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互联网的黎明静悄悄
辉常观察 / 2022-12-13 10:28 发布
文/孟永辉
提及消费互联网,我们总是会用「疯长」、「躁动」、「狂热」、「癫狂」等字眼来形容。之所以如此,除了和消费互联网玩家们浮躁的心理有关之外,它更多地体现出来的是,消费互联网本身的内在发展逻辑。然而,消费互联网的这样一种发展状态,并不能够持续太久,等到支撑它的资本和流量的红利不再,一切都开始回归沉寂。
当互联网时代渐行渐远,告别消费互联网式的发展状态、模式和方法,找到一种全新的、可持续的发展状态、模式和方法,成为越来越多玩家们的新选择。于是,我们看到了以产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物种的衍生和出现,随之而来的,便是产业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无论是对业已在消费互联网时代功成名就的互联网巨头们而言,还是对在消费互联网时代略显落伍的传统产业玩家们来讲,产业互联网几乎都成了它们新的发展方向。
尽管有如此多的玩家参与其中,尽管有如此多的资本现身于此,但是,我们却丝毫看不到了消费互联网式的略显燥热的发展状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比消费互联网时代要冷静得多,理性得多的发展状态。纵然是在产业互联网时代业已进行得如火如荼的当下,我们依然可以用「静悄悄」来形容这样一种状态。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这样一种「静悄悄」的发展状态,或许终将持续,它或许注定会成为产业互联网时代的「主题词」。
一
如果一定要寻找产业互联网时代这样一种「静悄悄」的发展状态的内在原因,「不再消费互联网化」,或许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当产业互联网,不再消费互联网化,它所呈现出来的状态,必然是一种完全与消费互联网不同的发展状态,否则的话,它同样会再度踏入到产业互联网的河流里。所谓的产业互联网,也必然会沦为消费互联网的外衣。
让我们再一次回到那个消费互联网依然狂热的年代吧。
那个时候,几乎所有的玩家都在做各式各样的平台,几乎都在将人们所有的需求全部都转移到线上。从购物到出行,从健身到健康,从住宿到旅游,无一不是如此。说到底,玩家们还是想要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获取流量,进而收割流量,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在资本的加持与鼓动之下,这样一种本来就已经非常狂热的发展状态,更是有了进一步地放大和驱动,并最终造就了一个「万物即可互联网」时代的来临。
然而,流量并不是万能的,更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等到流量的红利不再,等到资本的作用开始失效,这样一种略显癫狂的发展状态,便开始遭遇困境和难题。平台不再万能,资本不再万能,流量也不再万能。
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们看到的是,以阿里、腾讯为代表的头部玩家们开始将关注的焦点聚焦在了新的领域里。特别是那些它们在消费互联网时代无暇顾及的产业端。产业互联网,便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诞生的。
同消费互联网对于流量的极端依赖不同,产业互联网更多地关注的是,对于以产业端为主导的留量的赋能和改造。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消费互联网式的以规模和效率为主导的发展模式不再奏效。深度参与到产业的实际运行过程当中,不断地去改造产业,满足流量业已改变的新需求,以获得新的供求平衡的新机会,成为了产业互联网时代的主题。
在这个过程当中,真正考验玩家们的是,对于以产业为主体的留量进行赋能和改造的能力。如果无法对它们进行赋能和改造,新的供给便不会出现,纵然是有再多的资本,纵然是有再领先的模式,纵然是有规模再庞大的流量,几乎都是难以持续的。
说到底,还是由产业互联网的底层商业模式所决定的。
如果我们将消费互联网看成是一种由互联网所主导的外在力量所达成的供求两端的对接的话,那么,产业互联网则是一种由数字技术所主导的内部力量所达成的供求两端的对接和结合。
在消费互联网时代,运营、营销在其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功能和作用;等到了产业互联网时代,赋能、改造,特别是那些可以给产品和服务带来改变的赋能、改造,则扮演着相当重要的功能和作用。
在这样一个时代,真正考验玩家们的不再是获取流量、转化流量的能力,而是更多地考验的是玩家们改造和赋能产业的能力,并且衍生出新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说到底,还是有新的供给端的产生。这个时候,谁能够深度赋能和改造产业,谁能够衍生出新的产品和服务,谁能够实现供求两端的再度融合,谁就是产业互联网时代的主导者。
二
于是,产业互联网的玩家们不再借助提高声量的方式来吸引流量的关注,进而来获得流量,而是开始通过自身与产业的深度结合,通过自身对于产业的深度改造,寻求新的发展突破口。如果我们我们将消费互联网时代的玩家们的发展看成是「抬起头」的发展状态的话,那么,现在的产业互联网的玩家们,更多地呈现出来的是「俯下身」的发展状态。
所谓的「俯下身」,就是要将关注的焦点聚焦在对于新技术、新模式的研发、探索与实践上。我们看到的,以阿里、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们对于底层新技术的关注,对于新商业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几乎都是这样一种「俯下身」的发展状态的直接体现。当产业互联网的玩家们开始「俯下身」,开始扎根到产业的田野里,它所呈现出来的状态,便是「静悄悄」的发展状态。
然而,我们需要看到的是,尽管产业互联网的声量是「静悄悄」的,但是,它对于产业的改造和改变,并不是「静悄悄」的。可以说,在产业互联网时代,我们在一年内所见的产业的改变,要比消费互联网时代五年所见的产业的改变都要大。因此,如果我们一定要给产业互联网一个定义的话,它更像是一个产业发生大变革,大改变的时代。
对于任何一个想要在产业互联网时代有所作为的玩家们来讲,只有真正将改造产业,改变产业当成是「试金石」,而不是仅仅只是停留在流量的迷梦里,才是真正确保它们可以在产业互联网时代取胜的关键所在。说到底,还是要不断地强化自身对于产业赋能和改造的能力,还是要不断地增加自身的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的能力,还是要不断地挖掘新模式的变现与落地的能力。
当玩家们将关注的焦点聚焦在此的话,它们更多地呈现出来的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发展状态,更多地呈现出来的是一种内敛的发展状态,于是,「静悄悄」,便成为了产业互联网时代的主要表现形态。
需要明确的是,尽管产业互联网的黎明是「静悄悄」的,但是,并不代表它的发展是停滞不前的。它更多地呈现出来的是一种发展模式的改变,它更多地呈现出来的是一种发展思路的改变。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或许才能真正把握产业互联网的真正内涵和意义。
结语
产业互联网的黎明静悄悄。
这样一种「静悄悄」,或许将会伴随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始终。从本质上来看,这是由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内在发展规律所决定的。认识这一点,我们才能真正把握产业互联网的内涵和意义,我们才能真正跳出消费互联网的发展怪圈。
—完—
作者:孟永辉,资深撰稿人,专栏作者,战略咨询顾问。长期专注行业研究,提供深度思考与行业观察信息。支持保留作者来源的分享,转载请保留作者版权信息,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