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满清洋务运动几十年,为什么仍然不堪一击?
黑郁金香 / 2023-12-25 09:12 发布
本博评论:相比日本的明治维新脱亚入欧,一举成为现代化的强国;满清的洋务运动比明治维新还要早几年,结果让人扼腕顿首。以下摘自网络
晚清洋务运动几十年,为什么庚子国难,仍然是不堪一击?
大清在很长时间一直是闭关锁国,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自诩为天朝上国,周边的小国基本上都是藩属国,偶尔有不听话的,可以直接吊打,所以大清开始故步自封,丝毫不关心外面的世界发展成什么样子了。
鸦片战争一炮把大清很多人轰醒了。清朝一部分有识之士开始睁眼看世界,像魏源便在《海图国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理念。
但是真正让大清开始向西方学习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了。特别是英法联军打进北京,火烧圆明园,让大清意识到了如果再不学习的话,首都北京随时都可以被攻破,这对满清统治是极为不利的。
满清与外国列强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国内农民起义也处于低潮。统治阶级,像恭亲王奕以及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利用这个时间,开始向西方学习,历时三十年的洋务运动开始了。
如果说学习的对象,大清也是向强者看齐,先后学习过英国、德国、日本等等。
可是,晚清学习西方几十年,为什么庚子国难,仍然是不堪一击呢?
大清的洋务运动,被甲午战争阻断了。甲午战争一战让大清三十年的努力付之东流,但虽然改革失败了,可是并非所有的东西烟消云散。
从工业角度看,洋务运动期间兴建了一批军工企业,像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以及全国很多地方出现的一系列军工工厂。大清也兴建了一批轮船、铁路、电报、采矿、纺织等各种新式民用工业。如在上海创办的最大的民用企业是“轮船招商局”。
虽然战争失败了,但不可否认的是仍然是推动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除了自己国内的工厂外,也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和人才。同时对于国内人才的培养也不再是以前的八股文,还是创办了新式学校,还开始送留学生出国深造。
单纯的从武器上看,也不再是曾经的大刀长矛。从前,我们一直把清末遭受列强侵略归咎为我们的武器不行。客观地说,武器装备是战争中很重要的一点,满清的八旗还处于冷兵器时代,对于火器并不热衷,使得东西方差距拉大。
但通过向西方学习,在武器装备上的差距日益缩小。别说庚子国难了,其实早在甲午战争期间,清朝使用的德国机关枪更日本相比并不落下风。
可是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大清还是输了,而且输得非常彻底。至于原因很多人总结了,有人认为是武器装备太差,也有人认为当时能够上战场的清军已经没有人数上的优势了。
但其实这些都不是主要原因。从慈禧的表现可以看出,清廷根本没有和洋人对抗的决心。
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如果统治者怂了,即便取得了局部的胜利,最终也一定会失败的。
从洋务运动包括后来的戊戌变法来看,虽然与大清以往相比确实改变了不少,但并没有触及封建社会的根本。给人的感觉仍然是在原有制度上缝缝补补,统治者对于落后的根源,以及改革的计划,都缺乏足够的认识。
我们知道晚清新军其实很早就开始建立了,武器装备,包括编制都和外国没有什么区别,学的也是有模有样,但统治者并不知道,对于战争而言,人更重要。
不管是甲午战争还是庚子国难当中,清军作战全无章法,还没走到有效射程之内,士兵便开始放枪,只求吓唬人而不管实际效果如何。
其实这并不是中国不敢打仗,也不是没有流血牺牲精神,而是缺乏先进的理念,从将领到士兵虽然装备变了,但还是传统的那种作战思想,从训练以及体系的不完善上看,和西方的差距仍然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