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股票
柴孝伟 / 01月23日 06:38 发布
我就琢磨了,45年前听了格雷厄姆的课,一辈子都在研究这些东西,我要是用点心,收益率应该也能超过1%吧,应该能做得到,那不是不可能的。
我不想承受汇率的风险,所以我会选择以日元为基准的资产,比如投资日本房地产公司或日本公司,收益率超过1%就行,因为我的资金成本就是10年期利率1%,我一直在找,一个都没找到,你说有意思没意思。日本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很低,大多数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只有4~6%,如果你投资的公司本身都不赚钱,你也很难赚到钱。
有的人能做到,我有个朋友,当年我们都为格雷厄姆打工,我一开始买股票就这么买的,买那些股价远远低于营运资金的股票,但有一定素质的股票,我把这种投资的方法叫捡烟头,在大街上四处溜达,看哪里有烟头可捡,最后发现了一个,带着口水看起来很恶心,但是还能吸一口,于是我弯下腰就把它捡起来,免费抽了一口,有的股票和别人扔的烟头一样,捡起来免费抽一口扔掉,然后继续在大街上四处溜达接着捡,很不体面,如果你想抽那口免费的烟头,捡烟头的投资方法确实管用。不要做资产回报率很低的生意,时间是好生意的朋友,也是烂生意的敌人,如果长期持有一个烂生意的公司,买的再便宜,最后也只能取得很烂的收益,如果长期持有好生意的公司,就算买的贵了一些,只要长期持有,还是会取得出色的收益。
我现在在日本,没找到值得买的好生意,或许日本公司需要改变一下文化,应该更注重股东的利益,要注重提高股票的回报率,连日本经济繁荣的时候也是如此,真的感到很奇怪,日本有不少公司占领了巨大的市场,却没几个值得投资的,日本公司把生意做得很大,但是净资产收益率太低,最后就出问题了,我们在日本还没有投资,只要日元保持1%的利率,我们会接着找。
———巴菲特1998年
这是巴菲特68岁时在佛罗里达大学的演讲片段,这一段提到了日本股市股票。
我查了查,1998年时日本日经指数是13000多点,当时从高点算起已经跌剩三分之一了,但是演讲的10年后却又跌到7000点基本再次腰斩,巴菲特在这次演讲中谈起日本股市,说他关注研究很长时间了,但是找来找去却没有找到一只自己相中的股票,偌大的日本股市,也跌得够多了,竟没有一只股票被相中,为什么,巴菲特在这里也说了原因:“这些日本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都太低”。68岁的巴菲特,已经形成了“低估买入+优秀公司”的基本投资模式,巴菲特认为的优秀公司,必须净资产收益率指标要高(15%以上),他没有选到低估合适的日本优秀公司。
这里实际有几点需要注意:
一是当时的日本公司和目前的大部分中国公司状况都差不多,都是更注重销售收入、市场占有率注、规模这些向大的指标,并不很注意净资产收益率这种股东回报,看似生意做得很大,实际赚钱能力并不太行,巴菲特为什么很少买入(也买过)中国公司,估计有这方面原因,当然也有汇率和贷款利率的原因;
二,巴菲特在这里也说了,不看净资产收益率指标也能够投资赚钱,他在文中提到“都为格雷厄姆打工的朋友”,实际就是他师兄施洛斯,施洛斯不关注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只重视资产价格是否足够低估,职业年复利也达到20%,和巴菲特持平和;
三,巴菲特为什么在98年有这次著名的演讲,因为那时巴菲特正志得意满顺风顺水,重仓持有的几只好公司都是连年大涨,比如可口可乐十年十倍。但是,我们要知道98年之后发生了什么,99年网络股异军突起,当时的网络股就是在烧钱,谁关注什么什么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基本是越亏损越能大涨,按巴菲特标准那是必然完全错过网络股的大牛市,巴菲特从98年的股神称谓到99年的跑输市场被媒体公开点名质疑只用了一年,还大病了一场 。这个时代背景又说明了什么,说明净资产收益率指标是很好,但施洛斯模式就并不需要这指标,科技网络新经济股也不用看这个指标。净资产收益率并不是长期成功投资的必须条件,当然巴菲特依靠净资产收益率指标,这以后二十多年还是赚钱很稳,但是这后二十多年的复利收益率却也不足10%,这还是在有保险浮存金杠杆前提下。所以呢,巴菲特这篇98年鼎盛时期的演讲,虽然听着很爽,也有其实践道理,但也是有些值得推敲之处,需要去辩证分析看待。
还有就是,巴菲特在98年说“没找到合适日本股票,还会继续找”,结果呢,一直寻找等待了二十多年,才在2020年8月第一次买入日本公司股票,这已经是这篇演讲文章之后的22年了,巴菲特足够有耐心的,关注研究二十多年后才买入,买入后效果很不错,四年时间赚两倍了吧 ,日本股市这几年也很牛,股神耐心确实好,眼光也确实高。
投资四系统:
守正出奇投资思维行为系统
平常心情绪控制调节系统
健康长寿身体生命系统
时运趋吉避害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