐秘的区位与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成为名门望族的活动集中地,其中以琅琊王氏与陈郡谢氏最为有名。名士高僧在天姥山一带同游论道,推动了佛教在浙东一带的思想衍进,天姥山也成为当时佛家文化的交流地。
南北朝时间,宋元嘉六年,山水诗鼻祖谢灵运率数百人,伐木开辟天姥的登山道,史称“谢公道”。谢灵运也被后人称为天姥山的开山祖。游居天姥山浙东一带期间,谢灵运创作了多篇中国山水诗的开山之作,与天姥山也有着不解之缘。谢灵运在《登临海峤》写道:“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高高入云霓,还期那可寻?”并作《游名山志》:“(天姥)山上有枫千(十)余丈,萧萧然。”这些诗文成为中国早期山水诗和名山志的“开山”之作,天姥山因而成为中国山水诗的发祥地。
天姥山的山水文化,起源于“天人合一、崇尚隐逸”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灵山秀水,佛道圣地,居住着一群不拘礼法、纵情山水的魏晋名士。如温庭筠《宿一公精舍》所述,“茶炉天姥客,棋席剡溪僧”。煮茶手谈的慢生活,隐逸自在的处世态度,无不让文人心生向往。
由此,400多位晋唐代诗人追慕前贤足迹,以山水为载体,以诗为魂,走出了一条“浙东唐诗之路”,绵延千余年繁盛至今。
四、天姥群星闪耀,浙东唐诗之路精华地
天姥山吸引无数文人墨客、魏晋名士等寻访天姥,他们视天姥山为文化地标,流传下无数传唱至今的诗歌名篇。
比如李白,他对剡中山水的向往,可以追溯到他刚刚出川时,《秋下荆门》一诗中说:“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剡中”就是今天的绍兴嵊州一带。
开元十四年,李白游览剡中。在《别储邕之剡中》中,他写道,“借问剡中道,东南指越乡……辞君向天姥,拂石卧秋霜”,明确表示要去天姥山一游。
杜甫晚年作《壮游》诗,忆及剡中,仍心驰神往:“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归帆拂天姥,中岁贡旧乡。”据胡秋妍老师介绍,天姥山是杜甫南游的终点,也说明唐代诗人对于天姥山的情有独钟。
刘禹锡的《吐绶鸟词》也称赞其“四明天姥神仙地,朱鸟星精钟异气”。
天姥山的山川地理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在唐人的记载中也非常真切,如白居易《沃洲山禅院记》称:“东南山水,越为首,剡为面,沃洲、天姥为眉目。”
徐霞客在《游天台山日记(后)》,记述了崇祯五年自天台万年寺抵新昌沿天姥山脉徒步考察周边源流的经历,从而科学界定了天姥山山脉水系和核心区范围。“天姥山周边源流考察区”也在2016年通过徐霞客游线标志地认证。
如今,作为浙东唐诗之路的精华地和首倡地,新昌在浙江率先编制《新昌浙东唐诗之路战略性规划》,着力探索诗路文化“活化”路径。
天姥山旅游规划涉及布局了“天姥十景”,如今位于天姥山风景名胜区的鼓山公园已建成开放。诗景再现,山水风光与文脉传承、文化振兴与产业发展,在诗路之巅悄然发生。
附:正宗天姥山到底在新昌还是仙居?
天柱岩,位于仙居县淡竹乡官坑村。从神仙居景区方向看去,如一尊观音坐像,故又号称观音峰。天柱岩柱身200多米,如一柄利剑,一柱擎天,直刺云霄,更符合李白笔下的天姥山。
浙江省社科院文化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吴蓓认为,仙居的韦羌山就是李白诗中的天姥山。
原因有三:第一,把新昌天姥山和仙居韦羌山相比,韦羌山无疑景色更加高峻雄奇,更加符合李白诗中描写的景象;
第二,根据史料记载,那座传说中的天姥山上有蝌蚪文,蝌蚪文就是天姥山的胎记,韦羌山上就有;
第三,李白的诗中,洞天是把钥匙,洞天开了,才有“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的天上奇观,这个洞天也在仙居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