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至暗已过,A股能否再创新高?
星图金融研究院 / 2023-02-01 12:00 发布
本周A股三大指数整体高开低走。截至1月31日收盘,周内上证指数跌0.28%,盘中一度突破3300点,深证成指涨0.17%,创业板指跌0.20%。两市成交额日均较节前放量接近万亿。盘面上,首个交易日汽车、国防军工、计算机领涨,部分消费板块节前预期已过,故节后并不强势,第二个交易日北交所概念股受做市商制度施行在即所以表现较好。两市日均超3000只个股上涨,赚钱效应较好。
国家统计局公布2022年全年以及12月份经济数据,总体看单月边际改善,尤其是地产领域。Q4虽然受到疫情的影响但是依旧顶住压力实现2.9%的超预期增长,全年GDP跨上新台阶达到120万亿的高度;地方上31省市也已公布2022年GDP成绩单,都在企稳回升。预计2023年会进一步复苏。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我国人口增长首次出现下滑和负增长。
海外方面,美国公布12月PPI数据,同比上扬6.2%,美联储提供放缓加息的空间仍不宽裕,部分美联储官员倾向于将终端利率提升至5.25%以上,同时也表示2025年通胀率才有可能降至美联储2%的目标。不过美联储两位官员重申支持加息25个基点,步长和市场预测一致。
2023年开年各项数据恢复的相当好。旅游住宿、电影、出行客流等消费行业均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成左右,对市场信心的恢复有极大的利好作用。此外北美、欧洲多项数据超出预期,全球衰退预期降温,且部分国家暂停加息,外围环境趋好。1月PMI指数重回扩张区间,我国经济恢复的内外环境改善极大。
本文逻辑:
一、投资展望
二、节前市场回顾
三、市场资金动向
四、市场温度
五、财经日历
六、其他热点事件评述
一
投资展望
(一)A股市场
节前A股三大指数在节前外资的助推下持续收阳,而且力度加大,虽然交易量并没有回升多少,但上涨的主要是周期价值股,包括券商、有色、钢铁、石油石化等。各大指数都连续多日稳稳地站在半年线上方,可以说迎来了一波小牛市,大部分资金也都是“持股过节”。尤其是北向资金在“买买买”的情况下1月份的净买入已超过2022年全年的净买额,带动A股持续上行。疫情方面,1月25日,中疾控发布的情况显示在2022年12月22日前后,全国新冠感染人数、发热门诊诊疗人数达到峰值。核酸检测结果方面,2022年12月9日以来,各省份报告人群核酸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阳性人数12月22日达到高峰(694万)后逐步下降,2023年1月23日降至最低1.5万;检测阳性率12月25日(29.2%)达高峰后逐步下降,1月23日降低到5.5%。虽然疫情二次达峰没有到来,但也不应放松警惕。
节前多地首套房贷利率开启动态调整、带押过户模式开始施行,支持刚性住房需求,上海银保监局2023年工作会议也表示要引导金融资源向重点领域倾斜,促进金融与房地产正常循环,工信部则对新能源汽车再次做出布局。具体来看以下三条线可持续可关注:
(1)政策推动下有望在多个领域持续渗透的机器人企业,并且物流、大数据、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也有机会受益。工信部等十七部门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计划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机器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聚焦10大应用重点领域,包括能源基建、商贸物流、医疗健康、养老服务等领域。推动5G、机器视觉、导航、传感、运动控制、机器学习、大数据等技术融合应用。促进经济发展和民生领域的数字化、智慧化转型。
(2)春节期间泛消费领域迎来旺季,包括传媒、酒类、出行、住宿餐饮、零售、农林牧渔等。春节期间各项数据恢复速度较快。截至1月27日,旅行社及相关服务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3倍,已恢复至2019年春节假期的80.7%;国内旅游出游人次同比增长23.1%,恢复至2019年春节假日同期的88.6%,国内旅游收入同比增加30.0%,恢复至2019年春节假日同期的73.1%;2023年春节档电影票房同比增长11.89%至67.58亿元,位列同档期影史第二;全国铁路发送旅客同比增长57.0%,恢复至2019年的83.1%。对于2023年消费方面迎来“开门红”,也有助于恢复市场信心。此外1月28日召开常务会议指出,要针对需求不足的突出矛盾,乘势推动消费加快恢复成为经济主拉动力,推动帮扶生活服务业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促进汽车等大宗消费政策全面落地。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促消费活动,促进接触型消费加快恢复。合理增加消费信贷。
(3)持续关注政策和高频数据边际改善的房地产板块。从12月份国民经济来看,房地产的各项指标降幅都在收窄,比如房地产投资降幅,环比收窄了7.7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到位资金、房屋新开工面积等指标降幅也有不同程度的收窄。而我国仍然处在城镇化持续发展阶段,且在近日,18个部门印发《关于推动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融入新型城镇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今后将推动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融入新型城镇化。1月28日国常会提出要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做好保交楼工作,央行、上海、广东、深交所均有所表示。可以说在供需两方面都在进行政策调整,有助于建立健康的房地产市场。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房地产板块在节前已止跌企稳,可见市场信心有所恢复。
(二)2022年及Q4国内经济数据简评
节前国内公布了2022年以及Q4国民经济数据。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2年Q4和12月经济数据。Q4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实际增长2.9%,全年经济增速为3%。1-12月社零总额43.97万亿元,同比下滑0.2%,12月社零同比-1.8%,前值-5.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1.3%,前值2.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当月同比3.1%,前值0.7%。
总体来看,Q4在GDP方面同比增速好于市场一致预期。从主要指标看,12月服务业、投资、地产、消费都有一定边际改善。主要在于此前稳经济一揽子经济政策措施实施效果显现,全年的投资项目集中在年底纳统以及疫情达峰在政策调整下对需求端的影响大大减弱,医药和汽车消费高出预期,也进一步带动社零增速好于预期。
地产方面,单月改善,全年依旧下滑。2022年1-12月房地产销售面积、投资额、新开工面积、竣工面积同比增速分别为-24.3%、-10.0%、-39.4%、-15.0%。增速较1-11月分别下降1.0pct、下降0.2pct、下降0.4pct、上升4.0pct。而在12月单月,商品房销售额同比-27.7%,降幅较前值收窄4.6个百分点;销售面积同比-31.5%,降幅较前值收窄1.7个百分点,均有所改善,一来前期财政和政策性金融工具资金下发,二来有低基数的影响。不过去年12月数据来看,销售和投资均仍低迷,且延续至春节假期。根据国金证券的统计,在春节假期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同比回落82%、成交同比远低于国庆假期的-41%;上游投资需求回落幅度超过以往同期,比如钢材表观消费量分别较2019、2022年同期回落8%、10%,玻璃库存显著超过过往同期水平。不过考虑到当前房地产企业信用风险问题已有所缓解、政府在需求端持续发力以及已处于疫情后波峰阶段,2023年新房销售或将在市场预期和需求回暖下逐步修复。
社零方面,同比回升,结构继续调整。餐饮继续下降,不过商品消费降幅收窄。12月处于疫情闯关高峰期,对线下消费影响严重;商品消费中药品和汽车消费增长相对表现强劲,也是社零的主要贡献项。不过药品销售增加是居民应对疫情的正常逻辑,而汽车则是在“新十条”、部分优惠政策及车企优惠活动等多重因素下引导了12月中下旬汽车消费的暴增。但是中邮证券提出2022年中出台的减征部分乘用车车辆购置税政策以及自2010年起实施13年的国家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已在2022年12月31日到期,2023年需求透支的负面影响可能显性。
在展望2023年的经济走势中,中航证券认为全球经济下行,出口仍不乐观,经济复苏的关键在消费和地产的恢复。疫情影响减弱叠加促消费政策不断落地,消费增速有望成为2023年内需增长的重要动力,同时,房地产回落势头减弱,对经济的拖累效应有望降低。预计2023年经济总体修复,全年GDP有望达到4.5%-5%之间。节奏上看,2022年Q2和Q4的低基数,对应2023年Q2和Q3形成同比高点,全年GDP震荡上行。
二
上周市场回顾
(一)A股市场
节前A股收获周度4连阳。节前成长风格明显好于价值风格,中小盘股好于大盘股。而且除了上证50涨幅收窄约1pct外,其余指数涨幅都在扩大,市场看多、信心强烈。其中科创50改善幅度最大,环比+7.3pct,且涨超5.5%大幅领涨所有重要指数,弹性最大;创业板、深证成指涨幅超过上证指数1pct;中证500、国证2000涨幅超过沪深300、上证50。但所有指数涨幅都在1.5%以上。赛道方面信创重新成为节前的主线,计算机、电子、通信涨幅都在3%以上。
从板块来看,节前28个一级板块实现上涨,环比增加7个板块,上涨行情势头重新回暖,赚钱效应不错。涨幅靠前的聚集在信创、上游资源以及制造领域,包括计算机、电子、有色金属、国防军工等,均涨超5%,此外石油石化、钢铁则涨超3.5%。春节前周表现较好的消费领域垫底,食饮、美容领跌,不过跌幅在1%以内,汽车、农林牧渔、商贸零售涨幅也比较靠后。整体来看,节前有19个板块出现改善,环比增加9个板块,18个板块连续收涨,A股行情较强。
本周首个交易日18个一级板块上涨,相较节前有所缩减。由于成交量环比上一交易日多增3000亿,所以在大盘涨势上依旧有所支撑。商贸零售、煤炭下跌深度较大,超过-1.5%,春节期间的数据并没有形成较大的推动作用。
(二)基金市场
节前各大基金指数继续全部收涨,整体涨幅同春节前周表现基本一致。主要在于内地、港股市场整体表现不错,带动深系基金领涨所有类型的指数,涨幅接近3%。分布较为均衡的中证基金指数则被上系指数拖累,总体涨幅不及深系基金指数,涨幅在1%至2%之间。其余类型基金表现其实也不弱,涨幅都在1%左右。债基走强;货基变化不大。
节前全部类型的基金收涨。股票型基金收益率中枢最高,节前A股、港股表现不错,所以仓位与之高度相关的股基、混基分别涨超2%、1%领涨所有类型的基金;FOF型、QDII型基金环比涨幅收窄,环比-1pct以内,依旧维持正收益;商品型环比+0.78pct,涨幅位居前3,黄金、原油是主要推手。最近一年收益率中枢中除了货币型、债券型基金外其余类型基金都在改善,且幅度都比较大;债券型基金年收益率中枢环比跌幅最大,环比-0.22pct,领跌所有基金;货币型基金变化不大。
节前基金收益率(A/C基金以A类或排名靠前为准,QDII美元/人民币以排名靠前为准)TOP10全部是主动权益型基金。而且由于节前海内外权益市场表现不错,而且信创赛道反弹,所以该类型基金表现靠前。节前整体上各类资产表现出色,所以带动基金整体收益回升至1.34%,环比+0.8pct。从风格上来看,中型基金领涨。节前万家基金旗下的基金收益最高,达到了13.22%,环比+2.73pct,收益率小幅上涨,其余基金在11%以上。
从涨跌幅(A/C基金以A类或排名靠前为准,QDII美元/人民币以排名靠前为准)TOP10中QDII型基金1只,主动权益型基金2只,剩余全部为指数型基金。整体涨幅回升至2.68%,环比+1.58pct。最高涨幅大幅上涨14.98pct至20.93%,为大成基金旗下基金。
三
市场资金动向
(一)A股市场
主力资金节前继续呈现净流入状态,净买入765.77亿元。为连续第4周净买入,当周净买入较前周增加735.05亿元,而且单周净买入规模创2个月以来最大。从申万一级行业来看,流入行业达26个,净流入1078亿元。其中计算机周净流入额超过180亿元,电子、非银金融、有色金属超过100亿元;净流出上,共有5个板块,包括银行、食饮、美容护理、轻工制造、建材,流出量都在10亿元以下。从同花顺主题概念来看,流入多于流出,其中国企改革、芯片、华为等流入均超过100亿元,其余相关金融领域流入量同样靠前,比如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在流出上,电子商务、文化传媒等流出靠前,都在25亿元以上。
北向资金净买入485.16亿元,连续11周净买入,也是近11周买入最多,较前周增加45.19亿元。在春节假期前的14个交易日内,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额达1125亿元,明显超过2022年全年的净买入规模,单月净买入额创下历史新高。主要流入食饮、电子、电力设备、非银金融,都在60亿元以上,有色、医药生物在30亿元以上,公用事业净卖出较多,不过在10亿元以下。概念上华为、芯片分别流入80亿元以上,但在房地产方面的概念上流出较多,总体在20亿元左右。贵州茅台、招商银行、中国中免、隆基绿能、五粮液、宁德时代等居净买额个股前列。
南向资金节前净买入29.46亿港元。其中沪港通净卖出4.68亿港元,深港通净买入34.14亿港元。美团-W、腾讯、中国移动、新东方在线、中国海洋石油等居净买额个股前列。
本周整体上主力资金流入28.1亿,其余方机构(127.5亿)、大户(-28.9亿)、散户(19.6亿),分歧不大。主要流向汽车零部件、消费电子、航空装备等领域,都超过15亿元;证券流出超过15亿元。北向资金净买入287.58亿元,南向资金净卖出125.19亿港元。
(二)基金市场
节前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84.05%,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仓位78.15%,前者环比+3.59pct,后者环比+2.08pct,市场整体环比-4.13pct。整体仓位萎缩,但权益型基金抓住市场机会建仓。
节前开放申购基金67只,涉及汇添富、海通、上银、天弘等31家基金公司。合计602.5亿元,环比小幅减少50亿元。节前申购基金包括14只指数型基金、22只主动权益型基金、14只债券型基金、14只固收+型基金、2只QDII型基金、1只货币型基金。整体来看申购数量和规模变化不大,延续回暖趋势。
四
市场温度
从上市以来分位值来看,节前几大指数估值进一步回升,而且修复力度同样比较大。主要由于节前权益市场表现继续回暖,外资大幅流入。上涨的领域较多,此外2023年已经确定为“复苏年”,叠加海内外一致看好中国资产,市场给予的估值也再度修复,带动核心指数上行。但是中大盘修复力度不够,深证成指、上证指数环比仅+2.5pct左右,其余指数均在4pct-9pct之间,差距较大。不过除上证指数外其余指数估值分位数均来到25%左右及以上;深证成指的估值超过50%。
从上市以来板块分位值来看,截至1月31日收盘,28个板块估值实现上修,估值分位数平均回升2.77pct。机械制造、地产链、泛消费修复力度最大,机械设备、基础化工、计算机、建筑装饰、家电、国防军工环比+6pct以上;预期已过的商贸零售、美容护理估值走低,均回撤超1.2pct;部分上游能源资源估值修复力度依旧较小,平均在+0.73pct左右。板块估值中位数为房地产(22.48%)。
从3年股债性价比来看,截至1月20日,万得全A市盈率倒数与十年期国债(2.92%)的比值为1.91,环比-0.07,而历史均值为1.8,处于近3年的中性位,历史分位值位置处于56.13%(即性价比高于56.13%的时间),环比-6.23pct。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和中证1000的股债性价比历史分位值分别处于61.16%(环比-4.77pct)、59.78%(环比-7.53pct)、40.97%(环比-5.84pct)和71.97%(环比-9.67pct)。较上期来看,整体上投资性价比再次回调,权益市场行情非常好,而10Y国债利率继续上行4BP,配置性价比急剧上升。
五
财经日历
六
其他热点事件评述
(一)外围环境
美国方面,2022年12月PPI环比下降0.5%,为2020年4月以来最大降幅;2022年12月零售销售环比下降1.1%,为2021年12月以来最大降幅。美国节前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为19万人,低于预期和前值。此外根据美国《华尔街日报》15日公布的最新季度调查结果显示,经济学家预计,在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大举加息背景下,美国经济未来一年内或将出现温和衰退。不过美国2022年四季度GDP年化环比增长2.9%,高于市场预期。
欧洲方面,欧元区12月CPI同比增长为9.2%,符合预期。1月综合PMI初值升至50.2,好于预期,也是2022年6月以来该指标首次高于区分扩张与收缩的50%荣枯分水线;1月制造业PMI初值为48.5,为连续7个月低于荣枯线,但收缩步伐进一步明显放缓;1月服务业PMI初值50.7,为去年8月来首次超过荣枯线,高于预期,表明服务业活动亦有所恢复。国家层面,德国2022年通胀率同比增长7.9%,创下1990年两德统一后新高;英国2022年12月CPI同比升10.5%,低于预期;意大利12月调和CPI年率终值为12.3%,符合预期。整体看均已触顶。
亚洲方面,日本12月核心CPI同比上涨4%,符合预期4.00%。韩国2022Q4GDP环比下降0.4%,为2020年第二季度以来首次;全年经济增长2.6%,与市场预期相符。以色列2022年CPI上涨5.3%,涨幅创下自2002年(6.5%)以来最高水平。
地缘政治冲突方面,冲突有进一步升级的趋势。俄国防部17日宣布,俄军将从2023年至2026年进行大规模调整,包括将俄军人数增至150万;德国正式宣布将向提供“豹”式主战坦克。越来越多迹象显示,未来冲突可能将更加激烈和血腥。
(二)国内政治经济环境
政策方面,商务部表示,将着力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支持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扩大二手车流通,建设全国性的二手车信息共享平台。
工信部等十七部门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机器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聚焦10大应用重点领域,突破100种以上机器人创新应用技术及解决方案,推广200个以上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创新应用模式和显著应用成效的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打造一批“机器人+”应用标杆企业,建设批应用体验中心和试验验证中心。推动各行业、各地方结合行业发展阶段和区域发展特色,开展“机器人+”应用创新实践。搭建国际国内交流平台,形成全面推进机器人应用的浓厚氛围。
数据方面,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121020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2021年增长3.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8345亿元,比上年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483164亿元,增长3.8%;第三产业增加值638698亿元,增长2.3%。分季度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8%,二季度增长0.4%,三季度增长3.9%,四季度增长2.9%。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6%。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7.3%,制造业增长3.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0%。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9733亿元,比上年下降0.2%。全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72138亿元,比上年增长5.1%。
根据1月3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0.1%、54.4%和52.9%,分别高于上月3.1个百分点、12.8个百分点和10.3个百分点。我国经济景气水平明显回升。
【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所载信息或所表述意见仅为观点交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专门备注外,本文研究数据由同花顺iFinD提供支持】
本文由“星图金融研究院”原创,作者为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雒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