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史书中赵构是被描述为中兴之主
黑郁金香 / 03月18日 08:30 发布
本博评论:在评书、小说里面把赵构描写成为一个昏君,特别是一旦国家有难,朝中必坏人作怪。小说、评书《杨家将》、《岳飞传》更是描写的,只要没有奸臣作怪,杨家将、岳爷基本干什么都没问题。但历史毕竟不是小说,不是评书,在现实中竟有人会把小说、评书当成真实的历史,这就很可笑了。在史书中,赵构是被描述为中兴之主而存在。以下摘自网络
真实的宋高宗:复杂传奇的中兴之主
绝大多数的人们知道赵构,恐怕是由于岳飞和秦秽儿这两个知名度极高、冰火不容、势不两立的权臣的缘故。而赵构在很多历史、文学、戏剧作品当中都被描写成一个昏庸、懦弱、妥协、投降、无能、听信谗言、随人摆布的无道之君,反正没有什么好话可言。
如果我们用那些大腕儿们倡导的“正确认识历史问题”的方法论来看问题,就会发现:
没有赵构,就没有金骑铁蹄废墟下重建乾坤的中兴;
没有赵构,就没有国祚仅次于大汉的三百二十多年的大宋;
没有赵构,就没有南宋一百五十多年的休养生息;
没有赵构,就没有中国专制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禅位;
没有赵构,那些御用文人也会创造出另一个赵构来面目全非地进行糟蹋。
让我们拨开好恶、功利、谎言的迷雾,还原那段激情荡漾的烽火岁月……
赵构是宋徽宗的第九子,据史书记载,赵构天生力大过人,两臂可以平举各百十斤的东西走数百步,刀马技艺超群,够得上运动健将的水平。与他的文弱小生般的兄弟相比,简直就是个另类。我有的时候也在琢磨,赵构这么与众不同,不是因为返祖,就是另有缘由。
如果没有靖康之难,他除了做个闲散的贵胄王爷之外,在历史上不会留下任何痕迹。但是,狼一样的女真人改变了所有的一切。
靖康元年,女真人第一次兵临城下,除提出割地和几近天文数字的赔款外,还提出要一亲王做人质。钱好说,地好说,但派谁入此虎狼之窝,北宋君臣面面相觑,全都麻了爪儿。这时赵构以堵枪眼般的气概主动地站了出来:我去。
更为戏剧性的是,赵构到金营不久,有支外地的勤王之师劫营,混乱之际,宋朝到金营谈判的其他大臣吓得尿了裤子,而唯有赵构神态自若,浑然无事。金军将帅一方面对此赞叹不已,另一方面对他的身份产生深深的怀疑,这哪是长于深宫里的皇子啊,肯定是个冒牌货。
赵构奇迹般地被放了回来,而且是英雄般的凯旋。
是年,赵构19岁。
第二年,潮水般的金兵又一次包围了汴京。赵构再一次被委以议和王大臣,但这次赵构没有去金营,而是直接去了相州,在那里开了大元帅府。汴京城破,徽、钦二宗及其他所有皇室成员均被一网打尽,诺大个大宋帝国里唯一幸免遇难的正宗皇子只有赵构。
赵构肯定不是一个舍生取义的人,但他肯定是一个头脑清醒、审时度势、懂得保存实力的政治人物。
赵构不屑于愤青所鼓噪的杀身成仁,他的这次决定保存了革命的火种,立起了一面中兴复国的旗帜。
赵构成了宋高宗。是年,高宗21岁。
高宗即位之初,军队已经覆没,国家机器已经被彻底砸乱,文武百官死的死,降的降,散的散,自己是既无兵马又无地盘,天天被金国的铁骑追着东躲西藏。从21岁到24岁这段时间,高宗奔扬州,逃杭州,弃绍兴,下宁波,最后跳上船跑到了舟山群岛,并准备南下福州。最惨的一次,带着百十来人竟然在海上漂泊了四个月,其狼狈之像可想而知。
高宗在金兵的打击下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在战争中重新建立了一支以岳飞等“中兴四将”为骨干的军队。南宋政权由全面溃败到强劲反弹,守住了半壁江山,培养起了与金国进行战略相持的微薄的资本。
这是一段充满惊涛骇浪的历史,其艰难困苦的程度丝毫不亚于红军长征,不亚于创建革命根据地,不亚于建立红色政权。高宗,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人,在这个阶段的表现不是昏庸而是睿智,不是怯懦而是坚韧,其政治才能远高过历史上同龄的政治领袖。
高宗在即位后的前十年里,主要的工作是解决政权的生存问题。这个任务完成后,高宗琢磨的就是如何巩固自己皇权的问题。
后人咒骂高宗的重要原因一是他与金国和谈投降,二是听信秦秽儿谗言杀害了千古忠臣岳飞。
高宗不是不想北伐以恢复中原,但试了几次后他就清醒地看到,南宋连蜀汉北伐曹魏的资本都没有。在内部不稳的情况下轻启战端,对于金国而言可能只是胜负的问题,而对于南宋而言却是生死的问题。此外,徽、钦二宗还活着,自己皇位的正统性还存在问题,他也迫切需要一次和谈来换取“国际社会”对自己政权的承认。
这次的和谈是极其屈辱的,除了割地纳贡之外,“大宋”变成了“臣宋”,金国用承认高宗政权换来了他们战场上未必能轻易换来的东西。
外部稳定之后,高宗着手解决内部武将的问题。自隋唐以来,地方节度使的体制每每都是国家不稳定的内部毒瘤。宋太祖通过“杯酒释兵权”的体制变革解决了武将变乱的问题。高宗初年,出于军事上的考虑,高宗曾大力地提携和并放权给岳飞等武将。作为代价,各节度使又专横跋扈起来,岳飞甚至做出撂挑子的事情来。
为了皇权不受威胁,高宗不惜违背太祖“不可轻戮大臣”的祖制,杀掉岳飞,推行第二次“杯酒释兵权”。
从这点上看,高宗也确是个杀罚决断毫不手软的厉害主儿,岂是一个秦秽儿所能左右的。
从宋以后,中国的军政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再无地方军阀拥兵权要挟皇权的情况出现。在这方面,高宗功不可没。
高宗在中国历史上另一值得大书特书的是他在执政36年之后的禅位。高宗在完成“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于将倾”的伟业后,决定在自己脑子还好使的时候,完成南宋第一代向第二代的新老交替。这次禅位既不同于唐太祖,也不同于宋徽宗,更不同于清高宗,是一次在没有任何外部和内部逼迫、压力前提下的完全自愿的禅位。
禅让大典隆重而短暂,只持续了15分钟左右。高宗拉着嗣皇帝的手,留下了韬光养晦,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可轻启战端的政治遗嘱后,正式过起了完全不问政事的退休的悠闲生活。
二十六年后,高宗以中国历史上皇帝排名第二的高寿善终。
是年,高宗81岁。
…………
自古无不亡之国.。高宗之后,
南宋又坚持了120多年,看到了金国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