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柴孝伟

买进就值,越来越值,时享价...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


桂浩明

申万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宋清辉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官方账号...


banner

banner

大明最后的战神:孙传庭

黑郁金香   / 2023-11-21 08:45 发布

  本博评论:“兵马太少,火器因天气无法击发,军粮不济,各省兵马支援不利,孙督师孤木难支”。大明的最后战神很令人深思,专制王府的历史本来就是这样,所以今天一定要隔入现代社会的潮流当中,历史的发展不容走回头路。以下摘自网络

  孙传庭:大明最后的战神,领兵三千战无不胜,领大军却输给李自成

  一、前言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福祸相依,自古如此。

  而大明将领孙传庭的一生,三起三落,偏巧次次应在了这“福祸相依”上,可谓是极具戏剧性,引人感慨。

  不幸的是,虽然“起”的时候确实也很风光,然而登高则跌重,“落”时也随之愈发惨烈。

  孙传庭,明朝末年时期朝廷中最后一位能守住边关、打退清军的镇守大将,一生战功赫赫,几乎从无败绩。

  《明史》中更是曾评价称,“传庭死,关以内无坚城矣”,足可见孙传庭高超的军事才能与其作为守将无可替代的战略地位。他也因此被后世誉为“大明长城”。

  他守关多年,平叛军、阻清兵、镇压农民起义数十起,却在不久后,死于战场尸骨无存,被李自成起义军击败于潼关。

  作为明朝的最后屏障,孙传庭败于李自成,难道真是因为这祸福之说,时运不济?

  二、年少有为 遇挫归乡

  孙传庭,是山西省代县人。若从孙传庭一代往上数,接近十代人之上,可以追溯到其祖籍,大约在河南省光山县。但我们一般称孙传庭这一脉为代州孙氏,均按作山西人。

  而孙传庭出生于1593年,也就是明朝万历年间。自孙传庭之前,代州孙氏一族便早已致力于攻读文学而非习武,并且连续数代都考中了举人,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家学渊源,孙传庭在习文方面也展现出了过人的天资,年幼时便成功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了郡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部分),成为了一名年仅十三岁的秀才,几乎算得上神童。

  之后,获得秀才身份的孙传庭得以到书院读书。而在书院读书期间的各种考试中,孙传庭也总是能拔得头筹,获得第一名。

  在这样的基础上,25岁,孙传庭参与乡试,成功考中举人。考中举人的第二年,他更是一举通过了接下来的会试、廷试,三甲及第,获得了进士功名。

  代州孙氏数代以来虽然多有举人,但还是第一次有人考中进士,孙传庭这一遭可以算得上是光宗耀祖。

  不仅如此,明朝时期想要考得举人就已经很困难了,甚至更有许多“白首童生”,老得头发都白了还没考上秀才。这样来看,孙传庭二十来岁就能考中进士,更是尤为可贵。

  刚上任的孙传庭虽仅为正七品知县,在内地而非边境,但他心怀建功立业的壮志。面对后金进犯大明边境的状况,孙传庭日夜忧思,有亲赴战场杀敌之心。

  不久之后,徐鸿儒聚众起义,孙传庭因为抗击其农民起义军有功而得到御史王允成的褒奖,逐渐被提拔,直至升任正五品郎中,得以在皇帝跟前,事业有成。此可谓福矣。

  福至祸来,得以在朝堂的孙传庭正因此目睹魏忠贤祸乱朝纲、专断国政,因不愿与其同流合污而被魏忠贤一派的官员们多番打压、大加排挤。

  孙传庭一腔抱负无从施展,虽然也算得上事业有成,却也大小挫折不断。不久,孙传庭愤而辞官归乡。

  这也便是孙传庭人生中的第一回“大起大落”了。

  既已有“落”(失官回乡),第二次的“起”也逐渐开始冒头。

  归乡闲居的孙传庭度过了几年谈笑宴饮、宾客盈门的安逸生活。

  不久,朝廷时势江河日下,孙传庭家乡山西再次成为大争之地,农民起义军、后金军与明朝廷军队共聚于此,三方混战,征尘不断。

  孙传庭再起报效家国之心,他组织家丁等击退后金军队、保卫家乡,并再次回到朝廷。

  三、初具锋芒 蒙冤下狱

  再回朝廷的孙传庭因为对边境多为关注、有抗击后金之志,很快被“知人善任”,越级提拔为顺天府丞,成为了地方军政长官候选人。

  第二年,孙传庭被调任为陕西巡抚,负责镇压剿灭农民起义军,孙传庭军事才能的展现也自此始。

  陕西的孙传庭募兵三千进行训练整顿,仅凭三千人镇压多处起义,杀整齐王张显。

  接下来,孙传庭参与围剿“闯王”高迎祥,四天之内获三次大捷,成功俘获高迎祥将其押解至京师处死,威名初振。

  之后孙传庭一边练兵一边围剿农民起义军,不足两年连续挫败农民军十余股,击败招降张天琳等人,使得李自成丧失援助、独木难支,间接导致李自成挫败遁逃。

  自此之后,农民军一度归于沉寂,孙传庭再赴战场与清军(后金统治者将国号变更为清)作战。

  接下来,孙传庭屡有战功,改任兵部侍郎、保定总督,甚至得赐尚方宝剑,人生历程再次“大起”。

  “大起”之后便是“大落”。

  升任保定总督的孙传庭与高起潜等人共同抗击清军,因为意见不合等等不仅未能与其余诸将建立良好关系,反而多有得罪,与高起潜、刘宇亮等交恶。

  不久,在那些与孙传庭交恶的臣子等影响下,崇祯帝逐渐对孙传庭失去信任,孙传庭蒙受不白之冤,获罪下狱。

  此之为孙传庭人生的第二遭“大起大落”。

  四、再得重任 身死兵败

  三年牢狱,期间无孙传庭征战四方,李自成等起义军卷土重来,再度作乱。

  而明朝廷中的将领们却都派不上什么用场,不仅没能成功镇压,反而几度放任其发展坐大,直至李自成带大军压境,明朝廷岌岌可危。

  面对叛军,朝廷无可用之才,崇祯帝再次想起孙传庭。在首辅等人的推荐下,孙传庭得以起复并就任兵部侍郎,不久得任陕西三边总督。

  “落”至牢狱的孙传庭再次得以“起”,然而孙传庭自己也没能想到的是,随之而来的是更深切的“大落”,直落到身死兵阵中,尸骨俱无存。

  狱中三年,外界形势风云变换。李自成起义军从原来的散兵游勇、乌合之众,到孙传庭出狱时已经发展到训练有方、令行禁止的程度,李自成也从之前落魄遁逃发展到拥兵十万。

  而刚出狱的孙传庭对此一无所知。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李自成这次的起义,孙传庭只将其以等闲农民军视之,在崇祯帝面前许下领兵五千即可平乱的豪言。

  真到面前时,孙传庭才骤然发觉此仗难打,叹道:“我思用秦人”(此处秦人用狭义,代指指陕西人)。他心下订立了选募陕西士卒加以训练的方针,计划以此抵抗李自成起义军。

  然而崇祯帝只觉愤懑,认为孙传庭之前说将五千能平乱,如今却又要钱要粮增募兵员,有故意欺君之嫌,十分不悦。

  孙传庭失却君心,被迫出战,带领着刚训练没几天的新兵前往伏击李自成。

  孙传庭确实军事实力出众,在这样的情况下设伏击败李自成起义军,带官兵追杀三十里,可惜最后因天气不利、粮草不足没能赶尽杀绝。

  之后孙传庭镇守潼关,招兵买马发展势力,而同时李自成起义军兵力也在不断壮大。不久孙传庭再度出潼关击溃李自成,然而再次因天气与粮草问题不得不退兵。

  退兵途中,孙传庭于汝州遭起义军突袭,被起义军击败,率残兵奔逃回潼关城,坚守潼关。

  起义军赶到,扮作逃兵骗开城门,攻入潼关,孙传庭于城门战死,尸骨无存。

  五、结语

  说来孙传庭败于李自成起义军之前,两度几乎擒获李自成。然而天公不与“孙郎”便,次次加以阻挠。怎么不算是时运不济呢?

  《明史》称,传庭死而明亡矣。然而大明之破灭,并非孙传庭一个将领所能决定。

  反而先是明朝廷积弊无数,无力回天,再有大厦将倾,“大明长城”不复存。

  孙传庭之败,非仅一时的时运不济,而实为大势所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