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地而食
柴孝伟
/ 2023-11-19 06:56 发布
所谓应地而食,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就是说,每个地域的人都有其不同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特点,你在某地生活,就得适应当地的环境。
怎么适应?就是吃本地方圆百里出产的东西,这才是我们的“常食”。当然偶尔尝尝鲜,偷个腥也可以,但如果老是不以当地出产的食物为自己的主食、常食的话,你
的身体就容易出偏。
饮食的最终目的是“求和”,让身心达到一种和的状态。如果水土不服,身体就容易出偏。
———徐文兵《饮食滋味》
“怎么预防水土不服呢?去外地之后,在我们吃当地所有的东西之前,第一件事儿就是先要喝当地的水,把水烧开了,泡一杯当地的茶。这叫“上堂问礼,入乡随俗”,也叫先试试那儿的水土,这样的话可以避免因水土不服而闹病”;
“已经水土不服了怎么处理?一是要少吃东西,另外要赶紧调整自己的消和化的功能”;
“现代人的水土不服是:不去外地,吃遍驻京办。今天陕西大厦,明天河南大厦, 吃得很爽。如果身体健康,吃完会不舒服;如果身体不健康,吃完就没反应,于是再接着吃,不知不觉中,病根便被埋下了”;
“常食是什么?一个人出生在哪儿,或者久居在哪儿,就吃哪儿的日常饮食。吃常食对人体能量的消耗是最少的”;
“人,越吃新奇特的东西,元气消耗越大;而越吃常食,身体会惯性运作,消耗就越小”;
“一般来说 ,方圆百里的植物会育养出适合在此地生存的动物。比如在北京,因为北京是内陆城市,我们就要少吃海鲜,要吃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就是吃鱼也要尽量吃淡水鱼”;
“海有一个自然的平衡系统,生活在海边的人,吹海风,闻海味,人自然就会想吃那些海产品。而我们内陆人,由于没有那样的消化环境,吃那些深海海鲜,闻不到那味(没有那个消化的环境),身体就容易出问题”。
“比如说你是北方人,你到了西藏,吃麦子就不得劲,你必须吃当地出产的青稞,吃糍粑、吃酥油,你才会觉得有力量”;
“我老家山西有句话“三十里莜面,四十里糕”,意思就是吃完莜面可以走三十里路,吃完糕可以走四十里路。吃蒸糕暗含一种医学道理——黍子是入心的,能让你的心气儿也逐渐变高” ;
“归根结底,如果想身心健康的话,我们一定要想一想,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方,究竟吃什么比较合适”。
投资四系统:
守正出奇投资思维行为系统
平常心情绪控制调节系统
健康长寿身体生命系统
时运趋吉避害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