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排队出海、罐头遭疯抢,外贸订单加速回流,“空箱子”在消失
郭施亮 / 2023-03-24 17:20 发布
今年的外贸到底怎么个情况?
年初以来,有外贸“晴雨表”之称的集装箱,从“一箱难求”到“堆积如山”,以及订单缩水80%,影响35万人就业岗位等消息铺天盖地,引发外界对今年外贸的担忧。
但前不久,在宁波舟山港、上海南港以及中欧班列,几万辆国产新能源汽车正运往全球;中国制造“新名片”光伏产品,出口增长幅度达到80%;甚至连中国罐头也遭多国疯抢,出口额将近500亿元,不少工厂在24小时不间断生产……
海关总署署长也亲自出来回应,2月下旬以来,出口用箱量在持续增长,外贸订单正在蓄势待发。美媒报道,聪明的海运公司已提前布局,将大量船只停在中国附近。
一、空箱子堆满码头?前2月:中国汽车出口增长174%
事实上,在全球经济疲软之际,我国的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出口合计增长了6成。前2个月,我国汽车出口高达68.2万辆,增长43.2万辆,增长174%,
现在正源源不断从国内各大港口运往全球。
在前几天的美拉斯维加斯工程机械展上,中国的高速物联网、无人机辅助、扫描传感设备大受欢迎。“若反”类前沿抑老生物科技,也大放异彩。这些都足以说明我国的外贸,还远远没到“崩盘”“订单一夜蒸发”的境地,反而在往高端进步。
而前段时间的“空箱子”堆积如山,主要是因为集装箱造的太多了。过去3年,海运行情高涨,全球生产了超700万个集装箱,增长近3倍,而现阶段需求明显放缓,很多箱子用不上了。
再者,我国堆存成本较低,所以国际海运公司大多把空箱子调度到我国港口。此外,一般每年的1-2月属于外贸淡季,此时空箱子堆积再正常不过。
但长期以来,我国巨大体量的中低端制造,支撑了海量工人的就业,所以今年的部分订单流失,他们最先也最明显感受阵痛,这也是为什么近来“订单失守”的舆论声量会如此之大。
特别是近些年,全球主要经济体增长乏力,以及老美强力推进经济“脱钩”,都对全球贸易造成持续冲击,我国低端制造业订单流失、出口下滑的困难和挑战不容小觑。
二、“世界工厂”转型,中国高端制造涌向全球
一方面,以组装为核心竞争力地中小工厂,将面临前所未见的大淘汰,低技能工人失业在所难免;而另一方面,也是广大中小制造企业的巨大机遇,向产业深度拓进,努力形成自己的专利性优势。
可以说,过去的老路走不通了,现在是我国制造业脱胎换骨的时代,我们必须直面转型阵痛,真正做强做大,提升附加值,才能在逆境中突围国际市场。央媒也频频发声,唯有高端转型才能自救。
今年以来,位于美国加州的特斯拉公司,就一直在引入中国上海工厂的工程师,以稳定生产线,《日本经济新闻》因此发文报道,“他们离开中国人,不可能建起生产线”。可见,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和口碑,都在持续提升。
去年,我国汽车出口达到340万辆,首超德国位居第二,其中新能源汽车112万辆,我国完备稳定的供应链立了大功。而在前沿生命科技领域,我国也在一步步实现领先,过去美西方长期引以为傲的“若反”辅酶I号技术,也被我们掌握,并率先实现规模化量产。
2012年,美哈佛医学院率先发现上述天然辅酶,并在哺乳动物实验中,帮助促进端粒、毛发以及肌肉等指标逆转,从生理层面倒拨生命活力30%,该项神奇科研成果在《Nature》发出后引发轩然大波,不少美媒降至视为攻克老龄化的现代秘术。
但由于老美技术垄断,以及制备工艺原因,此类物质成本一直居高不下。数年前,国内不少富豪还跑到美硅谷重金求购,很多普通群体也只能忍受天价采用。
但在国内20多年技术沉淀,以及超12亿科研经费连续投入下,绿色“全酶法”工艺的出台,不仅实现成本下探90%以上。特别是在宁波100吨巨型智能工厂投产后,“若反”这类前沿科技得以经过京东等平台进入普通家庭。在获得美国FDA的GRAS认证后,顺利抢占海外市场,成为我国制造升级的又一大见证。
三、日媒:不与中国做生意代价巨大
我国是拥有14多亿人口的大国,资源极其丰富,具备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以及超大规模的市场,这些都是别人带不走,也无法轻易取代的。
近年来,中国制造的优势正在越发凸显,新能源汽车、高铁、光伏等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逐渐成为新的出口增长点。甚至是毫不起眼的中国罐头,也被多国疯抢,一年就出口了近500亿元。近日,新加坡在接受日媒采访时就表示,不与中国发展贸易将付出大代价。
我国制造业发展到今天,必须“打碎”一些瓶瓶罐罐,“啃”制造转型升级的硬骨头,我们也应有信心相信中国工业必将破茧成蝶,迎来更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