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0年闪击法国
黑郁金香 / 2023-04-16 17:57 发布
第一篇:1940年闪击法国幕后
1940年5月10日,二战正打得如火如荼,左边波兰已经被灭了,德国人虎视眈眈。
可持续数个月的静坐战争,却让法国人特别放松,宛如战争还没开始一般。
这状况,从英法联军总司令甘末林的话语就能诠释出来:我将逮住他们。
他要逮住谁,当然是德国大兵啊!
因为德军的一切走势和部署,都跟法国战前谋划的一样。
德国人预谋重演施里芬计划,这是法国人算计到的!
德国人预谋突击阿登山区突击,这是法国人算计到的!
这接连的算计,让法国人乐观。
只要德国进攻了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就等于锁定了英法同盟,法国也将绑定英法同盟。
只要德国突击阿登山区,就将在山区崎岖难行的道路上步伐迟缓,英法联军就有足够的时间布置防线。
这状况,就是闪击法国战役发动前,法国军人们的普遍态度。
德国人太蠢了,居然蠢到直接进攻如此明显的陷阱,等等吧,等到他们落网了之后,看我们勇猛的法兰西汉子们如何痛打的日耳曼蛮子。
然后,后续的法国人却在战争不断持续之后,从自信到淡定,直至最后的崩溃。
战斗开始第三天的时候,德军突击部队,就从阿登方向突袭而来,顺势横扫默兹河以东阿登山区附近的法国部队,一路抵达了默兹河畔。
看着这群轻兵急进的德国大兵,法国人丝毫不乱,因为战前就是这样预估的!
法军从容地炸毁了渡河的桥梁,退回了默兹河西岸。
几乎在同时(5月12日)晚,法国东北战区总司令乔治将军也下了结论:整个默兹河防线的防御似乎已经得到了彻底巩固。
这话语,让还在激战的前线士兵放下了忐忑,觉得一切尽在掌控。
那么那几天的战况真如此稳妥,让人看不出问题吗?
5月12日到13日,西线德军和法军在比利时平原上展开了一场激战。
两个法国轻装机械化师,跟两个德国精锐装甲师打得难分难解,虽然德军在机动性、装备和火力上占据优势,但对面的法军也不是易于之辈,用缠斗战术不断延缓德军进攻势头,让德军前进步伐缓慢。
这缓慢的步伐,给了后方法军第一集团军六个师在戴尔河一线从容布防的时间,也让遭遇德军突袭,退守后方的比利时部队,找到了汇聚地,直接奔赴戴尔河跟英法联军会合!
这种战况,就是法国人稳如泰山的根源。
西线无大事,但另一个方向却出了问题。
这个方向就是阿登山区背后的默兹河方向。
在这个方向的德军,居然没有丝毫停顿,等待后援部队的意思,反而是在13号下午,就开始了强渡默兹河。
这直扑法国腹地的举动,还有惊人的进攻速度,让负责阻击的法国人一次次发现,自己的防线设置晚了,参谋部军令滞后了!
反应不及的他们,连忙将前线情报上报。
可是到了13日晚上,一直没听到前线战报的法国人没有任何反制措施出炉。
直到14日早上,在收获最新战报之后,法国人终于慌了,沉默了!
5月14日上午的东北战区司令部宛如葬礼现场,主持的法军总司令乔治将军脸色惨白的向着杜芒克喊道:我们的色当防线已经被突破了!部队已经崩溃!
说完,他居然哭了起来!
前线的战将都在哭泣了
一时间,风平浪静的巴黎终于有了战争氛围,短短一个小时内,市内的出租车和公交车全部被征用去疏散难民,运输军队。
私家车车主们也纷纷逃离巴黎,外交部开始焚烧重要文件,办公室都是烟尘,整个巴黎,宛如亡国现场一样。
这错愕的时局,让乔治将军和甘末林苦苦思索,一直找不到破局的办法。
到底发生了什么,德军是如何突破的?
他们是如何将阿登山区,这条死路变成了活路和胜利之路?
这背后的故事,跟两个人有关!
这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军事奇才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
这两人的配合,让德国收获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胜利。
如果说古德里安是机动战大师,德国装甲部队的缔造者之一,那么曼施坦因就是谋略大师,德国奇幻作战计划的制定者。
一个战术大师,一个战略大师,在进攻法国的战场上成了绝配,缺一不可。
战前作为战略大师的曼施坦因就明白德军的优势,在战术层面的机动力和大型会战的策划执行能力。
因为从战术角度看,英法联军的火力,机动性,武器装备都比德军强悍。
德军唯一的优势只有一个,那就是为战场突击专业组建了装甲师。
可是这装甲师,依旧要被地形条件制约,比利时走廊的狭小,放大了联军的优势。
如果重新执行之前的施里芬计划,唯一的结果只能是突破艰难后劲全无,最后损失惨重打成消耗战!
真这样德国将万劫不复。
而且施里芬计划的弱点就是,它不是突袭,而是借助对手的失误借力打力,需要对手的配合。
曾经的德军,在一战时就吃了这个亏。
他们高估了法国军队的智慧,认为法军不会在法德边境发起主动进攻,结果法国人偏不,反而发动了著名的“第17号计划”打的德国人措手不及。
弄得一战全面爆发后,德国人就失算了!
一战的经验在前,让曼施坦因在制定计划的时候,慎之又慎!
基于此,才有了曼施坦因的全盘谋划出现。
第一:利用马其诺防线无法移动的特点,还有盟军深入比利时的战况,在马其诺防线正面布置少量德军,负责牵制驻扎在马其诺防线后的50多个师。
第二:安排力量在比利时方向佯攻,掩护真正的主力,从突入,一鼓作气击穿法军防线,用最快速度完成战略合围。
这么一番盘算后,曼施坦因成功的关键点,就是穿越阿登山区,突破默兹河,迅速横扫英法联军后方,将法国主力一分为二。
然后用不断地快速激动,让联军无法重新设置防线。
如果战况到了那个时候,英法联军越是深入比利时境内,就越是落入德军的陷阱。
只要消灭了深入的北部的英法联军,德军就能乘热打铁,长驱直入横扫残敌,将英法联军压缩围困在某个预设战场。(敦刻尔克)
谋划已定的曼施坦因,拿着全盘计划有点踌躇,然后就找到了专业人员咨询,这人就是古德里安!
听完曼施坦因的计划,这两个一战老兵,开始了兵棋推演。
在反复推演之后,古德里安说,计划可行,但是你要给我们几个支持。
这支持就是。
首先:突袭阿登山区的装甲师力量不能少,装备的坦克也要足够。
其次:空中力量要密切掩护地面的行动,用空中火力支援,弥补陆地火炮的缺失。
再次:需要专业的战斗工兵配合。
最后:突破了阿登山区之后,一定不能停息,也不能等待后续的步兵和辎重单位,发挥装甲师快速的特点,长驱直入打乱敌人的部署。
末了,古德里安估计还说了一句:我需要大量的演练,让小伙子们闭着眼也能明白,自己下一步要干什么。
两人就这么用天才的大脑,鼓捣出了完善的计划。
但是这计划却差点夭折,因为德军总参谋部有不少人将曼施坦因的战略,当做疯子的梦呓
为了能让这个疯子滚蛋,总参谋部甚至将曼施坦因一撸到底,从A集团军参谋长贬成了后备步兵军军长。
如果这样的状况不改变,二战都会改变!
可是总参谋部的图谋,却被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联手破解了!
他们两人动用人脉,跟搭上了线,用非正常渠道让知道了他们的计划。
同样疯狂的,一看这计划,见猎心喜,就在新军长就职典礼仪式后,接见了曼施坦因,给了他半天时间,证明自己的战略。
这半天时间,决定了德军未来,一个梦幻的计划,成了德军进攻法国的预设计划。
然后用任谁也想不到的方式击败了法国人。
开战前夕法国总参谋长甘末林还在寻思,这一次德国必定会进攻荷兰和比利时,让他们进来打或许更好。
于是将北部的战线延伸到了荷兰南部,看似增加了防御长度,却让法国7个驻扎在阿登山区的精锐师,远离了阿登。
悲催的法国人甘末林,最后还在帮德国人。
然后就是法国的大败局。
这大败局,是德国装甲师的胜利,是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的胜利,也是德国工兵还有斯图卡俯冲轰炸机的胜利。
装甲师横行无忌的背后,是工兵们逢山开路,过河搭桥,是空军的火力掩护,是立体作战的威力。
法国人输得冤枉吗?一点不冤!
5月14日接到最新战报,泪流满面的乔治将军,在众人的劝说下终于冷静了下来。
走上地图寻思反攻之策的他,在杜芒克的建议下,派遣第21军自南向北发起反击。
派出了21军后不久,他又从其他战区抽调了两个预备装甲师,增援进入比利时的第一预备装甲师,另一个装甲师,也接到了掉头进攻的命令。
短时间内,法军组织了四只装甲师六百余辆坦克,从三个方向进攻德军先锋部队。
那一刻的法国还有救,如果这四个装甲师争气的话。
可是,这四个装甲师不争气啊!
因为法国和德国的装甲师完全没得比。
相较于拥有成熟战术理念支撑的德军装甲师,法国装甲师的兵种结构跟德国完全不同。
在德国人看来,装甲师是突击力量,是进攻的主力,可法国的装甲师不是进攻的。
轻型机械化师,主要用途是侦搜、警戒、迟滞敌人。
预备装甲师,主要作用是充当大规模进攻和防御时候的攻坚力量。
都不是那种长途奔袭的战略投送力量。
这就让法国装甲师的反击软弱无力,且毫无用处。
他们在面对自己的德国同行时,问题不断。先是孤军前进,没有步兵配合弄的后勤保证脱节。后是对于德军的进攻速度判断失误,一再错失战机。
最后,这四个法国装甲师不仅没有形成合力反击,反而分散开来,各自为战。
他们宛如装甲洪流一般,在战场上迷失了,不知道自己该干啥,该打谁,还在后勤脱节之后,遭遇了德国空军的进攻,被德国装甲师打的狼狈不堪。
5月15日,这四个师仅仅抵抗了一天,就让德军全面突破了默兹河防线。
法军后续的防线没有建设起来,马其诺防线的后方退路,还有通往巴黎的坦途,都开始直面德军装甲师的兵峰。
手足无措的法军不知道自己该打哪里?
不少法军指挥官都问:我们该进攻谁,结果收获的回复居然是:自己判断。
这仗还咋打?
穿越阿登山区的德军部队,在渡过了默兹河之后,用一己之力将法兰西一分为二。
英法联军无力抵抗,撤往了敦刻尔克,至于法国会如何?
英国人或许会关心,但他们更该担心自己。
第二篇:二战中曼施坦因的“镰刀计划”
二战中,德意志的三大名将之一冯·曼施坦因,曾牵头制定过一个被称为“镰刀计划”的作战方案。这个计划的诞生可谓是一波三折,因为其一再受到德国的驳回,但最终还是在曼施坦因的努力下顺利实施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1939年10月,曼施坦因正式提出“镰刀计划”,结果却遭到德国军方的一次又一次驳回,但他并没有气馁,而是不断向身边人和其他的高级军官反复提及自己的计划。
苦心人,天不负。在曼施坦因的一再坚持下,计划终于呈递到了德国的办公桌上,这其中有两个人功不可没,一个是德军装甲闪击战之父古德里安,另一个则是时任南方集团军总司令,曼施坦因的老伦德施泰特。
此后,曼施坦因如愿以偿地向详尽介绍了自己的作战方案,并受到对方的大加赞赏。认为,计划虽然有冒险的成分,但一旦取得了成功,那么号称“高卢雄鸡”的法国,就将沦为自己的“玩物”。
1、曼施坦因计划的具体内容
在这个计划中,德军被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德军佯攻法国引以为傲的马奇诺防线,迷惑法军。另一部分则是以装甲军团为主的钢铁洪流,穿越阿登森林,继而穿过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地,一直到达法国北部。
进入法国境内后,这部分德军再次兵分两路,从西、北两个方向直奔巴黎,一旦攻占巴黎,主力装甲军团便可以和其他十几个师会合,与佯攻部队一同夹击马奇诺防线的守军。
这个计划让感到信服的地方就在于其巧妙的避开了坚固的马奇诺防线,倘若正面强攻这条防线,那么即便成功突破,所带来的伤亡也是难以估量的。因此,当听完曼施坦因的讲述后,便认可了这个计划,毕竟相比较而言,曼施坦因计划的成功几率要比强攻马奇诺防线大得多。
为了完成这个计划,曼施坦因开始对自己的部队进行秘密训练,并改良了装备。
首先阿登森林是装甲军团难以翻越的一段地带,为此德军将作战坦克改为16吨、22吨两种轻型和中型坦克,从而大幅提升了装甲部队的机动性能。
曼施坦因认为,通过提升速度来减少或避免被法军发现,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隐藏自己真实的作战意图,也就同时为计划的成功增加了一枚砝码。
2、德军为何一再反对曼施坦因计划?
这个问题与曼施坦因的为人有一定关系,曼施坦因是典型的工作狂,只懂埋头钻研,对于人际交往可谓是一窍不通,这也使得他在平时得罪了不少人。
这样的人突然间提出一个宏大的作战计划,自然是很难得到周围人和上级的重视,加之对曼施坦因不甚了解,也就使得计划一度搁浅。
除开这个因素,另外一个关键问题便是“镰刀计划”本身也充满着风险。
第一,德军当时的装甲军团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比不过英法联军,然而在计划中,坦克是最关键的一环,倘若在中途机动过程中发生遭遇战,德军坦克遭到毁灭性打击,那么这个计划就会夭折了。
第二,阿登森林地势险要,装甲部队想要从这里穿行,十分困难,即便穿行通过,也免不了制造出大的动静,这是否会引起法军的注意?法军发现后会不会在沿途设下埋伏?
由此看来,德军一开始否定这个计划,并不是没有道理的。站在整个德国的角度来看,这个计划的风险性还是比较高的,加之德国军方不想承担计划失败后的责任,这也是导致计划难以通过的原因之一。
3、曼施坦因计划最终的结果
1940年5月,气候回暖,曼施坦因在的大力支持下开始了计划的实施。
5月10日,德军飞机轰炸了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一带,将制空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德军整体划分为ABC三个方向,A集团军负责向法国北部要塞进攻,B集团军负责攻打荷兰、比利时,策应A集团军顺利进军法国,C集团军则在马奇诺防线正面佯攻,牵制法军主力部队。
对德军来说计划进展得很顺利。
5月14日,A集团军便已拿下了法国北部防线要塞色当,要塞失守后的法军顿时乱了阵脚。
与此同时,接连攻克荷兰、比利时的B集团军顺利与A集团军汇合,一同向法国中心进发。
6月14日,法军防线彻底崩溃,政府连夜撤离巴黎,这座欧洲古城,被德国收入囊中。
此时的马奇诺防线还在坚守,可面对A、C两大集团军内外夹击,原本坚固的防线转瞬之间就被攻破了。
1940年6月23日,法国宣布投降,这个欧洲军事大国,仅仅撑了2个月,由此可见曼施坦因计划的威力是巨大的。
曼施坦因计划是德国和法国对赌国运的一次较量。
凭借着快速机动的优势,德军让法国人根本来不及反应,倘若法国能看穿德国的意图,在北部要塞色当派遣重兵防守,那么曼施坦因计划是断不可能成功的。
历史没有如果,在1940年的春天,赢得了这场与法国的国运之争,德国的铁骑,将高卢雄鸡死死地踩在了脚底下,一并抹去的,还有德国一战时的耻辱。而曼施坦因,也由此声名大噪,开始了他传奇生涯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