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国的转折点五国伐齐
黑郁金香 / 2023-01-24 19:46 发布
以下由黑郁金香编摘
第一部分:五国伐齐
公元前284年,燕国联合秦、赵、魏、韩四国共同讨伐齐国,在短时间内攻下齐国70余城,直入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此战对战国整体格局影响巨大,此前实力超群的齐国从此一蹶不振,秦、齐两强东西对峙的格局也转变为秦、赵两国的争锋。
一、苏秦死间
公元前314年,齐宣王趁燕国内乱大举兴兵伐燕,在短时间内攻占燕国都城,并在燕地大肆烧杀抢掠。燕昭王即位后,励精图治,招揽人才,意图振兴燕国,向齐国报仇。一时间,各国才士争先恐后地奔赴燕国,“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趋燕”。但齐强燕弱的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扭转,燕昭王意识到联合其他诸侯国一起伐齐才能增加胜算。在这种情况下,被燕国封为武安君的苏秦自愿前往齐国充当间谍,极力破坏齐国与其他诸侯国的关系。
《孙子兵法》将间谍分为因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5种。苏秦此次所要充当的,便是最危险的“死间”。他要使齐国一步步陷入孤立,最终促成反齐联盟的形成。一旦他暴露身份,必将难逃一死。《孙子兵法》在论证间谍的重要作用时曾指出:“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殷。”在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孙子兵法》中,又在其后增加了一句“燕之兴也,苏秦在齐”,这应当是后世学者所增补,但可反映出苏秦为燕国作出重要贡献。
随着赵国凭借胡服骑射一举崛起,政治格局呈现出秦、齐、赵三强的局面。为此,苏秦最重要的任务便是离间齐国与秦、赵两国的关系,使燕国能够借助秦、赵两国的力量共同对付齐国。
二、反齐联盟
苏秦入齐后,为消耗齐国国力和制造齐国与其他诸侯国的矛盾,极力鼓动齐湣王灭宋。因为一旦齐国吞并宋国,必将使其他诸侯国感到威胁。苏秦指出,宋国为天下交通往来的中心大国,地理位置重要,且拥有工商业大城陶(今山东省定陶区西北),经济发达,因此灭宋可以显著增强齐国力量。苏秦的一席话,使齐湣王明白“与其得百里于燕,不如得十里于宋”。燕国甚至许诺派2万士兵助齐攻宋。尽管此次攻宋未果,但燕国成功争取到齐国的好感,同时将齐国的战略重心逐渐转移到灭宋上来。
就秦齐关系而言,此前两国一直结盟。公元前288年,秦昭襄王自称“西帝”,尊齐湣王为“东帝”,并邀约齐国共同攻打赵国,承诺灭赵后共分赵地。起初,齐湣王接受了“东帝”称号并答允共同伐赵。苏秦为使齐国得罪于秦国,便极力劝说齐湣王背弃与秦国的盟约。于是,齐湣王纳苏秦之议,去帝号,并与赵、燕、韩、魏四国组建反秦联盟,合纵攻秦。不过,齐国对伐秦并不热心,而是希望趁机灭宋。因此,在五国合谋伐秦的同时,齐国于公元前287年派军队攻打宋国,此次攻宋由于魏国拒绝配合而未果,直到公元前286年,齐国终于一举灭宋。
齐国占领宋国后,国力大增,成为赵、魏等国的巨大威胁,秦国也感到不安。同时齐国的多次背约,令秦国十分不满。秦昭襄王表示:“齐王四与寡人约,四欺寡人,必率天下以攻寡人者三,有齐无秦,无齐有秦,必伐之,必亡之!”在秦国的推动下,秦、赵、燕、韩、魏五国反齐联盟最终形成,苏秦实现了既定目标。
三、横扫齐地
齐灭宋引起了其他诸国的仇视与不安;同时,齐国对于本应重点防备的燕国,却因其表面顺从而“虚北地行其兵”,使苏秦笑里藏刀之计初见成效。
公元前284年,当主将乐毅率五国联军杀向齐国之时,齐湣王如梦初醒,已于事无补。苏秦的谋划无疑是成功的。
齐湣王急调齐军主力,以触子为主将,在济水(今山东省济南西北)以西迎击五国联军。战争中,齐湣王昏招迭出,他先是派人斥骂坚守的主将触子,并威胁说,如果不出战就灭其宗族,还会掘开其祖坟。触子心生怨恨,“欲齐军之败”。待战争刚一打响,触子便下令鸣金退兵,士气低落的齐军在联军的猛攻下大败,触子趁乱逃跑,不知所终。齐将达子率领残兵退守秦周(位于齐都临淄西门以西),希望齐湣王多发赏金激励士气,却遭到齐湣王的痛斥:“你们这些残存下来懦弱无能的家伙,还有脸要赏金!”结果齐军再次大败,达子战死,临淄失守,齐湣王逃奔到莒(今山东省莒县附近)。
《孙子兵法》曾详细论述“君之所以患于军者”的几种情况,认为国君如果不懂军事而妄加干涉,只会起到“乱军引胜”的反作用。孙子认为,只有国君给予将领充分的信任和关爱,才能做到“上下同欲”。齐湣王的战前威胁让主将心生怨念而主动求败,其后他的刻薄寡恩进一步打击了己方士气,才是齐军失败的罪魁祸首。
在击破齐军主力后,乐毅独率燕军进入齐都临淄,将齐国财宝礼器全部运往燕国。此后5年时间里,乐毅留在齐国巡行作战,攻下齐国城邑70余座。而齐国仅剩莒和即墨(今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二城作为齐国最后的堡垒。
燕国前所未有的强盛起来。乐毅认为单靠武力,破其城而不能服其心,民心不服,就是全部占领了齐国,也无法巩固。所以他对莒城、即墨采取了围而不攻的方针,对已攻占的地区实行减赋税,废苛政,尊重当地风俗习惯,保护齐国的固有文化,优待地方名流等收 服人心的政策,欲从根本上瓦解齐国。
四、后续
公元前279年,燕昭王死去,太子乐资即位,称燕惠王。燕惠王从做太子时就曾对乐毅有所不满,等他即位后,齐国的田单了解到他与乐毅有矛盾,就对燕国施行反间计,造谣说:“齐国城邑没有攻下的仅只两个城邑罢了。而所以不及早拿下来的原因,听说是乐毅与燕国新即位的国君有怨仇,乐毅断断续续用兵故意拖延时间姑且留在齐国,准备在齐国称王。齐国所担忧的,只怕别的将领来。当时燕惠王本来就已经怀疑乐毅,又受到齐国反间计的挑拨,就派骑劫代替乐毅任将领,并召回乐毅。乐毅心里明白燕惠王派人代替自己是不怀好意的,害怕回国后被杀,便向西去投降了赵国。赵国把观津这个地方封给乐毅,封号叫望诸君。赵国对乐毅十分尊重优宠借此来震动威慑燕国、齐国。
齐国田单后来与骑劫交战,果然设置骗局用计谋迷惑燕军,结果在即墨城下把骑劫的军队打得大败,接着辗转战斗追逐燕军,向北直追到黄河边上,收复了齐国的全部城邑,并且把齐襄王从莒邑迎回都城临淄。燕惠王很后悔派骑劫代替乐毅,致使燕军惨败损兵折将丧失了占领的齐国土地;可是又怨恨乐毅投降赵国,恐怕赵国任用乐毅乘着燕国兵败疲困之机攻打燕国。燕惠王就派人去赵国责备乐毅,同时向他道歉说:“先王把整个燕国委托给将军,将军为燕国战败齐国,替先王报了深仇大恨,天下人没有不震动的,我哪里有一天敢忘记将军的功劳呢!正遇上先王辞世,我本人初即位,是左右人耽误了我。我所以派骑劫代替将军,是因为将军长年在外,风餐露宿,因此召回将军暂且休整一下,也好共商朝政大计。不想将军误听传言,认为跟我有不融洽的地方,就抛弃了燕国而归附赵国。将军从为自己打算那是可以的,可是又怎么对得住先王待将军的一片深情厚意呢?”
为此,乐毅慷慨地写下了著名的《报燕惠王书》,书中针对惠王的无理指责和虚伪粉饰,表明自己对先王的一片忠心,与先王之间的相知相得,驳斥惠王对自己的种种责难、误解,抒发功败垂成的愤慨,并以伍子胥“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的历史教训申明自己不为昏主效愚忠,不学冤鬼屈死,故而出走的抗争精神。于是燕惠王又把乐毅的儿子乐间封为昌国君;而乐毅往来于赵国、燕国之间,与燕国重新交好,燕、赵两国都任用他为客卿。乐毅死于赵国。
第二部分:五国伐齐的赢家
公元前284年,以为上武将,合燕、秦、韩、赵、魏攻齐,攻入临淄,连下七十三城,齐城不下者只有莒和即墨。
齐湣王逃入莒,被淖齿杀死。王孙贾与莒人杀淖齿,立齐湣皇子法章为。
虽然齐襄王用事时,齐国成就复国。而是,自五国伐齐后,齐国一蹶不振,到顶从战国霸主的舞台上撤离。那么着,事故来了,五国伐齐后,谁才是最大的得主?对此,为数不少人的首度反馈是。
但是,实际上,燕国和齐国一样,也没有获得多少雨露。
首届,就燕国来说,纪元284年,乐毅就统领燕国兵马攻占了齐国70多座城池。而是,到了公元前279年,燕军依然没能翻然解决齐国。
在此基础上,相向齐国上下的反抗,燕军同样开销了翻天覆地的力士和财力。公元前279年,燕昭王长逝,燕惠王继位,运用反间计,使得乐毅被废除岗位,燕惠王改派骑劫指代乐毅为将领,乐毅被迫出走。
根据此,田单构造反扑,以“火牛阵”大败燕军,收复沦陷区。经过,燕国在齐国攻占的疆域,下场在乐毅离开后就又还给了齐国。
同时,在田单的反攻长河中,燕军还付出了不小的死伤。据悉此,在笔者看来,五国伐齐后,齐国和燕国可谓两败俱伤,更其是燕国,左不过是报了齐国灭燕之仇,实际上并不及获得甚么雨露。
那么,岔子来了,五国伐齐后,齐国和燕国两败俱伤,真格的的赢家到底是谁?对此,在笔者观看,在五国伐齐后,秦国、楚国、赵国这三个大国,都获得了一定的利益,可谓五国伐齐的真正胜者。
楚国
就楚国的话,楚顷襄王十五年(公元前284年),燕将乐毅破齐都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齐湣王逃亡。他受楚顷襄王命率军救齐,被齐湣王任为齐相。
后淖齿杀齐湣王,夺取了齐国的淮北之地,也即楚国原本想要救齐国的,不过,妇孺皆知着乐毅已经连下70多座城池了,于是楚国改变了笔录,也即对齐国。
在夺取齐国淮北之地的根脚上,楚国还在战国后期歼击了齐国旁边的。故此,在五国伐齐后,楚国差点儿出力较少,却博取了真真切切的功利。
赵国
就赵国来说,公元前288年,欲自立为帝,又恐齐国唱反调,故而便尊齐湣王为东帝,自立为西帝,并预定五国伐赵,划分赵国。
赵国在地理位置上,正好处在秦国和齐国这两个大公国里面,因故,秦昭襄王和并称东西二帝的时候,就准备联手消灭赵国。
当然,归因于等人的谋划,攻打赵国的打算没有实行。但是,不拘怎么着,处在秦齐两个强国以内的赵国,可谓倍感压力,。
因此,在五国伐齐前,赵国和燕国同盟,肯干一呼百应这动。在此地脚上,五国伐齐后,齐国和燕国两败俱伤,自然让赵国坐收打鱼郎之利,归因于齐国、燕国都和赵国接壤,齐国和燕国的衰微,自然后减轻赵国背后的压力,敦促其可以将利害攸关元气放在和秦国的争霸中。
再者,于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带赵军伐齐,长驱铭心刻骨齐境,打下阳晋(今山东郸城县西,本为领地,后属齐)等地,威震公爵,而赵国也随之越居山东六国之首。
和楚国毫无二致,赵国通过夺取齐国疆域,博得了无可争议的恩情。同时,和燕国不同,赵国和楚国可是一直占据着这些城壕,自愧弗如被齐国多回去。
秦国
就秦国以来,也是五国伐齐后的忠实赢家。在五国伐齐前,齐国的通体实力是不输秦国的,特别是齐国兼并宋国后,连秦国都操心自家能不能单独抗衡齐国。
故此,要是不及五国伐齐的话,齐国很可能性会像秦国扳平剪灭六国了。从这一出发点来看,五国伐齐显然为秦国扫清了一统六国的重要绊脚石。
越发关键的是,五国伐齐还导致山东六国离心离德,比如齐国切齿痛恨任何诸侯国,因此在等战役爆发时坐视不理,这任其自然是有利于秦国世界一统的。
综上,五国伐齐后,齐国和燕国两败俱伤,秦国、赵国、楚国这则名堂不小,化为忠实的胜利者。自然,最大的赢家还是秦国,也即五国伐齐的影响,是证件到秦国世界一统的。
或者得天独厚说,在五国伐齐后,赵国和楚国博得的是短期义利,也即占领的幅员,而秦国取得的则是日久天长好处,也即世界一统的早晚。
第三部分:闪电战鼻祖乐毅
公元前284年,济水河边,燕军轻装从简,等待主帅乐毅,乐毅跨上战马,下令,“出发!”燕军浩浩荡荡向临淄进发,乐毅亲率骑兵军团杀向临淄。
两千三百多年后,一名51岁的德国将军率领着他的装甲兵团浩浩荡荡杀进了华沙,用27天就征服了波兰,全世界为之震惊,他就是被称为“闪电战之父”的古德里安。
在德军闪电战的理论下,快速、突袭、分割、包围是闪电战的核心,其重点在于快速破坏敌方指挥系统,让敌军前沿部队陷入混乱,将敌方具有兵力优势的大兵团分割成多个小兵团,再集中我方优势兵力将小兵团包围歼灭,同时占领敌方具有战略精神意义的要地,最终让敌方放弃抵抗,从而获得胜利。其重点不在于要占领多少土地多少城市歼灭多少敌人,打破了之前一战那种步步为营的战略思想。
但古德里安的闪电战真的是前无古人么?看看乐毅在两千多年前是怎么玩这一招的吧。
(一)兵贵神速
燕军快速突进,轻装从简,重装备能不带就不带,什么攻城器械辎重粮草统统留在了济西,一路上不攻城不略地,燕军各部快速向临淄方向集结。
最先到达临淄的是骑兵军团,此时燕军的步兵早已被甩在了后面,乐毅命令骑兵每天绕着临淄城外围跑,再命令一部分骑兵每天夜出昼归,白天从大道回到燕军大营,用疑兵之计让齐军认为燕军主力已到源源不断到达,齐军细作报告达子,燕军每天都有数万骑兵到来,达子等众将唏嘘不已。
此时临淄外围的守军都是济西溃逃回来的军队,残兵败将士气低落,而这时候达子派往临淄城面见齐闵王的使者也回来了,众将士见到使者回来,都以为齐闵王的赏赐来了,但他们失望了。齐闵王小气的要死,国家都要亡了居然还一毛不拔,这种人还值得为他卖命么?
他们又听说燕军大营的骑兵源源不断的到来,在济西之战时被燕赵骑兵支配的恐惧涌上心头,各种神兵天降骑兵不可战胜之类的流言在齐军军营散布开来,连续几天,齐军军营都有士兵开小差。
这时候的临淄城里也流言纷纷,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开始收拾细软举家外逃,齐闵王下令封堵城门严禁临淄居民向外逃窜,这反而引起了城中居民更大的恐慌,偷盗、抢劫事件不断发生,逐渐演变成了小规模的骚乱,齐闵王下令镇压,反而引来更大规模的骚乱,临淄城中乱作一团。
首先坐不住的是齐闵王,他要求达子主动出击,击退临淄外围的燕军,缓解临淄城的压力,主帅达子也坐不住了,部队士气越来越低落,逃兵越来越多,开始还能抓回来几个,后面连出去抓逃兵的士兵自己都跑了,再这么下去,整个军营就要跑空了。
(二)突袭
下达战书,达子亲自率领齐技击为中军,列阵出营,到达燕军大帐前,却不见燕军踪影,“难道燕军已经撤了?”
达子等诸将疑惑不已,正打算派人前往燕军大营探查,这时只感觉地动山摇,马蹄声由远及近从两翼传来,再看军阵两翼不远处的山谷,烟尘飞舞,燕军骑兵军团分做两部,采用锥形阵法对齐军战阵的两个侧翼展开冲击。
达子大喊:“不好!”
话音未落,燕军展开第一轮骑射,中箭的齐军士兵纷纷倒地,再射第二轮本就士气低下的齐军士兵呆不住了,又一次溃逃开始了,达子中军的齐技击不愧为精锐,这种情况下并没有慌乱,保持住队形迎击燕军骑兵的冲击。
达子率领齐技击与燕国骑兵展开战斗,虽然齐技击是精锐,但终究还是士气低下的残兵,经不住燕国骑兵军团连续的冲击,加上士气低落,很快被围歼,主帅达子力战而死,他用我们认为的愚忠回报了齐国和狂傲的齐闵王,真正做到了君负我而我不负君。
燕国骑兵军团大显神威,临淄外围防守全线崩溃,此时燕军的步兵也急行军到达临淄,临淄城就在燕军的眼前。
(三)混乱的临淄城
外围防守全线崩溃,消息传来,临淄陷入比之前更混乱的状态,齐闵王明白,齐军精锐已经消耗殆尽,原本就已经不多的守城部队已经不可能再抵抗得住燕军的进攻,趁着燕军还没有完成对临淄城的合围,齐闵王首先带领亲随逃离了临淄。
国君跑了,临淄大局无人主持,百姓也都纷纷向城外逃去,人口众多的临淄城街道上挤满了逃窜的人流、马车,男人的嘶吼声、妇女的叫喊声、小孩的哭闹声混成一片,摩肩接踵皆为逃难,早就没有了什么交通秩序可言,各家逃难的马车也飞奔不起来,互相挤在一起,车轴头,车轴头也就是车轴两端的,挤在一起互相摩擦,而木质的车轴头这么摩擦一下就坏了,坏在路上的马车一辆接着一辆。
在临淄不远的安平城也是如此,这样混乱的环境中却有几辆马车毫发无损的出了安平城,一路向即墨逃去,原来这几辆马车在车轴头部包上了铁皮,结实耐摩擦,所以能够毫发无伤的从安平跑出来,这几辆车的主人最后成了齐国翻盘的决定因素,没错,他就是田单。
(四)入城
田单从安平出逃后没多久,燕军完成了对临淄及周边几座城池的合围,齐闵王已逃,临淄城中守军没了主心骨,燕军不费什么力气很快就破城,乐毅完成了战国史上的一次神作。
燕军进城,乐毅下令,禁止劫掠百姓,起初还有几个敢于违抗命令作乱的,但被乐毅杀鸡儆猴之后部队也都安顿下来了,同时乐毅降低了齐闵王在时收取的高额赋税,革除齐国苛刻的法令,恢复姜姓齐国时良好的传统,就这样,临淄很快恢复了以往的秩序。
乐毅带着部队来到齐国的宫殿和宗庙,将储藏在宫殿中的宝物和齐国用于祭祀的重器打包,派出车队运回燕国给燕昭王。
(五)封赏
燕昭王初次得知乐毅要率领燕军攻打临淄时,心情忐忑不安,连日来一直睡不好觉。终于乐毅率军攻破临淄的消息传来,燕昭王大喜,甚至喜极而泣,三十年了,我燕国的大仇终于得报,寡人此生无憾,此时的燕昭王已经51岁了。
燕昭王起驾,不顾舟车劳顿亲自前往济水河边的燕军大营,乐毅听说燕昭王前来,从临淄赶到济西大营。
燕昭王祭奠战死的将士,令人回国抚恤他们的家属,同时将齐国的缴获拿出一大半,大行封赏,升职的升职,加薪的加薪,奖金也给得毫不吝啬,乐毅封为昌国君,继续在齐地领兵攻打齐国剩下的城市。
(六)闪电战鼻祖
纵观乐毅此次攻打临淄,完全体现了闪电战的特点,首先利用骑兵的速度优势,放弃没有战略意义的城市据点,快速突击到临淄,突袭、分割、包围、歼灭临淄城外的守军,而后拿下防线崩溃的临淄城,破城之后采用心理战,废除齐闵王的苛政,成功安抚了百姓。
两千三百年后,德国用乐毅这几招突袭华沙,巴黎,阿姆斯特丹、哥本哈根、斯德哥尔摩等一众欧洲城市,横扫了整个欧洲,古德里安有没有研究过乐毅我不知道,但乐毅首创的这种战法改变了战国时既有的战术,可以说是闪电战的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