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价值投资总失败,我们能做什么样的长线组合?
指数基金价值人生 / 05月10日 20:44 发布
原创 价值人生
银行、地产、科技、医药、消费、中概互联、科创、创业,无论价值投资公司还是投资行业ETF,总是容易踩雷。虽然行业ETF能涨回来,但是周期是超乎预期得长。
为什么会这样?是投资者买了不认错抗到底,一补再补?很多投资者能够理性认错,甚至克服了心理障碍,在必要的时候能够坚决止损,心理没有半点不舍得割肉。
即使如此,也总是容易判断错误。所以行业中性、分散投资、均衡配置比较好。为什么会有这些错误?
无论公司行业,经常都是动态的,以出乎意料的形式演变。连2018年出版的《投资者的未来》,都作出了美国人口结构老龄化的判断,需要依靠中国印度来补充。所以得出投资红利+全球化+低估的配置。
当时中国发展蒸蒸日上,还改编了日本东野圭吾的电影《解忧杂货铺》。2017年改编的电影,青岛取景拍摄的解忧杂货铺还在。电影透露出的部分主题,如果穿越到过去,只要努力就可以了。没有经济放缓、没有人口老龄化、也没有美国科技独领突飞猛进发展,5G不如中国好。
经典的书籍应该够深入了吧。可是跨度五年的时间,世界大相径庭。当时乐观不对,同样,现在悲观可能也未必对,投资者的未来,所在的世界是经常变的。所以,投资是悲观者负责正确,而乐观者负责赚钱。
《投资者的未来》所描述的投资红利+全球化+低估的配置,还是拿来为我们所用吧。
从宏观上,投资者的眼界,多数应该不如《投资者的未来》的作者西格尔的眼界。可宏观影响微观。
投资行为往往是以下途径。
无论投资公司和行业,经过一通分析,不买高的,只做低买。
一等再等,终于等来回调了,买入。
又跌了,市场的错,补仓买入。
越错杀,越有安全边际。
有了安全边际上重仓。结果基本面下滑,越跌越变得被动了。
于是盼着再来一轮周期,盼着龙头依然是龙头。
最终,有些成长公司都不如有些周期公司,周期很长,成长毁灭。
深市当时有个权重叫乐视网,没经历什么周期;万科经历了几轮周期不倒,现在遇到困难了;美的格力是周期,成长好,困难后可能还会好起来;深市主要消费公司,五粮液、洋河都在下滑中做挣扎,也可能会再次脱颖而出。
在此期间,无论产品、客户、供需关系、竞争格局,还是整个行业带来影响,有的公司和行业的中长期逻辑会逐渐变化,有的也会突然变化。
市场做成长往往是透支业绩,持续成长的估值下跌了,未来还能再双击回去,可是中国成长的公司不多。阶段性成长的公司结果都是平庸,最终慢慢变成价值类型。所以中国做价值类型反而好。即使在美国有一小撮成长的公司拉升指数,但是美国成长公司引领全球科技,在过程中仍然曲折,经常遇到周期,只是最近比较平稳。
成长好的公司,一开始越涨越高,越不敢买越涨,回调后仍然比较高,又上涨,此时顺势比较好。这也是为什么在美国一些优秀策略,加上动量因子,做出来的业绩比较好。
市场总是有效的,虽然不是时时有效,尤其是情绪上的。成长好的时候,因为都不敢追,所以预期差是低估而不是高估。相反,当未来成长下滑的时候,跌得快,越跌得快越抄底,最终基本面下滑,还认为有预期差,最后被淹没在雪崩之中。
只有上涨后期的预期差是高估,能高卖成;只有下跌后期的预期差是低估,能抄底成,但是跌完反弹后会继续跌,但是价值投资者介入后,基本是做长线的。
结果抄底抄在了半山腰,即使逻辑变了,也不割肉,有了中期反弹有可能会出掉,如果没有中期反弹,越跌越买等业绩,结果继续雪崩。所以无规则不如有规则。
要长期投资怎么办?以指数基金为核心,行业中性,用多种策略配置,全球化的配置。
我的书籍《手把手教你做指数投资 指数基金+公司组合》用了一章写了如何构建Smart Beta策略组合,看了看超额收益的数据,仍然有效。了解指数基金,用Smart Beta指数基金策略做多策略的组合,同时全球化配置指数基金,取得超额收益。
长线的基金组合需要底层资产透明,指数基金作为底层资产最透明。Smart Beta指数基金和全球基金,能够取得优秀收益。这也可以是选择投顾组合的思路。
我选择的华宝证券的指数因子优选,在业绩基准下跌的情况下,仍然持平,体验很好,组合持仓的A股基金较多,美股基金较少,依然能够取得优秀收益。今年以来组合中也出现了中金优选300指数基金这样的优秀基金,跑赢了境外基金的收益。投资一赚二平七亏,指数基金二平的起点,再从中挑选优秀策略平衡配置,是长期投资的法宝。投资者的未来,重在能力范围,重在资产配置的正确方向上做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