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上太平军二破清廷的江南大营
黑郁金香 / 2023-05-13 17:17 发布
清廷寄以厚望的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多次被太平军围歼,以至于难以成军。倒是咸丰皇帝并不看好的湘军,于1864年攻陷了天京,平定了太平天国。
以下由本博编摘自网络
第一篇:清廷的江南大营
江南大营是清朝为镇压太平天国集结起的最后两支直接听命于咸丰帝的野战军之一(另一支为科尔沁部僧格林沁野战骑兵)。全国各地素质较好的绿营官兵集结太平天国天京孝陵卫驻扎屏蔽苏杭财赋区成为江南大营,分为两期,皆被太平天国围歼。另有两次驻军称江北大营。江南大营的被歼宣告在华东地区、中南地区再无直接听命于清朝皇室的野战军,清朝皇室不得不起用汉族地主私人武装湘军与淮军而尾大不掉。
咸丰三年,钦差大臣向荣领兵一万人,在南京城东孝陵卫驻扎,号称江南大营。琦善则领兵一万人在扬州城外驻扎,号称江北大营。1856年江南大营第一次被太平军击破,1858年初和春再度重建江南大营。
第一部分:发展历史
太平军一破江南大营
驻军时间:1853年(咸丰三年)正月廿九日,太平军开始攻南京,二月九日,攻占南京,改名天京,建国号太平天国;十余天后向荣率50000名清兵自武昌追至,驻军于孝陵卫,名之。
统帅:钦差大臣向荣,官兵十万以内
溃灭时间: 1856年6月太平军胜战统帅:“东王”杨秀清、秦日纲(于月余后天京事变中,擒杀杨秀清。)
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
驻军时间:1858年(咸丰八年)二月
统帅:钦差大臣和春、提督张国梁(出身绿营、原为广西大湟江水贼、与未加入太平军时的罗大纲同伙,江湖人称外号“大头羊”,后与罗分裂)官兵至少二十万以上,据美国来华基督教传教牧师描述:“……(江南大营)不像军队,形同市集,吃喝玩乐,大烟娼赌俱全”。
溃灭时间:1860年(咸丰十年)五月太平军胜战统帅:“忠王”李秀成
第二部分:组建目的
清军建立的江南大营,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用来困住天京,二来可以庇护苏州、常州地区的漕赋重地。而驻扎于扬州城的江北大营可以从北面威胁天京,监守大运河运输线,并庇护两淮一带的盐赋重地。
江南大营建立后,所辖兵勇总数达到32615人,其中在天京战区为27435人,留守湖南有3300人,湖北有1880人。
第三部分:组结成果
相比“江北大营”,“江南大营”更为凶猛。1853年4月4日,向荣所部清兵攻占了天京城东20里沙子岗的太平军土城,就地赶筑营盘,步步为营。5日,清军将战线推进至天京朝阳门(今中山门)外孝陵卫。很快,清军又攻破了太平军的通济门、七桥瓮和钟山营垒,形成了对天京东面的挤压之势。
向荣的江南大营的准确位置,现有资料难以考证,但其大致位置还是可以确定的。即在紫金山南麓,往朝阳门、正阳门外,至七桥瓮,连营数十座,向荣的主营在紫金山南麓。向荣摆出的这一字长蛇阵,紧抵天京城垣的孝陵卫以南一线,给太平军的守军以巨大的压力。但问题是距离太近,太平军一旦出城反击,在空间上和时间上都来不及反应。
第二篇:追歼“江南大营”:李秀成夺取苏常,成为超越杨秀清之存在
1853年3月,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向荣率领的南方八旗、绿营主力云集天京郊外,组建“江南大营”,开始围困天京。摧毁“江南大营”,解除天京之围,进而东征苏常,夺取江浙财税重地,成为太平天国掌权者之一大“心愿”。东王九千岁杨秀清主政期间,两次尝试东征苏常,结果都以失败告终:罗大纲、林凤祥等夺取镇江、扬州后,未能再东征;秦日纲追击“江南大营”,虎头蛇尾,被张国梁打了回来。
江浙是清朝财税重地,赋税收入占据全国三分之一强,夺取江浙之好处自然不用多说。要夺取江浙,就必须要彻底摧毁“江南大营”,进入苏州、常州,九千岁杨秀清一生都没法做到,但忠王李秀成做到了。追歼“江南大营”:李秀成夺取苏常,成为超越杨秀清之存在。
“围魏救赵”,奔袭杭州,摧毁“江南大营”从李秀成《自述书》中可知,1860年初,“江南大营”已经基本合围天京,城内外粮道断绝,破城乃早晚之事。此时,李秀成执行一次战略冒险,就是“围魏救赵”,率军奔袭杭州、湖州,攻打清军“必救”之处,吸引“江南大营”分兵增援,而后火速回京,与各路诸侯围攻“江南大营”。
李秀成“围魏救赵”之计,何桂清、和春、张国梁等自然知道,但江浙乃“江南大营”粮饷基地,更是朝廷财税收入之主要来源。此外,守卫江浙,两江总督何桂清、江宁将军钦差大臣和春之职责所在,太平军奔袭杭州、湖州,若不派兵增援,皇帝肯定会怪罪,甚至杀头。如此,何桂清调兵,和春也同意派兵。
“江南大营”总计兵力4万,张玉良、郑魁士等悍将先后带走1.3万兵马,且都是精锐之师,大本营只有张国梁比较能打。结果可想而知,李秀成逆袭成功,“江南大营”惨败,溃逃苏常,继续垂死挣扎,负隅顽抗。
宜将剩勇追穷寇,制定东征苏常计划,追歼“江南大营”“江南大营”溃败,天京之围暂时解除,李秀成决定继续扩大战果,就是东征苏州、常州,追歼八旗、绿营,彻底毁灭“江南大营”,防止和春、张国梁东山再起,死灰复燃。李秀成《自述书》中提到,此战击杀清军不多,杀了三千余人而已,只能算是击溃战,而不是歼灭战,“江南大营”实力尚存。
为彻底毁灭“江南大营”,李秀成在天京庆功会上主张东征苏常,追歼清军八旗主力,夺取财税重地。陈玉成呢?主张西征,与湘军在安庆决战,保卫上游基地安全。庆功会上,李秀成、陈玉成争论激烈,洪秀全、洪仁最后决定采纳李秀成建议——追歼“江南大营”,夺取苏常。道理很简单,湘军彪悍无比,太平军取胜机会不大;夺取苏常,重金从西洋购买先进武器,训练军队,而后凭借优势火力吊打湘军,方为上策。
丹阳之战,击毙张国梁,和春吞金而死,苏常门户大开1860年5月15日,李秀成率军东征,追歼和春、张国梁。此时,两江总督何桂清驻扎常州,让和春、张国梁屯扎丹阳,作为第一道防线。“丹阳以上军务,和春、张国梁主之;常州军务,臣与张玉良主之,待布置稍定,进图溧阳。”想法固然美好,但八旗、绿营已经吓破胆,且自己有没派兵增援丹阳,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李秀成大军抵达丹阳城下,还没攻城,清军内部因“饷银欠发问题”起冲突,八旗率先溃逃,和春也逃走。张国梁,冯子材上司,彪悍无比,不愿意逃走,他率兵冲出城门与太平军交战,结果落水而亡。李秀成佩服他是条汉子,让士兵给他收尸,埋葬在丹阳宝塔之下。
张国梁落水而亡,李秀成继续追击,和春走投无路,又害怕皇帝怪罪,所以吞金自杀,一说是自缢而死。夺取丹阳,苏常门户大开,李秀成即将迎来巅峰。
两江总督何桂清放弃常州,江苏巡抚徐友壬自杀,太平夺取苏常悍将张国梁被咸丰誉为“江南长城”,从广西一路追击太平军而来,如今战死沙场,各路清军无不闻风丧胆。太平军夺取丹阳,下一站就是常州,也就是何桂清大营驻地。此时,何桂清手头兵马2万,悍将张玉良、马德昭也能打,但他没抵抗之勇气,太平军还未抵达城下,何桂清就想“溜之大吉”。
常州士绅、民众苦苦哀求,希望总督大人留下来,抵御太平军,保护他们财产安全。结果呢?何桂清急于出逃,下令士兵殴打士绅、民众,扫清“障碍物”,造成19人死亡。击杀太平军,清军没底气,殴打民众则在行,这也是何桂清最终被慈禧处死之原因。
何桂清逃离常州,太平军轻松夺城。下一站,太平军杀向苏州。此时,何桂清也来苏州,但江苏巡抚徐友壬不接纳,拒绝何桂清入城。徐友壬勇气可嘉,但麾下将领畏惧太平军,纷纷逃离苏州;城内无兵可用,李文炳率兵投降,迎接太平军入城,徐友壬拒绝投降,自杀身亡。
夺取丹阳、常州、苏州,南方八旗战死、溃逃,绿营大多投降,“勇营”也纷纷投靠太平军,李秀成收编五六万兵马,“江南大营”主力基本被歼灭,没有东山再起之可能。如此,李秀成开辟了苏南基地,获取巨额财税,继续支撑太平天国运动,成为超越杨秀清存在——杨秀清做不到,李秀成做到了。
参考书目:《太平天国通史》
第三篇:清廷寄以厚望的江南江北大营 比曾国藩湘军差在哪里
1853年,石达开指挥太平军攻陷了江宁(今南京市),改名为天京,作为太平天国都城。
为了钳制天京,清廷派钦差大臣向荣领兵一万人,在南京城东孝陵卫驻扎,号称江南大营。派钦差大臣琦善领兵一万人在扬州城外驻扎,号称江北大营。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遥相呼应,直接威胁天京、镇江、瓜洲等地,并能够阻止太平军东进苏州、常州等地。
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是清朝为剿灭太平天国所集结的、直接听命于咸丰皇帝的两支野战部队之一(另一支野战部队,是僧格林沁亲王率领的蒙古骑兵),清廷非常重视,要人给人,要物给物。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所调集的军队,由全国各地素质最好的绿营官兵组成。清廷在财政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满足江南大营、江北大营的粮饷需求。
相比之下,清廷对曾国藩的湘军就极为苛刻。曾国藩得自己组建军队,自己开展训练,自己筹备粮饷——等于是自带干粮为清朝卖命。曾国藩打了几个胜仗后,咸丰皇帝很高兴,要将曾国藩提拔为湖北巡抚。但他转念一想,担忧曾国藩权力过大,随即收回这一任命,仅仅给了一个兵部侍郎的虚职。
不过,清廷寄以厚望的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多次被太平军围歼,以至于难以成军。倒是咸丰皇帝并不看好的湘军,于1864年攻陷了天京,平定了太平天国。
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为何搞不过曾国藩湘军?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兵源上不及湘军。
如前所述,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的兵源来自于绿营。绿营如八旗军一样,早已沾染上吃喝嫖赌的恶习,几乎个个都是兵油子,战斗力不堪一击。就如曾国藩所言,这些士兵是一群“乌合之众,漫无纪律,无事则虚糜粮饷,有事则临阵溃逃”。
与此相反,曾国藩在招募湘军时,以“朴实而有农夫土气”为标准,将那些“油头滑面,有市井气者,有衙门气者”的人统统拒之门外,概不收用。这样招募的士兵,老实肯干,战斗力远远超过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里的那些兵油子。
二是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组织上不及湘军。
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来源于全国各地,有的是四川兵,有的是广东兵,有的是湖南兵,有的是浙江兵,有的是山东兵,不一而足。他们的将领之间,士兵之间,都存在这样那样的矛盾,勾心斗角。比如,江南大营中的钦差大臣向荣与部将和春素来不和;和春担任钦差大臣后,又与部将张国梁矛盾重重。江北大营也存在类似的情况。
湘军就不同了。湘军的士兵由营官自招,并只服从营官,上下层层隶属,全军只服从曾国藩一人。曾国藩与湘军重要将领既是同乡,又有同学、师生、亲友的关系。因此,部队非常团结,犹如铁板一块。
三是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军纪上不及湘军。
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军纪的败坏,无人不知。将领随意克扣粮饷,中饱私囊;士兵则欺压百姓,吃拿卡要。有一次,四川的士兵和湖北的士兵强抢民女,为争夺一个民女大打出手,引得旁观者讥笑:“从来攻城时,末见今日武。”
一名美国传教士这样描述江南大营:“不像军队,形同市集,吃喝玩乐,大烟娼赌俱全。”
搞笑的是,1860年,李秀成率部击溃江南大营后,江南大营“兵趋苏州,骑千余先至,女兵居半,谓是张玉良兵妻女”。这是说,在逃跑的部队里,竟然有一半是女人。由此可见他们平时的生活,是多么腐化堕落。
胡林翼如此评价江南大营:“将骄兵惰,终日酣嬉,不以贼匪为意。其乐桑中之喜,或恋家室之私,或群与纵歌酣酒,或日在烟馆,淫心荡志,极乐忘疲,以致兵气不扬。”
曾国藩对湘军纪律抓得很严,绝不允许将领克扣粮饷。他一再强调:“弁勇之于本管将领,他事尚不深求,惟银钱之洁否,保举之当否,则众目眈眈,以此相伺,众口啧啧,以此相讥。惟自处于廉,公私出入款项,使阖营共见共闻,清洁之行,已早有以服弁勇之心。”
如果有湘军将领敢克扣粮饷,那么他面临的惩罚是很严厉的。有一年,湘军副将杨复成、彭得胜就是因为克扣粮饷,被曾国藩上奏朝廷,以军法论处,丢了脑袋。
【参考资料:《清史稿》《曾国藩全集》《曾国藩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