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柴孝伟

买进就值,越来越值,时享价...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


桂浩明

申万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宋清辉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官方账号...


banner

banner

光伏大洗牌的逻辑!

黑鹰光伏   / 2023-07-26 10:35 发布

【文| 黑鹰光伏 王亮  刘洋  杨洁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伴随光伏产业的新一轮价格战,产业已进入全新的洗牌与淘汰赛。

此前已有产业大佬分析,残酷竞争未来,未来可能一半的光伏企业被淘汰!

近日,在安徽宣城的光伏论坛上,又有光伏大佬提醒:跨界者,如果没有差异化竞争能力,怎么竞争,怎么活下去?!

还有大佬提醒:技术上的差异化往往是最难的,有些企业,你本来就是山寨版,你能做出什么差异化呢?

当然,“洗牌”,从来不是贬义词,而是一个希望产业和充分竞争产业的正常现象。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一些企业被淘汰,一些企业留下,一些企业乘势夯实竞争优势,甚至加速加速走向寡头;在商言商,冰火两重,冷暖自知。

光伏二十多年的历史证明:乐观的人越来越有钱,悲观的人越来越睿智——但是当所有的要素都翻转的时候,悲观的人站在了舞台中心,乐观的人走向了天台。

产业要实现持续发展,对过热风险的警惕乃至“未雨绸缪”,不可或缺。

【1】寡头趋势依然明显,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在乱局中凸显,未来的光伏没有弱者的空间。

图片

光伏行业非常火热,大量资本涌入,大量企业涌入。但鱼龙混杂之下,你会发现,老牌的光伏企业,整体上依然占据着引领与主角的地位。

隆基、通威、天合、晶科、TCL中环、晶澳、阿特斯、阳光电源等老牌企业,依然保持着稳健的发展,且从发展基础与趋势看,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依然明显。简言之,双碳大时代下,新一轮淘汰赛后,未来的光伏没有弱者的空间。

图片

光伏行业一直都是一个“剩者为王”的行业,先进技术代替落后技术,高性价比产品代替低性价比产品,有竞争力的公司干掉失去竞争力的公司。而且由于光伏设备处于不断更新进步过程中,单位产能的投资额度必然会处于越来越小的趋势当中,光伏的“喜新厌旧”也成为必然。当比你优秀和强大的人,比你还努力。结局必然是“马太效应”,强者恒强。

图片

最近几个月,晶科能源、晶澳科技、隆基绿能、通威股份不约而同宣布继续大扩产。这些企业既是头部大玩家,又是老玩家,经历过行业很多轮周期洗礼,抗风险能力之强、市场嗅觉之敏锐,远非新玩家们可比。

从具体的经营数据来看,黑鹰团队曾持续做大量统计分析,疫情三年里,在所有光伏上市企业中,榜单前十名企业的营收之和、净利润之和、订单规模、筹资规模、对外投资现金流流出等等,均占据了整体比重的60%以上,部分数据甚至超过90%。下表是2022财年光伏十大排行榜前三甲统计。

图片

在近日举行的2023光伏行业供应链发展(宣城)论坛上,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就分析表示:“已经建立竞争优势的企业(头部企业),在这一轮发展中,如果说在各方面都比较努力的话,那么在未来三五年以后,仍会继续拥有优势地位。新兴企业,如果能够抓住一些差异点来发展,也能够取得竞争优势。但是,如果新兴企业,去和头部企业去竞争同质化的产品,基本上是很难成功的。”

图片

“我们现在很多还坚守在这个行业里面的人,大部分原来也不是干这个活儿的,也是多少年以前进入光伏行业的。现在新的企业进来,也没有错。但是这带来一个新的问题,就是跨行之后,最后能不能做好,这才是最重要的。”

【2】“垂直一体化”突飞猛进,寡头之间也必有激烈一战,真正考验巨头们综合实力与战略能力的时候到了,产业链不同环节相互踩踏的事件肯定会密集发生。

图片

与产能疯狂扩,供应链激烈博弈相伴随的,是各路光伏巨头在追求垂直一体化的大道上一路狂奔。

包括隆基、通威、晶澳、天合、TCL中环、东方日升、正泰新能等等规模企业,在“垂直一体化”路上你追我赶,每一个都是大手笔,每一项投资都是百亿起底,甚至千亿。

图片图片图片(组件产能及一体化率对比(GW,%))

黑鹰光伏统计发现,从2020年至2022年底,通威、隆基、天合、晶科、特变、阿特斯等9大龙头企业在制造环节的投资(规划)总额超过了7500亿元。

进入2023年后,各路巨头的一体化布局更加凶猛,从过往各路龙头的布局,天合光能、晶澳科技、阿特斯、晶科能源、东方日升、尚德、正泰等以销售组件为核心业务,电池、硅片作为配套产线;润阳新能源、亿晶光电则从电池片业务往下游延伸至光伏组件;隆基股份是硅片和组件双龙头,通威股份则是光伏硅料和电池片双龙头。

稍微长远来看,“一体化”带来的结果会如何?黑鹰光伏认为,其一,很多企业从头到脚一样粗,不同产业链的产能加速膨胀;其二,每个企业在产业链不同环节都想争第一,争前三,竞争加剧;其三,人人守护供应链护城河,不同环节彼此乱战、彼此踩踏、残酷竞争必然出现;其四,随着竞争格局的动态变化,“一体化”部分环节竞争力缺失,可能成为一些企业的负担,影响其整体竞争力。

不过,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各路具体疯狂布局一体化,其主要的竞争对象,可能不止是对等的龙头们,更多还是二三线企业。二三线企业、以及无数跨界制造环节的企业,如何应对巨头们的打压,这是更现实和残酷的问题。

【3】二三四线企业或跨界企业要崛起与超越,必须有“差异化”的杀手锏!

图片

光伏原本就是一个迷信奇迹的商圈,但历经20年的产业跌宕至今,从企业竞争秩序来讲,进入2023年新一轮淘汰赛后,“寡头趋势”下,强者恒强,二三线企业、包括跨界制造环节的的大量资本和企业,要想逆袭和超越,必须要有差异化和杀手锏。

就目前的竞争格局与趋势而言,制造企业要踩准N型迭代的红利,在技术和产品要有非常明显的差异化的优势;涉足终端电站开发的企业,要在先天渠道方面有基础和积淀;此外,一些跨界企业背后的资本禀赋也很重要。

图片(大恒、华晟、一道、高景等企业正以差异化及资本助力杀入光伏“主场”)

最近几个月,包括通威刘汉元、天合高纪凡、阳光电源曹仁贤等,都陆续提醒产业有多种风险,呼吁协力建设更为健康可持续的产业竞争。但问题是,面对可能的颇为严重的产能过剩,各路巨头为何还要在近期大手笔扩产?

这里引用“赶碳号科技”的部分观点:头部光伏企业们,似乎也正因循着“以战去战”的思路在行动:以扩产来打击竞争对手的扩产,以新增产能来消灭产能的过剩。

今年上海展后仅一个月内,晶科能源、晶澳科技、隆基绿能、通威股份不约而同宣布扩产。这四家企业,既是头部大玩家,又是老玩家,经历过行业很多轮周期洗礼,抗风险能力之强、市场嗅觉之敏锐,远非新玩家们可比。这些产能基本在2023年、2024年集中释放。另外,这500GW并没有包含国外企业、国内二三线企业产能,亦没有包含2022年以前的旧产能。而旧产能被出清,会有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

头部光伏企业敢于在此时集体大扩产,最大的自信可能是源于对自身健康的财务状况、有性价比优势的产品以及对于光伏行业的熟稔。行业将因为产能过剩大洗牌,未来不少企业要死掉,但是,对于头部老玩家来说,死道友不死贫道。实际上,如果外部市场环境变差,恶性竞争与价格战频发,谁的安全垫越厚,过冬棉袄越厚,谁就能撑到下一个春天。

众所周知的是,回溯过往三年,跨界对于光伏产业来说,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跨界企业的数量也不在少数,比如青海丽豪、新疆晶诺、江苏美科、双良节能、中清集团、明阳智能、和邦生物、华阳股份、吉利,等等,纷纷投资光伏制造领域,主要分布在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等环节。此外,亦有更多业外企业,以分布式电站投资,介入到光伏产业之中。

不过,进入2023年后,伴随光伏产业新一轮的价格竞争,我们相信,部分已跨界的企业的经营可能受到极大冲击;不分正想进入光伏产业的企业或资本将“望而却步”。

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在安徽宣城论坛上就分析:“客观说,跨界跨行,现在挑战还是比较大的。因为要从一些领先企业挖一些团队或者一些技术,重新开始。但现在的行业竞争是高强度竞争,一些跨界跨行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可能还没有来得及完全构建起来,就要面对挑战。这个现象在现在的多晶硅行业最明显,现在以及未来,头部企业仍将占据主导地位,在其它环节也一样。最后一句话,只有做强做优,能够始终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的企业,才能赢得未来。”

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直言,“如果说我们的光伏企业,没有打造出自己的差异化竞争能力,哪怕是营销上的差异化的话,下次我们再开会时,你可能都不一定在了。”

图片

在曹仁贤看来,差异化,说说是很简单的,但落实在每一位企业家头上,往往并非如此。因为,人往往会自我膨胀的,总觉得为什么别人能做,我就不能做?所以,我们产业链竞争,现在经常说是“内卷”,这其实是一种非常温柔的说法了。从本质上说,是“贪婪”,每个企业都是贪婪的。总觉得我想多赚一点,多干一点,我把别人的事情干了,我把别人干掉。但是,可能没想过,我们在把别人干掉的同时,自己肯定也干残废了。

“所以,我想如果讨论这个话题,我要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营销的差异化,可能就是比较容易达成的。但技术上的差异化往往是最难的,有些企业,你本来就是山寨版,你能做出什么差异化呢?”

【4】上游多晶硅价格暴跌,产业链利润持续向下游转移;伴随N型技术发展红利,利润特别会往高效电池方面推进转移!

图片

过往两年半,光伏供应链价格大幅波动,深度影响不同环节企业的经营状况。伴随2023年的降价潮,产业利润将出现转移与平衡。

光伏产业链上到底哪个环节最赚钱?黑鹰团队曾持续跟踪产业链各环节盈利能力,具体到2021和2022财年,包括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设备、逆变器等几乎所有环节,整体营收都实现大幅增长,但不同环节的“赚钱能力”千差万别。

过去这几两年,硅料环节无疑是最大赢家,2022财年硅料整体毛利率达到73.81%,同比大幅增长;此外,金刚线、生产设备、逆变器等环节均保持不错的毛利率。

图片图片

自硅料价格进入下行通道以来,光伏产业链利润正持续向下游转移,光伏产业链利润格局加速重构。

过往数月,硅料价格下降带动硅片、电池片及组件价格都将跟随下降。从降价的相对幅度来看,电池与组件的降价幅度小于上游硅料、硅片的降价幅度,因此上游降价必然将重构产业链利润格局,下游电池与组件企业盈利能力或将逐步提升。也有分析认为,受高纯石英砂供应偏紧及N型技术发展红利影响,利润空间大多被截留在硅片和电池片环节,特别会往高效电池方面推进转移。

硅料价格处于高位时,确实曾制约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以及下游电站收益核算。随着硅料价格降到合理水平,将会与组件价格以及项目业主采购意愿脱钩,这是较为明确的。随着硅料价格下降,垂直一体化率较高,或是N型产能布局较早的光伏企业如能抓住机会,今年下半年可实现较好的盈利水平。

三季度是多晶硅新建产能进入集中释放阶段,但由于销售价格已降至成本线,后入企业没有投产动力而延期,硅料供应量增加有限,上游价格降无可降,产业链利润进一步向下游转移。随着组件价格回落,终端需求可能得到进一步修复和提升。

图片

2023年,光伏行业一体化布局的趋势持续加深,头部厂商加码一体化产能、补齐产能弱项;同时,N型电池技术持续渗透,晶澳科技、晶科能源、天合光能等均提出了更高的N型产品出货份额目标。这些变化也从侧面解释了上游利润向电池、一体化企业转移的原因。

硅料降价让渡出来的利润会比较多地分配给光伏电池企业,因为电池技术的进步需要资本投入,一体化企业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硅片、电池、组件各环节的利润,当然,上游降价的相当一部分利润还会分配给终端用户。

【5】产能疯狂扩张后,出现阶段性“绝对过剩”已是必然,而以“低价竞争”为特点的价格战将冲击竞争格局,甚至出现恶意的低价竞争!

图片

过往数年的疯狂扩张下,光伏产业出现阶段性“绝对过剩”已是很多人的共识。“过剩”通常是竞争市场的常态,但“绝对的过剩”或巨量的过剩,必将引起惨烈竞争和强烈的洗牌。

黑鹰光伏曾统计,过往三年里,其一,上游多晶硅环节,过往三年累计投资分别为207亿、2200亿和4500亿,明显加速度。其二,硅棒/硅片的投资总额超2900亿。光伏四大环节中,压力最大的可能不是一直说赚不到钱的组件,而是硅片环节。其三,电池与组件环节投资总额分别为3106亿、2200亿和超3000亿,累计超8300亿元。其四,光伏玻璃产能投资分别达到216亿、709亿和129亿,2021年成为扩张最激进的一年。其五,胶膜、金刚线、背板等核心辅材环节的投资额度分别达到182亿、139亿和190亿。

产能方面,比如上游多晶硅环节,2021年底我国多晶硅产能为52万吨,2022年超过120万吨,到2023年则超过300万吨,到2024年底,光伏上游多晶硅新老玩家产能将超过400万吨。

按照当前每万吨多晶硅可生产4吉瓦光伏组件的等式关系,400万吨多晶硅,将对应多少组件需求?如此巨量的产能,市场必然无法完全消化。

硅片环节的严重“内卷”已是众所周知,大量资本、包括各路新玩家进入这一环节,必然加大这一领域的竞争与变数。硅片环节,隆基和中环原本双寡头局面,去年,晶科,晶澳,京运通,上机数控等均大规模加大产能。如新进玩家高景太阳能,一上来就规划了50GW的硅片产能。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从价格上看,较2022年一度触及的33万元/吨的高点,硅料累计最大跌幅已达80%!如今的硅料最低价已无限逼近此前5.5万元/吨的大底部。随着行业竞争进入白热化,市场仍有小幅调整下跌的可能。

按照目前的整体价格和市场变化,即便硅料价格下降至6万元/吨,通威、大全等硅料龙头仍有利可图,但也已十分逼近成本线。在“多晶硅五虎”都感受到成本压力的情况下,二三线硅料企业的处境只会更差。

可以确定的事,非龙头硅料企业以及新势力成本线更高,新进入厂家基本是亏本生产,且若硅料价后续仍继续下跌,不排除将有部分企业被迫减产,新势力大概率会陷入没吃肉先挨揍的困境。

目前,国内硅料在产企业中已有3家企业受市场价格因素影响停产检修,复产时间有待确定。由于近期市场价格大幅波动,为避免经营风险,东立、宝丰等企业选择延迟投产。

毫无疑问,硅料行业的洗牌已经开始,拥有成本优势的老牌硅料企业大概率会笑到最后。

那么:2023年硅料价格到底会降到什么水平?2023年组件价格到底会降到什么水平?中金公司的内部交流分析:当今年硅料跌到80—100元区间时,对应组件价格可以达到1.4—1.5元;后续又必经过硅料企业持续恶性价格战,跌到60元行业平均成本线时,对应组件价格可以达到1.3—1.4元。

【6】光伏新的“大竞合时代”,如何在诸多变数叠加的产业利益生态圈中定位自己,如何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乃至如何融入“大竞合”的体系,无疑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

图片

黑鹰光伏曾撰文指出,中国乃至全球光伏已进入一个新的“大竞合时代”。

特别是过往两年余,“双碳”风潮及产业链博弈下,光伏产业的合作模式、合作规模、合作范围等均在发生明显变化。

产业里里层出不穷的竞合,包括基于垂直一体化能力和利益的项目合作,合资,彼此参股等;基于保障供应链安全的长单合作,长单签约;基于补足运营短板,强化运营战略的跨界合作;央企国企与民营资本的优势互补与合作;优势互补,传统能源与新能源企业的合作;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与光伏企业的深度合作等等。

在这样的变化下,对于各路光伏企业而言,特别是核心制造环节的规模企业而言,如何在诸多变数叠加的产业利益生态圈中定位自己,如何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乃至如何融入“大竞合”的体系,无疑关系到企业未来的长远发展。

图片

黑鹰光伏认为,基于光伏目前的竞争变局,对于光伏产业中的核心制造环节,重点要处理的“竞合”关系主要涵盖以下方面,其一,与五大四小为代表的央企的关系;其二,以山东能源集团、浙能集团、云南能源投资集团等为代表的地方国有资本的关系;其三,与相应的地方政府的关系;其四,与工商、农行、建行、招行等为代表的金融机构的关系;其四,与储能、大电力相关的跨界创新主体的关系;其五,与海外相关主体的合作关系;其六,与背后资本的关系。以下第一部分表格来源于“智汇光伏”:

图片图片图片

【7】储能风口打开,成为“必选”,如何平衡,如何融合,如何创新与决策,极大考验光伏企业的经营水平。

图片

可以预料,储能对于具有一定局限性的光伏以及风电装机目标的达成,乃至“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都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我国近年大力倡导储能的底层原因。

图片图片图片(表格2来源于阳光工匠光伏网)

对于新能源产业而言,特别值得注意的另一个规划还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文件指出,中国在十四五期间将重点发展九大清洁能源基地和四大海上风电基地。可以确定,其一,开发主体必然是以国资为主;其二,储能在这些基地中将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这里已云集众多好手,比如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科陆电子、科华数据、南都电源、双登集团、派能科技、中天科技、采日能源等等,当然,黑鹰团队调研发现,储能领域也有不少企图赚点快钱的中小企业。十四五期间,储能的新增长新变化才刚刚开始;市场的竞争格局亦可能出现较大的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在光伏领域,阳光电源、华为数字能源、上能电气、天合光能、阿特斯太阳能、晶科能源等等企业均在加速布局储能业务与解决方案。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8】越来越多光伏企业,包括跨界者,都在想方设法登陆资本市场,借力资本市场。能否“上市,关乎众多光伏企业未来的发展空间与后劲。

图片

成功登陆资本市场的光伏企业掌握着发展先机。光伏产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不论是光伏设备还是原材料都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同时光伏产业又是高新技术产业,技术更新迭代非常快,这都需要企业大量的资金投入进行产线更新。

基于产业特点,光伏企业需要频繁融资,上市无疑是最为有效的融资方式。黑鹰光伏统计发现,目前有近30家光伏企业(光伏业务占总营收超过30%)正在冲刺IPO,这些企业业务各自涵盖组件、硅片、逆变器、分布式、检测设备、金刚线等多个领域,这些企业包括新特能源、首航新能、三晶股份、润阳股份、晴天科技、美科股份、欧普泰、德邦科技、鑫宏业、彩虹新能、快可电子、盛普股份、时创能源、古瑞瓦特、索拉特、欧晶科技、华宝新能、艾罗能源、立新能源、原轼新材、治臻股,等等。

图片图片

2023年以来,已有4家光伏行业公司登陆A股,募资金额近100亿元。刚过会的华电新能计划募资300亿元,或将成为今年最大规模新能源IPO。

颇为引人关注的消息是,今年6月1日,高景太阳能正式递交招股书,拟创业板挂牌上市募资50亿元,目前已获交易所问询。受益于单晶硅片市场需求的高速增长,高景太阳能产品订单规模快速提升,公司收入和利润随着硅片产能投产规模的持续爬升而快速增长。2020年至2022年,高景太阳能的营收分别为8.91亿元、24.91亿元和175.7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超100%;净利润则分别为-113万元、1.08亿元和18.21亿元。

此外,产业发展加速向前,一级市场对待光伏整体信心满满。根据投资界-VC情报局不完全统计,从2022年至今,光伏行业产生融资事件共计111起。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9】光伏加速“房地产化”,地方政府跑步进场揩夺产业红利,光伏制造商与投资商如何应对,如何取舍?

图片

新能源步入“大基地时代”,整县推进如火如荼,与之伴随的是,光伏迅速“房地产化”。

什么意思?就是光伏产业大紫大红,其成为让人眼红的“唐僧肉”,坐拥光伏资源的地方政府,跑步进场揩夺产业红利。最典型的,“以产业换项目”,正在成为各个地方释放光伏项目的“必要条件”。

此处引用知名财经大V、产业观察者蒋静的核心观点:在房地产经济穷途末路的当口,同样以土地为载体的光伏,恰巧成为地方政府寻求产业突破口的新工具,光伏开始“房地产化”。

出现这个现象,有两个时代背景。一是光伏大红大紫,成为鲜有的火热赛道;二是,土地财政走向末路,地方财政普遍紧张,产业、税收及招商压力山大,地方政府刚好存在产业招商的极大渴求。

在此背景下,地方政府不会将手中的资源拱手白送,更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产业招商的机会,光伏成为恰当时机送上门的“唐僧肉”。

回归第一性原理,在目前较低宏观利率水平的背景下,社会资金充裕,优质资产稀缺,市场供需充分博弈,光伏项目很难享受超额收益,合理收益率将是正常状态,各种花式负担必然会层出不穷地冲击光伏度电成本下降带来的收益。而地方政府诉求,正是花式负担的典型。

蒋静分析认为,这跟房地产开发的逻辑类似,都是土地资源开发的价值变现,虽然光伏土地占用时间及土地品质不及房地产,但对于房地产穷途末路的地方政府而言,已经十分诱人了。同样的套路,地方政府驾轻就熟。

由是,光伏产业的制造商和投资商都在叫苦:平价时代,光伏的非技术成本,不降反增!

在光伏发电总体成本下降的情况下,非技术成本占比持续升高,这成为光伏行业的一块“心病”。

过去三年中,相关“以产业换项目”的消息层出不穷!包括湖北、贵州、云南、宁夏、广西、安徽等省份均提出了产业配套的要求。产业配套从个别现象到如今已成为光伏投资商获取指标的“标配”。比如:

★云南蒙自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要求105MW配套5亿产业、5%项目营收、50%碳收益。

图片

★新疆,光伏不得占用耕地、健全产业配套机制、实施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

★宁夏2022年光伏竞争性配置,提出保障规模4GW,产业配套占比达30%。

综合目前各种情况,光伏产业的“房地产化”将可能贯穿整个十四五,甚至更长时间。其间极大考验并影响光伏产业的未来发展。如何应对这种巨大变化,对于制造商和投资商都已是摆在桌面上实实在在的问题。

【10】“逆全球化”苗头凸显,国际贸易摩擦风险加剧,面对恶意打压和重要市场策略调整,光伏企业如何出海与避险?

图片

过往三年,伴随全球贸易变局,光伏领域面临的挑战、变数和风险也大大增加。

根据光伏上市企业财报分析,黑鹰光伏发现,过去数年,中国光伏企业纷纷加大全球化的拓展力度,成绩斐然,包括天合光能、隆基绿能、晶澳科技、阿特斯、阳光电源等很多企业,海外营收占比大幅提升,不少企业超过50%,有的甚至达到70%、80%。未来国际贸易的摩擦,必然影响中国光伏企业的全球化发展与布局,也必然对企业的全球化能力提出新的要求。

6月初,德国慕尼黑展会,中国光伏企业高管在机场被带走协助调查的事件,再次给我们国内相关企业敲响了警钟。对于中国光伏产业而言,全球不同区域市场的政策与消息,蕴含了各种机遇与挑战;变数与风险;这也极大考验中国光伏企业家们对全球市场的未来洞察、判断与灵活应对。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基于过往石油石化、水电、大型能源工程等出海的经验,黑鹰光伏认为有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其一,整体而言,加强风险研判,提高合规意识,分析部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及营商环境,充分考虑贸易摩擦带来的贸易壁垒及外部不确定性,做好前期的风险研判及应对。

其二,在目前特殊的新时期,如何在综合考虑相关法律法规、中外新闻媒体舆论因素的基础上合规且恰当地回应国内外媒体,特别是欧美媒体的各种质疑,如何表明立场是企业面临的很大难点。

其三,新的时期,以及未来很长的时间,在全球低碳经济潮流下,中国光伏如何通过全球各种渠道,展示自身积极正面的形象,需要产业各方共同努力。

其四,中国企业不仅在国内市场,更要海外市场,尽量杜绝恶意的竞争,特别是国内企业出海的时候,不要在海外市场“打乱架”,影响自身形象?

其五,我们知道很多央企国企都努力在全球范围积极挖掘光伏资源,投资项目。根绝传统能源的出海经验,光伏的民营企业能否与央国企优势互补,紧密合作,一起拓展国际市场。

其六,必须注重专利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