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柴孝伟

买进就值,越来越值,时享价...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


桂浩明

申万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宋清辉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官方账号...


banner

banner

宋辽之间的“庆历增币”事件评述

黑郁金香   / 03月07日 08:37 发布

  本博评论:仁宗一朝宋辽之间的“庆历增币”,看上去吃亏的是北宋。从结果来看五千年来,最被历史学家称颂的盛世"仁宗之治“就此形成。却由此引发辽与西夏之间的战争,实际上,北宋是最大的受益者。何况撒那么一点小钱,对北宋来说洽似是九牛一毛。以下由本博编摘

  历史上宋辽之间的“庆历增币”事件

  北宋与辽的恩怨可谓是由来已久,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在“黄袍加身”之前就经常与这个强大的北方邻国交手,尤其是北宋建国以来,双方矛盾加剧更是战火不断,在历经了高梁河之战、满城之战、雁门之战、雍熙北伐之战、君子馆之战等数次大规模的鏖战,北宋从最开始的攻势逐渐转为防守状态,直到公元1004年双方签订“澶渊之盟”后,宋辽双方才保持了一个相对稳定和平的双边关系!

  但是,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历来不是靠着一纸约定就能保障的,所以尽管宋辽双方签订了“澶渊之盟”,但是就边界问题还是发生了不少的矛盾,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北宋仁宗赵祯庆历年间发生的“庆历增币”事件!当时,辽国趁北宋与西夏作战失利之际,扬言以武力解决宋辽“关南十县”的边境问题,最终迫使北宋增加了岁币。这一事件虽然最终以北宋的委曲求全而告终,但是在接下来的历史中,它对宋辽两个当事国以及西夏都产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影响。

  一、庆历增币的背景:宋、辽、西夏并存之下的困局

  宋仁宗赵祯在位期间,北宋的经济虽然取得了重大成果,但是与此同时它的国力却在急速下降,具体表现就是在军事方面的严重削弱!宋初,为了抗击强大的辽国,因此北宋名将精锐尽数云集河北山西二地,可是宋辽“澶渊之盟”之后长达数十年的安逸生活改变了这一格局。到了仁宗一朝,名将凋零,军备废弛,对此宋人在史书上进行了深刻的反省。

  河北、河东强壮自咸平以来有之,承平岁久,州县不复阅习,多亡其数。今每指挥艺精者不过百余人,其余皆疲弱不可用。且官军所恃者,步人、弩手尔!——《续资治通鉴》

  与此同时,位于宋朝西北部的党项族首领李元昊正式建国称帝,这引起了北宋的强烈不满,因此北宋在结束了与辽的战争后,又与西夏点燃了战火。李元昊既残暴又善战,他先发制人率先派军队攻入了宋朝国境,宋廷对此针锋相对,于是西北大地瞬间成了战火连天的修罗场!

  北宋立国以来奉行的“崇文抑武”、“守内虚外”国策,很快让宋朝统治者们吞下了他们自己种下的苦果!在与西夏的作战中,宋军一败于延州,再败于好水川,三败于定川寨,无数精兵良将好男儿们就这么被葬送在了大西北,宋朝国力因此更加雪上加霜。

  祸不单行,辽国因为在宋夏战争中亲眼见识到了北宋在军事上的疲软,立马开始向北宋“敲竹杠”!辽国此时的皇帝是辽兴宗耶律宗真,这孩子从小就是个苦命的孩子,虽然他“三岁封亲王,六岁为太子”,但是自从他十六岁继位开始,耶律宗真的皇位就始终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耶律宗真的生母是法天太后萧耨斤,法天太后一直不喜欢这个大儿子,因此法天太后就想废了大儿子耶律宗真,改由小儿子耶律重元继承皇位。

  三年,后阴召诸弟议,欲立少子重元。重元以所谋白帝,帝收太后符玺,迁于庆州七括宫。六年秋,帝悔之,亲驭奉迎,侍养益孝谨。后常不怿。帝崩,殊无戚容。——《辽史.后妃列传》

  这母子关系处得真是太失败了,真是“母不慈子不孝”的典型案例。尽管辽兴宗耶律宗真出色地解决了皇位危机,但此时的辽国其实也正处于从兴盛走向衰弱的尴尬阶段。一方面是辽国内部困苦重重,另一方面是宋朝在宋夏战争屡吃败仗,两相结合,辽国统治者自然不会坐失大好良机,他们几乎立刻展开行动对北宋进行威逼利诱,以期从北宋获得更大的利益来维护自己的统治!

  说白了,就是一个“老大帝国”向另一个“老大帝国”进行的“敲竹杠”行为!

  二、庆历增币的过程:国力相当,外交就是力量

  上闻宋设关河,治壕堑,恐为边患,与南、北枢密吴国王萧孝穆、赵国王萧贯宁谋取宋旧割关南十县地,遂遣萧特末、刘六符使宋。取晋阳及瓦桥以南十县地;且问兴师伐夏及沿边疏浚水泽、增益兵戍之故。——《辽史.辽兴宗本纪》

  辽国来使十分傲慢,直接下国书要求北宋返还晋阳及关南十县之地,并且还向北宋君臣发出了一连串的质问:

  1、“战争狂人”柴荣不该夺取我们大辽的关南十县。

  2、宋太宗赵光义为什么两攻燕云,无端开启边衅?

  3、西夏是大辽属国,李元昊是辽主亲戚,北宋为何兴兵攻打?

  4、宋朝为什么在宋辽边境添加兵力,构筑工事?

  北宋君臣面对辽使地质问,经过多次朝会商讨,最终形成了一个初步意见:可以增加岁币或者公主和亲,但割地绝无可能!可惜,即便如此委曲求全的条件,依然找不到够种的人去辽国回复质问。

  宋仁宗赵祯因此急得火急火燎,眼看西夏战事还没完结,一旦辽国趁火打劫,大宋必定是万劫不复啊!关键时刻,首相吕夷简闪亮登场,吕相公的好坏与否在此不做讨论,但在此国家危亡之际,他还是明事理的,吕夷简推荐北宋名臣富弼出使辽国!

  富弼,字彦国,河南洛阳人,北宋宰相,著名文学家。他曾经很多次出使辽国,对西夏也都非常了解,可以说吕相公的眼光很有水准,事实证明他没看错人!富弼相当有种,他策马北上,很快让辽国人见识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唇枪舌剑。

  尽管宋仁宗和一众宰执愿意忍辱求和,但是富弼不这么想,他心思缜密并且对大辽“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国情看的十分清楚。因此当富弼与辽使路过澶州的时候,他决定探一探辽国的底牌!

  澶州是当年宋辽澶渊大战的战场,数十年过去了这座城市对于宋辽还是有着极其特殊的意义。富弼向辽使介绍,镇守澶州的不是别人,正是当年澶渊大战时以十五万大军截断萧太后和辽圣宗归路的王氏父子中的儿子王德用,当年的少年名将如今已是白发苍苍,但是王德用在辽人心中的威名依然如日中天!

  德用将家子,素善射,虽老不衰,习知军中情伪,善以恩抚下,故多得士心。虽屡临边境,未尝亲矢石、督攻战,而名闻四夷,闾阎妇女小儿,皆呼德用曰"黑王相公"——《宋史.王德用传》

  王德用和富弼当日侃侃而谈,具体内容把辽国使者听的一愣一愣的,富弼说辽国要是执意用兵,那么王德用作为前枢密使马上就要总领北方军事与之作战,北宋前三司使程琳程相公将出任河北安抚使,前宰相陈执中陈相公将出任青、淄、潍等州安抚使,与这三位顶级大佬一同赴任边关的官员多达上百名,总之就是谈不拢就打到底,史称“(辽国)使者竦听”!

  辽国使者在富弼和王德用这一唱一和的忽悠之下败下阵来,他们信以为真立马就怂了,连忙向富弼解释道:“可从,从之。不从,更以一事塞之!”没办法,辽国也在日益衰弱,漫无天日的战火和天文数字的物资人命,南宋承受不了,辽国同样是无法承担这样下去带来的后果!

  富弼就这样探出了辽国人的底蕴,他明白既然辽国也不敢贸然开战,那就说明两国力量相同,这个时候,外交能力就是制胜关键!有了这个底气,富弼接下来开始了自己的高光时刻,他几乎跟当年的“诸葛亮舌战群儒”一样与辽兴宗耶律宗真进行谈判,态度坚决毫不相让。

  耶律宗真的态度还是让北宋割地赔款等等诸如此类,富弼与之争辩不已,他说关南十县是后周时代与辽的恩怨,跟我们大宋有什么关系?再说当年宋太宗两征燕云,主要是因为辽国阻碍大宋统一北汉所致。还有西夏李元昊,他不仅僭越称帝还率先侵扰大宋,我们宋军岂能不反击?至于边关增兵修筑工事,这是在正常不过的事儿了,你们辽国的边境都是不设防的吗?总之,富弼逐字逐句把辽国的无理要求给一一作了驳斥。

  宋朝方面对于富弼的表现十分满意,但是宋朝急于求和,在辽国同意北宋“不割地不和亲”的条件后,决定在“澶渊之盟”的基础上增加岁币白银十万两,绢十万匹。至此,辽国趁火打劫的“敲竹杠”计划获得了空前的成功,而北宋朝廷在此次“庆历增币”事件中则表现得十分软弱,这其实都是陷入宋夏战争泥淖的大宋急于摆脱两面作战所做的无奈之举。

  三、庆历增币对宋、辽、西夏三国的影响

  1、辽国方面

  辽国尤其是辽兴宗耶律宗真本人,毫无疑问是这次事件的大赢家,首先辽国再次在世人面前展现了他东亚第一大国的威风,自己仅仅用了一纸书信,就让号称“中华正统”的堂堂大宋皇帝俯首听命,这样的大国之风是每个统治者都想得到的!

  其次,辽国在此事件中得到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大批钱财布帛进入大辽,有效地推动了辽国境内商品经济的大力发展。名利兼收,天下之美事莫不过如此!

  2、北宋方面

  “庆历增币”是继宋辽“澶渊之盟”之后,双方再一次达成的和平协定。尽管北宋在此过程中损失了一些经济利益,但是必须指出的是,在当时的特定环境,这种处理方法无疑是最符合宋朝利益的做法!

  首先,它避免了宋辽之间的大规模兵戎相见,宋朝建国之初与辽血战数十年,北方大的战火连天,给双方百姓都造成了无穷无尽的痛苦和损失,现在和平再次降临,实乃两国百姓之福也!

  其次,北宋虽然对辽增加了岁币,但是也提出了自己的条件!辽国不是声称西夏是它的附属国吗?那么现在辽国得严格管束西夏,不要让西夏在大西北兴风作浪了。对此,辽国全盘答应,万万没想到此举居然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3、西夏方面

  宋夏战争是这次“庆历增币”事件的起因,前文提到辽国答应宋朝制约西夏的军事行动!因此,辽兴宗收到钱财的第二年,就派了辽国的同知析津府事耶律敌烈、枢密院都承旨王惟吉谕令西夏与宋讲和!

  李元昊这辈子服过谁啊?他虽然向辽称臣,究其原因不过是权宜之计罢了,现在辽国居然当真了,还管起西夏的国事来了。李元昊决定给辽国一点儿颜色看看,他立刻向北宋抛出了橄榄枝寻求和平,然后大兵转向频频骚扰辽国边境,辽夏矛盾瞬间升级!

  辽兴宗深感李元昊此人反复无常,大怒之下他先后三次率领重兵攻打西夏,虽然三次作战全部失败,但是西夏的损失也是相当的严重,辽国人熬死了李元昊,还俘虏了李元昊的老婆们做了奴隶,此后辽夏关系频频告急,相反宋朝却进入了有宋一代最繁荣昌盛的“仁宗盛治”!

  四、总结

  纵观这次“庆历增币”事件,我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甚至说这个现象最终决定了宋、辽、西夏的国运走势。

  北宋,这个看着最懦弱无能,最吃亏屈辱,反而最平安稳定,五千年历史里最被人向往的传说盛世就在之后形成;辽国,最强悍进取,最威风八面,却变得一蹶不振,之后的百余年间再也没有值得骄傲的功业留下,甚至连自己的小兄弟都开始摆不平了;而西夏,这个最想占便宜,还总能占到便宜的,它其实吃的亏最大,亡国灭种的大祸也就在此刻种下!

  附:宋辽二国交涉过程

  兴宗决定图谋关南十县(瓦桥关以南)地,后听从张俭的建议,于辽重熙十一年(1042年)正月,辽一面在边界重兵压境,一面派遣南院宣徽使萧英(萧特末)和翰林学士刘六符与北宋交涉,他们带去了辽兴宗致宋仁宗的一封信,就以下四个问题对宋朝进行指责:

  周世宗不该夺取瓦桥关以南十县地;

  宋太宗进攻燕蓟,师出无名;

  李元昊与辽有甥舅之亲,且早已向辽称臣,宋兴师伐夏,不应不事先告知;

  宋朝不应在边界上增筑工事,添置边军。

  在提出各项指责后,还提出应将原辽的藩属北汉的领土及关南十县地归还,只有如此,才能“益深兄弟之怀,长守子孙之计”。

  辽本想对宋发动一场突如其来的外交攻势,但在辽使到来前一个月,北宋却己购得辽兴宗致书提出各项要求的底本,同时对辽聚兵幽蓟、准备入侵也早有洞察,使宋有较充裕的时间商量对策,但宋仍然处于被动。辽使刘六符在开封期间对宋朝官员口出狂言,声称宋经营塘泺毫无用途,“一苇可航,投棰可平,不然决其堤十万土囊遂可逾矣”。王拱辰向宋仁宗指出:“这都是刘六符故意夸大其词,进行恫吓。兵不厌诈,他们如果真有这类计谋,岂肯向敌方透露!塘泺决非无用,设险守国应按照计划进行,不应受辽方干扰。”宋仁宗听了王洪辰的话,即命他起草复信,对辽方提出的指责一一予以驳斥:

  指出澶渊之盟宋辽修好,己确认前此诸细故“咸不置怀”;

  宋太宗进攻燕蓟是因辽援北汉、阻挠宋朝统一所致,错不在宋;

  瓦桥关南十县地,已是异代之事,故不应重提;

  西夏问题,宋方认为元昊先人早已“赐姓称藩,禀朔受禄”,现在僭号扰边,理应讨除,且事先己通报于辽;

  关于辽朝指责宋“备塞隘路,阅集兵夫”,认为这是“边臣谨职之常”‘’;

  双方应令“缘边各守疆界,折书之外一无所求”。

  六月,富弼与副使张茂实至辽朝,由于更换了国书,因此他们的使命不是回绝辽朝的各项指责,而变成对辽表示妥协和退让。他们提出宋、辽联姻,也可增加岁币,二者听凭辽朝选择其一。辽方坚持割地,富弼不与。富弼劝辽兴宗与宋保持和好,说:“宋辽通好,则岁币尽归人主;如对中原用兵,虏获的金币则尽归臣下,而损失则尽归人主,何况用兵并不能保证必胜。”他的话打动了辽兴宗,于是他又提出:“议婚即不增岁币,不如增币对辽更有利。辽如能令夏国对宋臣服,则岁币增金帛二十万,不然则只增十万。”

  八月,富弼等人再次使辽,兴宗要求宋朝对辽输送岁币应称“献”,富弼认为此乃下奉上之词,不可用于两个对等的朝廷之间,且宋为兄,辽为弟,岂有兄献于弟之理?辽退而求“纳”,富弼亦坚决不从。兴宗见他不肯让步,遗耶律仁先及刘六符使宋。富弼上奏不可答应辽方。但宋仁宗讲和心切,听从晏殊的主张,许称“纳”。

  由于宋仁宗缺乏坚定、明确的立场,他选定右正言知诰富弼为回谢辽方信使,除了复信外,又带去了妥协退让的口信。后富弼赴辽途中他怀疑国书与口信不一致,发书查看内容,果然不同,又驰还见仁宗,仁宗同意更换国书。

  事件:结果

  辽在此次经济与政治方面皆有巨大的收获。之后,辽兴宗为了实现与宋朝的增币之约,于明年正月派遣同知析津府事耶律敌烈、枢密院都承旨王惟吉谕令西夏与宋讲和。李元昊不满辽方借宋夏战争谋利,开始侵扰辽朝边境,招诱部落,向宋称臣求和以避免两面受敌。而辽朝于1044年、1049年两次对夏作战(辽夏战争),皆败。增币之后,宋辽关系趋向缓和,而辽夏却不时出现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