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上曹操北征乌桓之战
黑郁金香 / 04月07日 18:12 发布
曹操攻乌桓之战是中国东汉末年官渡之战后的又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袁绍病亡,其子袁尚、袁熙投奔居今冀东、辽宁一带的乌桓族,以图再起。曹操为断绝袁氏复起的后患,而征伐乌桓。最终,曹操以所持麾授予大将张辽。于是,张辽临阵指挥先锋,大破乌桓,阵斩蹋顿,降者二十余万。以下由本博摘自网络
曹操北征乌桓之战
根据《三国志》记载,曹操彻底击败袁绍后,袁绍急火攻心一病而死,他的两个儿子袁尚、袁熙,投奔了汉末时期早已占据辽东、辽西和右北平三郡(今天冀东、辽西一带)的乌桓,图谋日后卷土重来。“及绍子尚败,奔蹋顿。时,幽、冀吏人奔乌桓者十万余户。”
曹操为了杜绝袁氏后患,并铲平北方威胁,于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决定北伐乌桓。当时,曹操手下很多人担心,一旦出动大军北征,刘备就会鼓动刘表攻打许都,偷袭自己的大后方。只有谋士郭嘉力排众议,支持此次北伐,他说:
“公虽威震天下,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可破灭也。且袁绍有恩于民夷,而尚兄弟生存。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乌桓之资,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动,民夷俱应,以生蹋顿之心,成凯觎之计,恐青、冀非己之有也。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引自《资治通鉴》)
于是,曹操下定决心,北征乌桓。原本曹操准备通过沿海的辽西走廊进入东北,当地人田畴献计“从卢龙口越白檀之险,出空虚之地,路近而便,掩其不备,蹋顿之首可不战而禽也”。避开敌军重兵设防的地区,不走沿海那条大路傍海道,而是沿着燕山山脉,从相对偏僻的古道轻装前进,来个千里大奔袭。
田畴所献这条计,也被后世史学家叫做卢龙策。一生不肯冒险的诸葛亮,没接受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而敢于用高风险换取高回报的曹操,接受了田畴所献的卢龙策。
至于战争结果,也正如田畴的事先预想,“太祖令畴将其众为乡导,上徐无山,出卢龙,历平冈,登白狼堆,去柳城二百馀里,虏乃惊觉”。“太祖登高望虏阵,观其小动,乃击破其众,临阵斩蹋顿首,死者被野。”
曹操率领大军出卢龙塞(今河北喜峰口一带),在崇山峻岭中疾行数百里,在白狼山附近,先锋与乌桓临时征集起来的数万骑兵相遇。曹操登高远望,见到对手阵容不整,果断下令全军迎战,并且将其所持之麾授予大将张辽,让他来全权指挥,曹纯率领最精锐的虎豹骑,也跟随张辽共同冲击敌阵。
在曹军精锐骑兵面前,临时征集起来的乌桓军队根本无法抵挡,一击即溃,漫山遍野的逃窜,就连乌桓的总头领单于蹋顿,也被当场斩杀。曹军趁势追击二百余里,一举攻破乌桓大本营柳城(今辽宁朝阳)。这一路下来,除了斩杀大批敌军,还受降乌桓二十万众,后来曹操从中选拔精壮,充实到自己的骑兵,为以后曹魏政权争夺天下储备了力量。
曹操北征乌桓,是汉朝对外打的最后一场大胜仗,维护了此后华夏民族很长时间的北部安全,其重要性不次于霍去病的封狼居胥。而大将张辽平生最经典的两场战役,一个是威震逍遥津,另一个就是白狼山之战。
被击败的乌桓这个民族,最后怎么样呢?史料记载,十余年后的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长城外残余的乌桓,联合鲜卑反叛,又被曹魏政权的曹彰、田豫打败。其领地后来被鲜卑所占,乌桓民族也与鲜卑趋于融合。向南迁徙到关内的乌桓人,更是被汉族人同化,逐渐从历史中消失。
那位白狼山下被张辽突袭斩杀的单于蹋顿,按理来说,其实也是一位游牧民族的伟大领袖和英雄。此人不仅骁勇善战,而且豪侠尚义、才略过人,史书记载“蹋顿又骁武,边长老皆比之冒顿,恃其阻远,敢受亡命,以雄百蛮。”白狼山上,至今有一个魏晋时期建设起来的庙宇建筑遗址,据专家考证,这就是史书记载的白鹿山祠。这里面供奉的,不是各路神仙,而正是乌桓王蹋顿。
可惜当时他的主力,还防守在辽西走廊那边的傍海道。不料曹操走山区小道,从河北地区杀了过来,蹋顿得知消息,仓促集合附近游牧骑兵应战,结果还遇到了当世名将张辽,落得个身死国灭的下场。
曹操回军后,乌桓人找到蹋顿尸首,埋葬于白狼山上,奉蹋顿为山神,设祭于此。由于白狼山杀气太重,乌桓人把它改称为白鹿山,所以供奉蹋顿的这座寺庙也叫白鹿山祠。直到一千多年后的清朝乾隆年间,还有几户姓郝的人家为他守墓,据说他们就是乌桓族的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