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柴孝伟

买进就值,越来越值,时享价...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英大首席


桂浩明

申万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宋清辉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官方账号...


banner

banner

硅料下行周期,通威股份Q1亏损超7亿,全行业价格跌破现金成本

天府财经网   / 05月22日 15:20 发布

硅业分会数据显示,截至5月16日当周,N型料成交价在4.10万元/吨至4.50万元/吨之间,平均价格为4.30万元/吨,周环比下跌5.08%。N型颗粒硅成交价在3.70万元/吨至3.90万元/吨之间,平均价格为3.75万元/吨,周环比下跌6.25%。

2023年初至今,多晶硅产能持续扩张。然而,下游需求增长速度未能跟上上游供应扩张的步伐,导致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特别是今年一季度,多晶硅供应总量已现过剩。

《眼镜财经》注意到,产能过剩叠加库存高企,多晶硅价格持续压缩行业利润。硅料龙头通威股份(600438.SH)在2024年Q1收入大“跳水”,营业收入下滑超过40%,并录得亏损。

对于业绩下滑,通威股份表示原因在于,公司主要产品价格相比上年同期大幅下降。在这场持续已久的价格风波中,通威股份高纯晶硅、化工及相关业务的毛利率已大幅下降。

然而,通威股份在硅料价格持续下跌的背景下,仍有40万吨硅料产能在建。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头部厂商的新增产能逐步释放,市场供需失衡或将更加严重。

产能过剩,价格大跌

硅业分会更新的报价显示,截至5月16日当周硅料价格下跌态势仍在继续。其中型料成交价在4.10万元/吨至4.50万元/吨之间,平均价格为4.30万元/吨,周环比下跌5.08%。N型颗粒硅成交价在3.70万元/吨至3.90万元/吨之间,平均价格为3.75万元/吨,周环比下跌6.25%。

《眼镜财经》了解到,多晶硅处于产业链最上游,可制成多晶硅锭或单晶硅棒,据工信部统计,2023年国内高纯晶硅产量超143万吨,同比增长66.9%,供需关系由偏紧快速转为宽松。


事实上,多晶硅产能在2022年已严重过剩,产能可以提供超过310GW的组件使用,而当年新增的光伏装机约147GW,过剩量就超过了100%。行业虽高增长,但上游库存累积,产能利用率持续下行。

由于供需关系失衡,多晶硅价格一路下行,根据生意社数据,今年以来跌幅近40%,太阳能级硅片跌破4万元/吨,大部分参与者基本处于“量增价降”的局面,而价格的下降显然大幅度超过了销量增长的幅度,导致业绩出现下滑。

据通威股份发布的2023年财报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391.04亿元,同比下降2.3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35.74亿元,同比下降47.25%。随着多晶硅企业技改及新建产能的释放,2024年国内多晶硅可投产能合计达53.5万吨,产量预计将超过210万吨,产能的增量已远超下游的需求量。

短期难解,盈利存忧

通威股份原本主营业务为农牧业务,后来拓展了光伏业务。目前光伏业务已经成为公司营收的重要支撑。

具体而言,2023年,通威股份的光伏业务贡献了1028.28亿元的营收,同比下降6.37%;农牧饲料业务贡献了354.89亿元的营收,同比增加12.14%。

进一步细看,光伏业务中包括高纯晶硅、化工及相关业务、太阳能电池组件及相关业务和光伏电力三大板块。《眼镜财经》注意到,高纯晶硅、化工及相关业务是通威股份三个细分业务中唯一出现营收下滑的板块。

数据显示,通威股份该业务去年实现营业收入447.99亿元,同比下降27.57%。与此同时,该板块的毛利率也同比下滑21.87个百分点。

在库存和需求的双向压力下,短期内硅料价格仍将处于探底过程。或受此影响,通威股份今年一季度的业绩表现未能回暖。

数据显示,通威股份2024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95.7亿元,同比下降41.1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7.87亿元,同比转亏。

《眼镜财经》注意到,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伴随着业绩亏损,通威股份存货规模达到112.71亿元,较2023年末的77.88亿元,增长了约34.83亿元。

对于存货规模的增长,通威股份在财务指标发生变动的原因中,解释为主要系经营规模扩大,存货规模同步扩大所致。

业内人士分析表示,2023年四季度开始,光伏主产业链进入全面过剩状态,各环节盈利承压。到了今年,库存累积问题爆发。光伏全产业链价格的大幅下跌,与高库存密切相关。有专家近日提到,硅料端在一季度满产运行后,库存最高时达到 25万吨。InfoLink在硅料价格评析中表示,预计二三季度累库水平有增难减,硅料销售压力难以乐观扭转。而硅料价格持续下跌,公司存货跌价损失的风险也将进一步加剧。

行业下行期挑战的还有光伏企业的资金实力。一季度亏损之后,通威股份的资产负债率上升4.2个百分点,为59.27%。

与此同时,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也转负为-13.94亿元,同比下降162.08%。这是该项指标自2014年一季度以来首次转负。

扩产是“精准抄底”还是激进扩张

尽管硅料价格仍未出现止跌的迹象,但各大硅料厂商仍计划在2024年扩充现有产能。通威股份目前已形成高纯晶硅年产能45万吨,报告期内,公司永祥能源科技12万吨高纯晶硅项目于四季度全面达产达标。

去年公司还在包头和广元分别规划了30万吨和40万吨两个工业硅项目,通过硅粉自供进一步达到降本和产业链全程可追溯的目的。去年底,公司逆势扩产加码硅料产能,以280亿元人民币投建绿色基材一体化项目,包括年产50万吨绿色基材(工业硅)、40 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及配套设施。

通威股份称,2024年其多晶硅产能还将进一步释放。据了解,公司在建产能40万吨。其中云南项目作为全球高纯晶硅领域首个20万吨级的项目,预计将于 2024 年二季度投产,内蒙古20万吨项目预计将于2024年三季度投产,届时公司高纯晶硅在产产能将达到85万吨。根据公司产能规划,预计2024-2026年,公司高纯晶硅产能将达80-100万吨。

对于通威股份扩产,市场上的声音不一。有分析认为,当前,通威股份来说面临着产能不足的情况,又恰逢行业周期底部,此时扩产正逢其时。也有分析认为通威股份在行业寒潮下扩产,如同拼死一搏,不是卷同行就是熬自己。

《眼镜财经》注意到,通威股份去年净利润减半、今年一季度爆亏近8个亿,但是扩张产能毫无犹豫、毫不手软。从资产负债数据来看,一季度通威股份流动资金减少了150亿、长期借款却暴增了上百亿。

当前,硅料市场价格不仅没有回温,还在持续下滑。硅业分会表示,硅料生产成本再难压缩,目前价格已突破所有在产企业现金成本。业内人士表示,若未来业内扩张产能持续释放致使供需关系发生不利变化,多晶硅价格将进一步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