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冷兵器时代的“步枪”清弓
黑郁金香 / 05月12日 10:08 发布
本博评论:满清靠弓马打出天下,并不虚传。随着工业革命科技的发展,世界进入热兵器时代,满清还却沉醉在固步自封,不思进步,不能融入世界技术革命的浪潮之中,终于成为腐朽落后的反面教材。只有以开放的心态,与文明为伍,融入世界潮流当中,才是现代国家发展的唯一出路。以下由本博编摘自网络
冷兵器时代的“步枪”清弓
清弓,一般指一种随着满清入关而由满族带入中原的中国传统弓。国际上对清弓的叫法为满洲弓或者“Qing bow”。清弓的特点是大弓梢,弓梢长而反向弯曲,弓梢根部有弦垫,弓体用牛角,木材,和牛筋等材料制成。因此,清弓属于筋角反曲复合弓。清弓的这种设计使得它拉力可以做得很大,大弓梢提供杠杆和二段减力,机械效率更大,可以带动更重的箭矢,用来射重箭威力可以和早期的火药武器抗衡。
清弓的出现影响了整个中国的弓箭制造形制,后来的青海弓,南弓都受到了清弓的影响,和清弓在外形上大同小异。韩国的韩弓,土耳其的土弓,都或多或少受清弓的影响。
清弓乃是当时最先进的弓,不论是岛国的和弓(三枚打弓),还是英格兰的长弓(单体木弓),从材料和设计理念上就被清弓拉开了差距,这也是如今清弓名远世界的原因。
清弓的特点是大尺寸、大弓梢、拉力较大。很显然,它注重的是“骑射”和“杀伤力”,和汉族弓的价值取向不同。有人提出这和材料不同有关,有这可能。汉族弓的特点恰好相反,更注重射程和效率。
紫光阁功臣像中的清弓
清弓效率高,可以用重箭,保证一定的箭速;重箭的离弦速度低,那就近距离使用,箭的速度、动能损失不大。清军实际就是这样,通过合理的战术安排,让他们的箭获得足够的穿透力和杀伤力,充分发挥武器的作用。也因为当时火器的流行,士兵披甲率大大降低,清弓的鈚箭头也是主要使用的箭头。
清弓还有许多种不同形式的箭矢可以使用,除了少数几个专注于破甲而制作成针状或是四棱锥、三棱锥状外,其箭簇大多“宽阔”,杀伤力巨大,能够给敌人身上造成巨大伤口,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在作战时,八旗军根据清弓的特点,会来到距离敌人二三十步,甚至五步的距离才开始张弓搭箭,以精准射击直接射向敌人盔甲不能保护到的地方,如面部、腋下等部位,这种技法被称为“五步射面”。
敌人若是在如此近的距离下,被力量强悍的清弓发出的箭矢射中,其后果可想而知。在这个距离下,即使敌人有铠甲保护,也不能保护自身完全,清弓完全可以连甲带肉射断敌人的胳膊,或是穿透敌人的铠甲,攻击其躯体。
被射中要害部位的人哪有不死的道理,基本上敌人的要害部位,如心脏、肺、脖子、喉咙、头部和胳膊等位置只要中了清弓一箭,那就离死不远了,除非敌人被射中的是手掌、大腿等没有重要脏器的部位。
在清军入关之后,在平定四川、消灭大西政权的西充凤凰山之战里,清军中的一位名叫雅布兰的神箭手,见附近有人在侦查军情,也没多想就冲了上去,瞄准一箭射了过去,结果这一箭正好命中了前来侦查敌情的大西国皇帝张献忠的左胸,使张献忠当场毙命。多达数十万的大西军群龙无首,顿时大乱,被清军打得溃不成军。
据外国学者考证:在18世纪初期杭州、德州驻军旅行调查报告里显示,大部分精确打击弓在100磅(45kg)左右,部分士兵使用的弓拉力达到170磅(77kg)。雍正时代,有一次考核士兵的射箭成绩,八旗兵中能开十力弓者仍有数万人,十力就是60公斤力,132.3磅。雍正帝高兴地说:“自古以来,各种兵器能如我朝之弓矢者,断未之有也”。然而当时,热兵器时代已经来临,弓箭手的地位日渐下降。就是清军武备当中火枪的装备率也在逐步上升,虽然清朝皇帝们强调要通过紧抓射箭训练来磨砺战斗精神,以强其“立国之本”。却也终究没有抵挡住热兵器全面淘汰冷兵器的历史大潮流。鸦片战争前后,弓箭已不再是清军的主要武备,沦为习射娱乐的工具。当然,由于清弓近程打击命中率高便于操控等优点,一直到今天,它仍然是传统弓射箭爱好者们常用的一大弓形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