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泪目:封控期间读到孔子落难时的“三问”
洪榕 / 2023-01-02 22:27 发布
教育之难,自古有之,传播洪攻略任重道远
封控期间读到《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的孔子落难时的“三问”,感触很深,教育之难,自古有之。
春秋时期,孔子受楚昭王的邀请携众弟子前往楚国,在行至陈国和蔡国的边界处时,陈、蔡两国的大夫怕孔子去了楚国得到重用,威胁自己的国家,就发兵把孔子等人围困起来,史称“陈蔡之厄”。这次围困时间很长,把孔子他们随身带的粮食都给耗光了,孔子及其弟子们行动不得,缺粮断炊,随行者纷纷病倒。
而在这样的困境下,孔子依旧坚持为弟子们传道讲学,奏乐声不止。一众弟子心中也有些不快,于是孔子叫来子路、子贡和颜回询问他们对于自己所行的“道”的看法。
第一个被召见的是子路,子路这个人头脑有点简单,以身强体壮出名,平日里会充当孔子的保镖,对老师是一片忠心,但是心直口快,有一说一。
孔子问子路,《诗经》里面说,‘有个动物,它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在野外走来走去,没有方向’。这不就是说我嘛!你说,是我的治国理念不对吗?要不然为什么会落到今天这个地步?
子路可能平日里也想过这个问题,他脱口而出,老师,可能是我们平时里对人民的仁德不够,他们才会不信任我们。要不然就是我们的智慧不够,没有能力化解困难,才会被人困在这里,出不去的。
孔子拍了拍子路的肩膀,孩子,有可能是你说的这个原因。可话又说回来,如果仁德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那么早年间的伯夷和叔齐两位贤人就不会饿死了;如果智慧能化解一切困难,那商朝的比干也就不会被纣王挖走心了。
子路用力的点了点头,转身出去了,子贡接着进了孔子的屋。
子贡是出了名的聪明能干,口才一流,善于交际、做生意,跟孔子时不时的就会有思想上的交锋。
孔子问子贡,《诗经》里面说,‘有个动物,它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在野外走来走去,没有方向’。这和我现在的处境何其相似!我的治国理念没有问题吧!为什么会落到今天这个地步?
子贡略加思索,老师,您的主张没有错,是您的思想理念太伟大了,以现在天下人的悟性,他们没法理解您的理念。你何不把要求标准降低一点,这样应该就会有人接受了。
孔子凝视子贡片刻说。
一个好的农民可以种下庄稼,却没法保证得到丰收;一个优秀的工匠具备高超的技艺,也不能确保每一件作品都完美。我提出合理的治国之道,告诉他们该如何执掌政权、统筹国家、治理社会,也是没办法让所有的人都接受的。
现在让我不坚持自己的真实主张,却降低标准来求着让别人接受,你的志向也太不远大了!
子贡有点尴尬,行了个礼出去了,颜回接着进来了。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平日里和孔子很是心意相通,两个人的共同语言非常多。
孔子问颜回,《诗经》里面说,‘有个动物,它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在野外走来走去,没有方向’。我现在就是这样了!我的治国理念错了吗!为什么会落到这般田地?
颜回很认真的回答,老师,您的理念太伟大了,这是天下人不能接受的原因。可就算这样,您还是要坚持下去,不被接受有什么关系,这一点也不影响您的君子本色。
您有这么伟大的主张而不去推广,这是我们的耻辱,您的主张不被人接受,这是拥有国家人的耻辱,您的主张不被接受,对您来说并不是伤害,不被接受更能彰显您沧海横流中的君子本色!
孔子笑了说,就知道你小子理解我,以后你要是发了财,我愿意去给你当管家!
虽然孔子这么欣赏颜回,那么斥责子贡,他还是人用其才,派口才一流的子贡去楚国求救,楚昭王亲自带兵前来,这场危难得以化解。
孔子传播的是治国之道,其难度之大好理解,但我们推广的是投资小道,竟然也如此之难……谁能说说其中真正缘由?
附:《史记.孔子世家 》原文节选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 “诗云: ‘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
子路曰: “意者吾未仁耶! 人之不我信也; 意者吾未知耶! 人之不我行也。”
孔子曰: “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智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
孔子曰: “赐,诗云: ‘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
子贡曰: “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
孔子曰: “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其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
孔子曰: “回,诗云: ‘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
颜回曰: “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孔子欣然而笑曰: “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