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柴孝伟

买进就值,越来越值,时享价...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


桂浩明

申万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宋清辉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官方账号...


banner

banner

历史上一战成名的北府兵

黑郁金香   / 2023-10-24 13:29 发布

  以下由本博编摘自网络

  历史上一战成名的北府兵

  第一篇:北府军:在淝水之战中以少胜多、一战成名的第一强兵是怎样练成的

  前言: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战,是我国军事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当时雄踞北方的前秦苻坚想要一举消灭盘踞南方的东晋政权,举全国之兵南下,号称百万,双方在淝水展开决战。

  在这场影响中国历史走向的决定性战役中,数万北府军对阵数十万秦军毫不畏惧,首先发起了勇猛的进攻,一举冲垮秦军大阵,杀得前秦军队草木皆兵,凶悍绝伦。淝水之战,秦败晋胜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东晋拥有一支名为“北府兵”的精锐部队。淝水奇迹,让北府兵青史留名,成为像秦国甲士、汉军铁骑、唐玄甲军等巅峰般的存在!

  捷报传来,所有的汉人已经泪如雨下。只有半壁江山的东晋可以得到延续,也使得中华文化的传承没有出现断层。北府兵功不可没,可谓是生于乱世,定鼎乾坤的英雄。

  世人所知的北府军,大多就是来自于对淝水之战的记忆。对于其它所知甚少,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东晋十六国第一强军是怎样练成的?

  北府兵的创建者郗鉴,既是门阀也是流民帅“皇权不振,士族专兵。”是东晋特有的现象。司马睿能在江南建立东晋,是因得到了南北门阀大族的支持,其中琅琊王氏更是起到决定性作用,故而在东晋建立后权势极盛。王导内掌朝政,王敦外握兵权,王氏子弟皆位居要职,以致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

  王敦日渐专擅跋扈,掌管所辖州郡军政,自收贡赋,因此引起了司马睿的忌惮,不得不重用刘隗、刁协等与之抗衡。

  郗氏家族属于东汉以来的儒学旧族,也是晋元帝争取的对象,其代表人物就是郗鉴,《晋书》称其“博览经籍,以儒雅著”。在两晋之际,郗氏仕宦并不显达。综合分析,在门阀士族中属于不是很高的门第。郗鉴未南渡时,与宗族乡党千余家保据邹山,三年众至数万。

  公元322年,被石勒侵逼辗转南移,退保合肥,元帝征郗鉴为尚书,入居京都。此时,郗鉴还有一个身份就是流民帅,他不愿放弃自己的部曲,丧失可凭恃的实力。所以频繁地往返于合肥和建康之间,与所帅流民保持联系。

  东晋南下的流民情况各异,有的是有大族率领,有的是零星南下,有的是滞留江北,有的在江南扎根。王敦之乱前后,朝廷兵力和军粮艰难,无兵可用,是东晋朝廷面临的极大困难,解决的办法只有一途,就是尽可能征发流民。

  《晋书》:自江陵至于建康三千余里,流人万计,布在江州。

  如何处置这么多南下的流民呢?这就催生了“给客制度”,说白了就是给没有户籍的流民上户口,为了之后的战争准备兵员。彼时王敦起兵,东晋朝廷唯一能依靠的,只有征发已有户籍的流民。

  流民帅顾名思义就是流民集团的首领,他们门户不高,不具备名士风流旨趣,与东晋政权和当朝士族格格不入。屯驻于江淮之间名义上附晋的流民帅所统帅的武装力量长期相随,多少具有私兵的性质。东晋朝廷不得不重视他们,又不敢放心大胆地使用他们。一般来说,东晋是按照流民帅的兵力多寡,委以太守、刺史、将军之号,划分大致地盘,用来拖延北方胡族对东晋朝廷的进攻。

  流民帅中最为著名的代表,祖逖出身北州士族,《晋书》载:其“好侠、有豪气,宾客义徒皆暴桀勇士,盗窃攻剽,祖逖则分享脏货”,因此不被世家大族所接受;蔡豹与其相似,其素质不类士族子弟;苏峻、刘遐、郭默诸流民帅都出身寒微,门第和品格都不得入于士流。只有郗鉴是个例外,门第条件初备,气质出众,足以上“台面“,他既是流民帅,也可以用士族门阀身份在朝廷任尚书之职。

  君臣密谋用流民帅平王敦之乱,北府兵初登历史舞台王敦首次进逼京都,元帝曾召流民帅苏峻勤王,可是苏峻有所顾忌,一直观望形势,没有行动。其时,郗鉴尚未南来,流民帅和东晋朝廷之间,互不信任尚未打通关节。

  《晋书》:郗鉴为卫将军,都督琮驾诸军事。请诏征临淮太守苏峻、兖州刺史刘遐迅速入援,还征召徐州刺史王邃、广陵太守陶瞻等人以为衬托。

  公元323年,郗鉴与明帝密谋讨伐王敦。公元324年,郗鉴统领各部流民帅军队对抗进攻建康的叛军大将钱凤等人,又派兵奇袭王含,成功讨平王敦之乱。

  郗鉴以流民帅的身份,为晋明帝谋划灭王敦之策,获得了巨大成功。遂得跻身于朝堂重臣,而郗氏也得以在此后逐步上升为第一流的士族门阀。

  公元327年,苏峻之乱爆发,郗鉴坚守广陵,之后回屯京口抵御叛军进攻,为成功讨平苏峻之乱立下大功。此时,郗鉴掌天子宿卫六军其一,精锐士卒2万余人,驻地就在广陵和京口,建立起最早的“北府”军。

  要说“北府军”,不得不说这支军队经常驻守的地方: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

  《资治通鉴》:晋人谓京口为北府。

  追根溯源,“北府”名自东晋初即开始出现。徐、兖二州都督府被时人称为北府,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京口常作为北府镇所,因此,广陵或京口,均可称“北府”。广陵或京口镇府所辖之兵,亦称北府兵。

  京口可以吸引流民,而流民在得到初步训练后,可以组成军队。京口地处“三吴”,物产丰富开发之后,足可以供给京口之军。郗鉴利用这支流民军队和三吴的粮谷,经营京口,使京口成为具有特殊地位的重镇,而北府兵就是支撑这一切的根基,影响着东晋的朝局。

  从战略上说,此时的北府兵主要作用是维持几家当权士族力量的平衡,消除潜在的军事叛乱,稳定东晋的政局。有时这支军队也用于外战,但都属“小打小闹”并不出彩。直到桓温逼走郗愔后,郗氏家族对其的控制和影响才算结束。几十年后,迎来了它的“高光时刻”——淝水之战,因为这场辉煌的胜利,才被后人永远的铭记。

  淝水之战奠定最强军地位,北府军为何如此凶悍公元383年8月,前秦皇帝苻坚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号称百万大军南下,想要一举灭晋,实现统一中国的野心。 东晋上下一心,以谢安总督军务,谢玄为先锋,率领精挑细选战斗力超强的“北府兵”数万人,沿淮河向上迎击秦军主力。

  11月,刘牢之率五千士卒奇袭洛涧,歼灭秦军一万五千余人,杀主将梁成,晋军乘胜追至淝水右岸,两军隔水对峙。主帅谢玄遣使前秦约定决战,“使晋兵得度,以决胜负”。

  苻坚企图趁晋军半渡而击,“以铁骑蹙而杀之”。遂同意秦军后移,被俘的晋将朱序趁机在阵后大呼“秦兵败矣”,不明真相的秦军顿时大乱。晋军趁机渡河发起突击,苻融驰骑掠阵,不慎马倒被晋兵所杀。苻坚也被流矢击中,战场上顿失主帅,秦军全线崩溃。

  《晋书》:自相蹈藉投水死者不可胜计,淝水为之不流。

  秦军纷纷溃逃,“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成语,都源出此战。

  由于得到东晋的大力支持,这支全新北府军的编制和装备比郗鉴时代更加规范和精良。晋军的编制,以军为基本单位,其规模大小视军种而定,一般来说,军一军兵力较多,地方和郡国兵一军兵力较少。

  《太平御览职官部》记载:积弩、积射二将军营各二千五百人。

  军一军兵力有2500人,军之下有幢、队、什、伍等编制,一军有若干幢,一幢大致有10队,一队有10什,一什2伍,一伍5人,各个级别的长官分别是幢主、队主、什长、伍长。

  北府兵虽组建匆忙,但因流民军曾长期与北方异族作战,战力强劲,稍加训练,就能达到“百战百胜,敌人畏之”的地步。后世也有很多学者总结北府兵的战斗力为何如此之强,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

  1、北府军的战斗力之所以强悍,跟他们的身份有很大关系。

  前文也说了北府兵的主体是北方流民,流民本身就是没有后路的,他们的家乡被北方的胡人占领,或多或少都和胡人有着深仇大恨。因此在士气这一方面,天然就是具有优势。而且由于流离失所,为了在乱世之中生存下去,他们不得不选择抱成一团,杀出一条血路。这种由生存的压力而带来的战斗自觉性,是其它军队无法相比的。

  2、北府兵是私兵性质,大多是乡党亲族,战时敢下死力。

  北府兵在组建时,大多是乡党、同族组成一军,谢玄战时并没有拆散他们,士兵之间不是父子兄弟,就是乡党邻里,这样的军队团结力和凝聚力是很强的。

  3、北府兵的统帅、将官都是同时代最优秀的。

  先是统帅谢玄有经国才略,善于治军。帐下将官刘牢之与何谦、诸葛侃、高衡、刘轨、田洛及孙无终等人都是勇敢威武之辈。所谓“强将手下无弱兵”说的就是此时的北府军。

  陷入内斗虽逐渐摆脱了士族控制,但逃脱不了没落的命运淝水之战大胜后,谢玄率领北府军一路凯歌高奏,陆续攻取彭城、兖州、青州,前锋刘牢之一度攻至邺城。

  正在此时,东晋内部发生重大变故:谢安为避宗室司马道子,出镇广陵,让出中枢朝权,不久病死。两年之后,司马道子征谢玄为会稽内史,以朱序为青﹑兖二州刺史,代谢玄镇广陵,实际上剥夺了谢玄对“北府兵”的控制权。这也意味着皇权逐渐崛起,门阀势力开始弱退。

  公元390年,孝武帝以皇后兄王恭掌北府兵。孝武帝去世后,司马道子与王国宝擅政,王恭深感不满。公元398年,王恭兵败被杀。北府兵摆脱士族控制而成为一支独立的力量,就在此时。

  王恭败死后,驻地京口的都督军府与州刺史分离,王恭所遗以京口为治的兖、青二州复改为徐州,谢琰为刺史;王恭所遗都督兖、青、冀、幽、并、徐、杨州之晋陵诸军事职则由刘牢之继任,亦在京口。刺史不带都督,成为所谓“单车刺史”;而都督拥兵,北府之名专归都督所有。

  刘牢之由王恭军府司马升任都督数州诸军事,这是北府兵由士族工具地位转变为独立力量的开始,也是东晋门阀政治演变的一大关键。

  原来,刘牢之在王恭军府时,王恭只有仰仗这支武力的支撑才能存在,然而他出于门阀士族的偏执,对刘牢之以行阵武将相待,礼之甚薄。刘牢之也自负才能,深怀耻恨。可是,另一面,王恭为了得到刘牢之死力,又不得不屈尊与之拜为兄弟,甚至还在自己生死攸关的时刻,向刘牢之许下“事克即以卿为北府”的诺言。

  同时,司马元显派遣时为庐江太守高素向刘牢之策反,其诺言也是:“事成,当即其(王恭)位号”。交战双方都对刘牢之以北府相许,后来果然成为事实,说明时势如此,非刘牢之不能统帅北府兵,非刘牢之不能发挥北府兵的作用。

  门阀士族垄断北府职任,并按照自己的愿望来使用北府兵,已不再可能。不过这还只能说北府兵已成为一支独立的军事力量,至于说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那还需要等待一个过程。

  《刘牢之传》:牢之本自小将,一朝据恭位,众情不悦,乃树用腹心徐谦之等以自强。

  历史的演变总是迂回曲折的,新上位的刘牢之并不能自如地运用其北府统帅的权利。其时内有司马道子父子宗室名分之重;外有门阀士族桓玄的社会影响,一朝居位的刘牢之既不能也不敢突破这些障碍。刘牢之惶然不辨方向,举措失常,一变再变,直到投靠桓玄成为会稽太守时,才明白筹算不在自己手中,形势对自己极其不利。

  《刘牢之传》:始尔,便夺我兵,祸将至矣。

  但是时机已失,无可挽回,广陵一江之隔,遂不可达,终于穷途自缢。刘牢之败了,他败于政治而不是败于军事。北府军也随着刘牢之等将领的惨死,而分崩离析。后来刘裕兴北府之师以克桓玄,并没有现成的北府兵可用,只有利用京口的条件另起炉灶。

  值得注意的是,刘裕虽然起兵于北府,但是从义诸人除刘裕本人曾为刘牢之参军外,其他人与昔日的北府没有多大关系。在南的北府旧将,已经被桓玄诛戮殆尽。史家在刘宋的建立上认为是北府兵的胜利,未曾注意与刘裕共义之人并不是那些当年有疆场功勋的北府将领。所以刘裕在逐桓玄、灭卢循、兴复东晋以后,为了造宋,还必须用在对北敌的疆场功勋取信于朝野,才可以逐步完成晋宋禅代的准备。

  刘裕迟迟不敢称帝的主要原因就在这里。如果是刘牢之在,他又能准确估量形势,谨慎行动,代晋的过程就不会如此的曲折。

  北府影响于东晋的政局,大而且久。百年来特殊的历史条件,使京口蕴藏着可观的军事力量。但是如果没有刘牢之等北府将失败的教训,刘裕的成功得来可能并不容易。

  在门阀士族人物看来,流民可用,流民帅不可用;而门阀士族人物既不愿也无能代替流民帅,组织和率领流民,以为己用。门阀士族必须使用流民以为兵力,又必须假手于自己认为可靠的人,这是不容易办到的事。

  之前,郗鉴用流民帅以平王敦之乱,获得成功,但终于酿成苏峻之乱;之后,谢玄组织流民帅为北府兵,获得了更大的成功,但最后酿成了北府将刘裕取代晋室的结局。东晋政局,从一定的层次看来,就是以当权的士族与有兵的流民帅既联合又斗争的局面。联合的基础是抗胡,斗争的目的则是夺取江左的统治权力。

  回顾历史,从326年郗鉴镇北府起,到369年桓温逼郗愔离开北府为止,期间四十余年,居北府之任者尽管有十人之多,王、庾诸士族执政者俱在其中,但北府始终在郗氏影响之下。369年桓温虽然取得了北府的控制权,其后桓冲也一度出镇徐州,但桓氏家族势力始终未在北府扎根。377年谢玄组建北府兵,至400年谢琰死为止,北府由谢氏通过刘牢之掌握,共二十多年。此后,谢氏势力虽离开北府,但原北府旧将刘裕继续凭借北府的影响力,又经二十年,卒移晋鼎。

  匆匆百年,北府兵给世人留下的,是一段段不朽的传奇。

76c5ef6419e7834178d499826cff263c.gif

  第二篇:中国古代五大精锐部队之一——北府兵的来龙去脉

  北府兵是东晋为防御日益强大的前秦,于太元二年(公元377年)由谢玄组建训练的,因太元四年(公元379年)谢玄领徐州刺史,镇京口,东晋称京口为“北府”,故名“北府军”。北府军是南朝时期一支极为重要的武装力量,战斗力极强,与怯薛军、夷丁突骑、玄甲军、岳家背嵬军并称“中国古代五大精锐部队”。下面将就北府兵的形成、发展及对时局的影响进行探究。

  一、北府兵形成的原因首先,组建北府兵是为了抗击强大的前秦政权。前秦在苻坚的下,统一了北方,国力强盛,对东晋王朝形成很大威胁。“太元初,谢玄北镇广陵,时苻坚强盛,玄多募劲勇”。(《晋书·刘牢之传》)东晋王朝自“永嘉南渡”以来,内外矛盾尖锐,并产生多次内乱,实力大不如前。所以,在强大的前秦的威胁面前,东晋王朝迫切需要建立一支劲旅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在这样的情况下,北府兵应运而生。

  其次,北府兵的建立与维护谢家的权力地位有很大关系。东晋政治最大的特点莫过于门阀专政,谢家作为大的士族门阀,必然会试图扩大自己的权力。“以军权谋求门户利益,本来是东晋门阀政治的特点之一”。(《东晋门阀政治》)谢玄组建北府兵,有利于提升谢家在东晋朝廷中的地位,并且使谢家掌握了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谢玄组建北府兵,对谢家权力的巩固与提升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再次,北府兵的组建与东晋之前实行的世兵制的腐败关系颇深。世兵制采取世袭当兵的形势,当兵是谋生的职业,一个家族,世世代代都靠当兵谋生,成为兵户。东晋时期,世兵制早已腐朽不堪,兵户征集来的士兵战斗力低下,难以承担外抗异族入侵,内除贼盗的任务。这种情况也要求东晋建立一支战斗力强大的军队。

  最后,京口特殊的地理位置也是北府兵组建的原因之一。东晋定都建康,京口作为建康北部的重要屏障,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并且交通便利。“京口东通吴会,南接江湖,西连都邑,亦一都会也”。(《隋书·地理志》)可见,在京口建立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对维护东晋王朝的统治意义重大。

  二、北府兵的人员构成西晋王朝政治腐败,终致“五胡乱华,神州陆沉”,少数民族统治者对汉民族采取残暴的政策,导致大量汉人南迁,由此形成了“流民”,并产生了一些流民帅。流民都是些受到少数民族政权压迫、家园被毁的人,他们极度渴望返回故里,同时对少数民族政权有着巨大的仇恨,所以组织成军队后战斗力十分强大。但西晋统治者怀疑流民的忠诚,所以不允许其过江,流民戍边遂成西晋政治一大特点。组建用于抵御前秦的精锐部队,战斗力强悍的流民当成为重要兵源。

  同时,北府兵所在的京口地区,民风彪悍,多好战之民,打起仗来敢于冲锋陷阵。《世说新语》载“徐州人多劲悍,号精兵,故桓温常曰:‘京口酒可饮,箕可用,兵可使’”。可知徐州人向来精悍,兵源素质高。所以当地募兵也成为北府兵的兵源之一。

  三、北府兵的历史功绩北府军建立不久,就在抗御前秦的战场上屡立奇功。太元三年八月,秦将彭超进攻彭城(今江苏徐州),次年二月,谢玄高衡、何谦解彭城之围。后彭超与俱当、毛当等率秦军6万南下,围东晋幽州刺史田洛于三阿(今江苏高邮西),五月,谢玄率何谦、刘牢之等解田洛之围。六月,又大败秦军,彭超、俱难只身逃回北方。

  太元八年,苻坚亲率八十三万大军进攻东晋,东晋以八万迎敌,爆发了著名的淝水之战。在淝水之战中,谢玄、刘牢之率领北府兵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大败前秦军队,东晋得以保有东南半壁,汉族政权得以延其正朔。此后,北府兵乘胜北伐,先后收复黄河以南大片土地,刘牢之率领的前锋,一度打到黄河以北的邺城。

  十二年,谢玄失去北府兵权,此后,北府兵相继为谯王司马怡、外戚王恭统领。后王恭两次起兵反晋,刘牢之倒戈击败王恭,朝廷命刘牢之都督诸州军事,刘牢之率北府兵镇京口,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

  北府军后来参加了镇压孙恩起义,并成为主要力量。后刘牢之率北府兵讨伐荆州的桓玄,却向桓玄投降。桓玄逼刘牢之自杀,吞并了北府兵。北府兵将领刘裕等击败桓玄。公元420年,刘裕凭借北府军的军事实力终结了东晋王朝,建立了刘宋,北府军成为其皇家军队的主力。

  四、北府兵的影响首先,北府兵抵御了北方少数民族的进攻,保卫了东晋朝廷,使汉族政权得以存在。北府兵建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抵抗强大的前秦的入侵,北府兵同前秦军队交手多次,百战百胜,挫败了前秦攻取江南的野心,保卫了汉族政权,使得东晋王朝可以偏安一隅、高枕无忧。

  太元八年,“坚发长安戎族六十余万,骑二十七万,前后千里,旗鼓相望。坚至顶城,凉州之兵始达咸阳,蜀汉之军顺流而下,幽冀之众至于鼓城,东西万里,水陆齐进,运漕万艘,自河入石门,达于汝颖。”(《晋书·苻坚载记》)苻坚率八十余万大军进攻东晋,渴望扫除东南一隅,统一天下。然而,此时的东晋仅仅派出八万将士御敌。抗秦主力乃是鼎鼎大名的北府兵。谢玄利用苻坚轻敌的心理,打赢了著名的淝水之战,并乘胜追击,收复大片土地。从此之后,前秦分崩离析,东晋王朝得以苟安。北府兵因淝水之战而名声大噪,东晋王朝、汉家政权也因北府兵而得以存活。北府兵的胜利,保住了汉家正朔,对汉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其次,北府兵还是镇压农民起义的骨干力量。东晋王朝内外矛盾都十分尖锐,经常发生内乱,民众苦不堪言。因此,许多民众揭竿而起,反对东晋王朝的统治。作为东晋王朝统治下的一支精锐力量,北府兵在镇压农民起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比如,隆安十三年,孙恩、焦循的农民起义爆发。北府兵受命镇压起义,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镇压起义过程中,一些北府兵将领立下赫赫战功,受到朝廷嘉奖,地位迅速提升,南朝宋开国君主刘裕即是其中之一。

  并且,北府兵对东晋门阀政治产生重要影响。北府兵的建立即是桓谢两大家族力量平衡的一种手段。东晋的荆扬二州都十分重要,扬州为京畿重地,荆州为防御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进攻的重要据点。但是,“建邺拥天子以为尊而力弱,荆襄挟重兵以为强而权轻。”(《读通鉴论》)因此,东晋王朝经常发生“荆扬之争”。北府兵的设立,加强了扬州的兵力,平衡了与掌控荆州的桓氏的力量。王夫之认为,“谢安任桓冲于荆、江,而别使谢玄监江北军事,晋于是而有北府之兵,以重相权,以图中原,一举而两得矣。”

  可见,建立北府兵很好地处理礼与地方藩镇之间的关系,平衡了桓谢两家之间的力量。同时,北府兵还曾作为东晋门阀之间争斗的工具。谢安、谢玄死后,北府兵落入京口镇将王恭手中。王恭起兵反晋,北府兵首领刘牢之倒戈,结果王恭兵败被杀。后来刘牢之北府兵支持桓玄对抗,桓玄得以取得政权,但他后来却夺了刘牢之的兵权,刘牢之上吊自杀。北府兵是东晋内部门阀斗争的一张王牌,谁取得了北府兵的支持,谁就能在权力斗争中占据主动。战斗力强悍的北府兵,是东晋门阀内斗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砝码。

  而且,北府兵间接促进了东晋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北府兵抵御了北方少数民族的进攻,镇压了农民起义,为江南地区创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江南地区的经济获得发展。北方长期战乱,在北府兵保卫下的江南却相对稳定,因此吸引了大量北方居民南迁,为江南地区带来先进的生产经验,江南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在此情况下,经济重心逐步南移。

  最后,北府兵成为东晋末年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并成为东晋王朝的掘墓人。北府兵的将领刘裕,凭借镇压农民起义提升了地位,并在大败桓玄后成为东晋的实际掌权人。公元420年,刘裕凭借北府兵的力量推翻东晋,建立南朝宋,使历史进入了南朝时代。

  结语北府兵组建于东晋王朝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之际,在东晋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在保卫汉室正朔、使汉家王朝不绝如缕方面立下汗马功劳。北府兵最终成为东晋王朝的掘墓人,成为开启南朝时代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