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柴孝伟

买进就值,越来越值,时享价...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


桂浩明

申万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宋清辉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官方账号...


banner

banner

优质技术企业,盛弘股份:纯正的储能逆变器,电力电子多点开花

老范说评   / 2022-10-20 09:19 发布

1. 公司基本情况:优质电力电子技术企业

2007 年成立,聚焦电力电子,主要涉猎储能逆变器(含系统)、充电桩、工业配套电源和电池设备。

深圳市盛弘电气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7 年,2017 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公司是全球领先的能源互联网核心电力设备及解决方案提供商,业务主要聚焦于工业配套电源、新能源电能变换设备、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电池化成与检测设备,为客户提供从新品研发、生产制造到销售服务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1.1. 股权结构:实际控制人专业出身,行业工作经验丰富

公司实控人方兴专业出身,创建盛弘前已有近十年电气行业的技术研发经验。

公司董事长方兴西安交通大学硕士毕业后,1994 年至 2000 年曾就职于宝洁(广州)有限公司;2000 年 6 月至 2007 年 6 月就职于捷普电子(广州)有限公司,领导核心的业务运营部门;在创建盛弘前已有近十年的电气行业工作经验。

公司控股子公司较多,覆盖电池化成、储能微网的生产、研发、销售等多环节。

涉及公司主营业务(生产、研发、销售等环节的)重要子公司包括苏州盛弘、惠州盛弘、西安盛弘、北京盛弘、惠州电源、盛弘储能微网、美国盛弘、澳洲盛弘等。除惠州电源外,其他均为公司全资子公司。美国盛弘系公司于 2016 年在美国设立的全资子公司,澳洲盛弘系美国盛弘于 2021 年在澳大利亚设立的全资子公司。

image.png


1.2. 发展历程:实现电池、电动汽车、储能全覆盖,开拓全球 50+的国家与地区

公司为国内最早进入电能质量行业的企业之一,2008 年成功开发出模块化 APF 产品(Active Power Filter,有源电力滤波器),致力于应用型电力电子技术,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纯净电力解决方案,后全面进入电池化成、电动汽车、储能市场。

从公司发展历程看,公司发展的重要时点包括:

1)2008年,公司推出国内第一款模块化 APF,成为国内首家应用模块化技术制造电能质量产品的企业;

2)2010-2012年相继成立储能微网产品线、电动汽车产品线、电池化成与检测业务线;

3)2015年改制股份有限公司,充电桩产品线爆发式增长。主动式补偿技术电能质量产品出货量稳居全国第一;

4)2017年公司于深圳创业板成功上市;

5)2019年,深圳湾超级办公室、西安盛弘研发基地、苏州/惠州盛弘制造基地接连投入使用。新增智能配电、工业电源等多项业务,加快市场开拓步伐;

6)2021年,公司产品已覆盖到全球 50+的国家与地区,多款产品先后获得 5+家国际权威机构认证。

image.png


1.3. 主要经营业务:专注电力电子技术多年,提供多应用产品方案

专注电力电子技术,从事电力电子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

电力电子技术使用电力电子器件和设备对电能进行变换和控制,将一种形式的电能转换成不同性质、不同用途的电能,以适应各种用电和电能控制的需求,是发电、输配电、用电、储能的关键。

目前主要产品包括工业配套电源、新能源电能变换设备、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电池化成与检测设备等。

公司各类产品的核心技术皆为电力电子技术,运用该核心技术开发出不同种类的产品,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不同电力形式的需求。另外,各类产品均进行了模块化处理,客户面对不同电力电子问题可购置相应模块解决。

image.png



1.4. 主要财务数据:营收利润齐增长,产品结构优化助力利率回升

营业收入方面,21 年公司营收规模 10.21 亿元,5 年 CAGR+22.65%。

公司 2017-2021 年营业收入稳步增长,分别为 4.51/5.31/6.36/7.71/10.21 亿元;同比增速保持稳步提升,2018-2021 年分别为
17.72%/19.69%/21.31%/32.41%。归母净利润保持和营收同步稳步增长。

公司 2022 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实现 5.49 亿元,同比增长 40.84%;实现归母净利润 0.68 亿 元,同比增长 36.21%。

公司 2021 年归母净利润增速下滑,主要原因系战略性投入增加及研发投入成本增加,规模效应较低;为提高公司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公司 21 年研发投入 1.13 亿元,较上年增加 41.17%。2022H1 净利润增速重回增长趋势,主要原因系 21 年资本性开支的规模效应逐渐显现。

image.png


从业务拆分看,22H1 公司营收增速明显上升,主要系:

1)工业配套电源电能:受“十四五”政策影响,高端新材料、半导体等高端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产品需求增加。22H1 营收 2.09 亿元,同比增长 27.5%。

2)电动汽车充电设备充电桩:受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需求刺激,22H1 营收 1.30 亿元,同比增长 54.5%。

3)电池检测及化成设备:受锂电池厂对于各类锂电池的扩产需求影响,22H1 营收 1.03 亿元,同比增长 104.5%。

营收结构方面,21 年储能占比 23.51%, 较 17 年提升近 19%。

工业配套电源业务和电池检测化成设备业务的营收增速加快,其中工业配套电源业务同比增幅由 18 年的-3.21%至 21 年的 47.45%,电池检测化成设备业务同比增幅由 18 年 3.17%至 21 年 44.23%。

电动汽车充电设备和新能源电能变换设备业务的营收占比上升。由于储能需求的不断增长,公司新能源电能变换设备的业务营收占比呈上升趋势,由 17 年的 4.88%上升至 22H1 的 14.75%。

另外,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板块的营收占比 22H1 较 21 年有所增长。公司未来继续围绕四大产品板块进行业务拓展,在此基础上聚焦充电桩(电动汽车充电设备)和储能(新能源电能变换设备)领域。

图 5:公司 2017-2022H1 年营业收入构成(单位:亿元)

图 6:公司 2017-2022H1 年营业收入占比(单位:%)

image.png


毛利方面,22H1 公司综合毛利率 42.68%,略有下滑。

受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影响,2017- 2018 年除工业配套电源外其它业务毛利率均出现下滑,导致综合毛利率持续下降,分别为 49.99%/46.00%。随后 2019-2020 年毛利率稍有回升至 48%左右水平,其后继续下降至 2021 年 43.50%和 2022 年 H1 的 42.68%,受电芯价格上涨影响较大。

工业配套电源毛利率较为稳定,高于公司综合毛利。公司各项业务毛利结构逐渐平衡,新能源电能变换设备毛利占比逐渐增长,由 2017 年 6.74%至 2021 年 19.54%。

image.png


费用方面,优化费用结构,加大研发投入。

公司降低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占比的同时,在研发方面大力投入,建设研发中心。2021 年主要研发投入项目:

1)第三代有源滤波器平台、2)30KW 混合逆变器、3)储能升压逆变一体舱项目、4)22KW 欧标交流充电桩、5)480KW 直流智能功率分配充电机、6)液冷超级充电终端、7)电芯一体化分布式检测系统等。

2022 年继续大力投入研发成本,22H1 研发费用 5750.99 万元,占营业收入的 10.48%。截止 2022 年 6 月 30 日,公司累计已获得授权的有效专利及软件著作权共计 208 件。另外,公司持续优化费用结构,资本性投入的规模效应逐渐向好,进一步稳定公司利润结构。

图 9:公司 2017-22H1 费用率(单位:%) 图 10:公司 2017-22H1 费用构成(单位:%)

image.png


2. 储能板块业务:纯正的工商业储能 PCS,出海正当时

基于电力电子技术积累,积极研发储能产品。

全球各国的能源体系正在快速向低碳化转型,可再生能源规模化运用与常规能源的清洁低碳化将成为能源发展的基本趋势,储能作为风、光等新能源发展的重要环节,正在成为许多国家用于推进碳中和目标进程的关键技术之一,各国政府已提出多项旨在推动储能发展的相关政策。

储能变流器(PCS)的市场需求从 2012 年开始起步。

公司从 2011 年开始运用自身成熟的电子电力技术研发储能相关产品,拥有储能 PCS 的核心技术,同时积极布局海外市场,优质的产品性能获得客户的认可。

近年来公司的储能业务占比逐年提高,21 年跃升为公司第二大业务板块。

未来的储能市场给公司带来发展机遇,根据 CNESA 预测,全球电化学储能装机规模预计 2021-2025 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 57.3%,中国电化学储能装机规模 2021-2025 年复合增速超 56%。

同时,公司针对不同国家地区的安全标准研发符合认证的机型,面向不同国家地区的储能需 求提供灵活高效的储能解决方案。

image.png


2.1. 产品聚焦储能 PCS,布局工商业+电网侧+微电网应用网络

从应用角度来看,储能 PCS 下游主要提供储能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分为表前侧和表后侧应用场景,应用广泛,需求强劲。

按照应用场景划分为功率小于 10KW 的户用、功率段 10KW-250KW 的工商业、功率段 250KW-1MW 的集中式(发电侧、电网侧及微电网)及大于 1MW 的储能电站。

全球范围内储能系统的需求强劲促使储能 PCS 厂商业务开始向下游延伸覆盖系统集成和储能系统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全面的产品及技术服务。

从技术角度来看,储能变流器比光伏逆变器更复杂,除了直流向交流转换外,还需要具备从交流转换为直流、并离网快速切换等功能。同时储能 PCS 还是双向变流器,有充电和放电两个方向的能量控制,因此储能 PCS 技术壁垒相较并网逆变器更高。

业界人士分析,储能 PCS 未来或将会演变成储能最重要的组件,以确保储能技术在向更可靠和可持续的能源系统的演进中发挥其最大价值。

image.png


公司产品包括储能变流器(PCS)、储能系统电气集成及光储一体机,提供工商业储能、电网侧储能及微电网三种使用场景的解决方案。

从功率段来看,公司产品覆盖 30KW-1MW 全功率范围;从应用场景来看,主要涵盖工商业中额定输出功率产品和集中式大额定输出功率产品。

公司主要产品聚焦储能 PCS,针对工商业储能和电网侧储能两个应用领域专门研发不同功率段产品及技术,使产品在对应应用场景下可以达到最优化性能。

储能系统产品通过半集成设计,将电池系统以外的所有设备进行封装及优化设计整体给客 户,电池部分通过外采电芯的形式针对客户不同需求定制对应容量的电池 PACK。

image.png


持续投入研发提升产品性能,满足市场需要。

针对储能 PCS 产品,独创的“积木式”系统可增减任意功率及交直流变换模块,实现交直流混合微网和高度定制化;业内独创的多分支电池输入技术可减少电池串并联,降低电池损耗,同时利用梯次电池为客户降低建设成本。

全球化的思维引领高质量发展。

公司在专注研发的同时放眼全球布局全球,用全球化的思维引领高质量发展。

设立全资子公司美国盛弘和澳洲盛弘开拓海外市场,搭建全球化销售网络。目前公司所有储能产品均通过 UL&TUV 等国际机构认证,满足国内及国际产品标准。

image.png


公司在海内外市场均跻身中国 PCS 提供商前十。

据 CNESA 统计,2021 年中国新增投运的新型储能项目中,装机规模排名前十位的储能 PCS 提供商依次为:上能电气、科华数能、索英电气、南瑞继保、阳光电源、盛弘股份、华自科技、智光储能、汇川技术和许继电气。

全球市场中,公司在 2021 年储能 PCS 出货量排名 Top10 的中国储能 PCS 提供商中位列第六,提供商依次为:阳光电源、科华数能、比亚迪、古瑞瓦特、上能电气、盛弘股份、南瑞继保、汇川技术、索英电气和科士达。按照出货量计算,公司 2021 年占国内储能 PCS 市场份额 7%,较 2020 年维持不变。

image.png


2.2. 业务布局海外,合作关系稳定

公司国内外客户主要为系统集成商、工程服务商、能源管理软件提供商以及电池提供商。公司的储能业务构成中海外占比较多,主要在北美和欧洲地区。公司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进行定制化生产及销售。

2.3. 出海美国,捕捉行业高增长机遇

全球化布局帮助公司更快捕捉市场机遇。

欧美市场相比国内市场发展更为成熟,公司以多年的储能项目经验、客户的积累以及对行业的理解,透过与海外优质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市场上尤其海外市场积累了很好的基础。

虽然更多储能变流器厂商进入海外市场加剧竞争,但因海外储能的产品认证周期长,费用高,相对于一些新进入的厂商,公司同样具有一定的优势。

全球新型储能市场加速增长,美中欧引领发展。

根据 CNESA 发布的《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2)》的相关统计,截止 2021 年底,全球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为 25.4GW,同比增长 67.7%。

新增投运规模达 10.2GW,是 2020 年新增投运规模的 2.2 倍,同比增长 117%,其中美国、中国和欧洲引领全球储能市场的发展,合计占全球市场 80%。

2021 年美国新增储能项目规模首次突破 3GW,是 2020 年同期的 2.5 倍;其中 88%装机份额来自表前应用,以电源侧光储项目、独立储能电站为主。

图 15:2021年全球新型储能市场累计装机规模(单位:MW)

图 16:2021年全球新增投运新型储能地区分布

image.png


美国市场需求强劲,出海正当时。

美国《通胀削减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以 下简称 IRA)于 2022 年 8 月 16 日正式生效。IRA 拟将投入近一半的预算(约 3690 亿美 元)至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领域,预计与现行政策结合可推动 2030 年排放水平在 2005 年的基础上降低 41%到 44%。

IRA 纳入的独立储能税收抵免(ITC)相当于将设备采购的投资成本降低 30%左右,提高了表前市场参与者的利润空间,Wood Mackenzie 预测独立储能 ITC 可在未来五年内将储能市场规模扩展 20%-25%;另外,IRA 对于新能源车行业的刺激大幅增加了表后市场规模。

Stem 认为,目前市场可能仍然低估了 IRA 的影响,IRA 将进一步推动美国新能源和储能市场的需求。

据 Stem 和 Wood Mackenzie 测算,美国表前储能市场 2022-2025 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 58%,表后储能市场 2022-2025 年复合增长率将达 51%。

image.png


3. 充电桩业务:国内格局优化+商用需求释放,海外带来新增量

3.1. 产品主打直流快充,应用场景扩充非民用车企

基于谐波治理技术储备,进军充电桩业务。

基于自身技术储备,公司于 2011 年研制推出电动汽车充电桩模块,用于对电动汽车蓄电池充电,同时能够有效治理谐波,是进入该市场较早的厂商之一,基于技术储备及研发的前瞻性,在 2015 年国内电动汽车及配套充电桩市场需求迎来快速增长,公司能够向市场推出技术成熟和竞争力较强的充电桩产品。

公司生产的直流充电桩,采用有源 APFC 技术进行谐波治理和无功补偿,使得系统效率达到 95%以上,功率因数达到 0.99,谐波电流总畸变率降低到 5%以下,无需安装额外的电能治理设备即可保证充电站的使用安全。

产品主打直流快充,针对不同场景推出差异化产品。

公司的充电桩产品以直流快充为主,直流充电桩主要有 160KW、240KW、480KW 三类:

1)160KW 直流充电桩主要针对普通运营场景设计,适用于住宅小区、办公区、大型商场、娱乐场所等;

2)240KW 直流充电桩根据大功率充电场景设计,能够满足大容量、高续航电动汽车的快速充电需求;

3)480KW 直流充电堆针对车型功率复杂的运营场景设计,功率分配更智能。

交流 7kW 充电桩主要针对小区、商业地产、私人专用等使用场景,支持壁挂式安装与立柱式安装,可以灵活布置在不同区域。

公司针对专用充电站、商业地产、停车场、小区住宅等不同场景提供对应的充电解决方案,以定制化的服务,满足客户的实际使用需求。

image.png


前期以优质产品聚焦运营商和整车厂,充电桩业务实现快速发展。前期公司主要客户为运营商和整车厂,主要客户包括特锐德、普瑞特、华商三优、前海中电、罗宾森等。

我 们认为公司充电桩业务快速发展的原因主要包括:

1)公司在电动汽车充电桩市场增长前积累了成熟的技术为业务快速增长奠定了基础,向市场推出技术成熟和竞争力较强的充电桩产品;

2)充电桩产品性能优越,符合市场需求,对专用充电站、商业地产、停车场、小区住宅等不同场景提供对应的充电解决方案,且产品安全保护全、系统稳定高、环境适应强、安规标准严。

新能源商用车市场高速增长,公司产品策略清晰,有望开启商用市场。国内商用车市场也逐步向新能源转型,新能源商用车销量在近两年高速增长,22 年 1-8 月较去年同期增长 82%,其中主要增量来自纯电动商用车。

针对商用车的需求,公司商用直流充电桩还专门针对大功率重型车的充电场景开发了并充模式,对于大型车辆可启动并充模式加快充电速度,易上手操作设计,并解决重卡充电因温升导致降速问题,便于司机迅速充满继续上路,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更加利于公司开拓商用车充电市场。

图 20:国内新能源商用车销量(单位:万辆) 图 21:商用车充电需求

image.png


3.2. 国内市场至暗时刻已过,拐点将至

复盘国内充电桩行业的发展,16 年以来可以主要划分为两个阶段:

1)扩张&洗牌期:2015 年发改委、工信部等颁布《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 年)》提出到 2020 年,新增集中式充换电站超过 1.2 万座,分散式充电桩超过 480 万个,大规模的投资建设开启,各企业跑马圈地,由于扩张太快、建设标准出现问题等原因,18 年后开始增速放缓,行业竞争加剧开始洗牌;

2)关键发展期:经过洗牌期后,市场逐渐成熟,部分企业开始盈利。2020 年充电桩被正式纳入新基建,国家重视程度加大,在新能源车高增长的需求下以及新一轮政策指导作用下,充电桩发展新通道开启,迎来新机遇。

image.png


19-20 增速放缓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1)新能源车补贴退坡。私人充电桩多为随车配建,19-20 年由于新能源补贴大幅退坡,导致新能源车销量增速放缓,因此私人充电桩增量幅度降低;21 年由于新能源车销量恢复高增长,带动私人充电桩建设。

2)原材料上涨导致充电桩零部件成本上升。由于 20 年底大宗原材料涨价以及缺芯影响,IC 芯片、MOS 管、铜、锡等各个主要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部分原材料如 IC 芯片、PCB 等涨幅甚至超过了 40%,导致行业整体盈利水平下滑。

3)18-20 年市场竞争加剧,充电桩行业在 2013 年初步探索后迎来快速成长阶段,随着新入局者增加,通过低价竞争打入市场,导致市场竞争加剧,导致曾经位于第一梯队的富电绿能宣布退市,深圳容一电动科技有限公司也发布了因公司亏损宣布解散。

image.png




4. 工业配套电源业务:主打低压 APF、SVG 等,新增量系硅料工业电源

4.1. 电能质量设备:低压电能质量行业地位领先,APF、SVG 下游需求来源广

全球低压电能质量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提升用户用电质量及用电安全。

盛弘股份作为全球低压电能质量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致力于为不同供电场合、工业生产环境优化电能质量及智慧管理电能,提高电力能源的使用效率。通过解决电网谐波、三相不平衡、电压暂将、突然断电等问题,提升用户用电质量及用电安全。

我国电能质量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谐波、电压闪变、三相不平衡、过电压、欠电压等,这些电能质量问题一方面难以满足生产生活中日益增多的“高”“精”“尖”设备的使用需求,另一方面还造成电网输配设备损耗,加速部分电子元器件的老化,导致企业产品的残次率增加。

公司在电能质量设备的三大模块化产品包括:

1)有源电力滤波器(APF),通过采样负载电流并进行各次谐波和无功的分离,控制并主动输出电流的大小、频率和相位,抵消负载中相应电流,主要用于补充谐波。

2)静止无功发生器(SVG),将自换相桥式电路通过电抗器或者直接并联到电网上,调节桥式电路交流侧输出电压的相位和幅值,或者直接控制其交流侧电流,使该电路吸收或者发出满足要求的无功功率,通过电压或电流实现动态无功补偿的目的。

3)增强型静止无功发生器(ASVG),具备同时低次(3、5、7、9、11、13)谐波补偿、 无功补偿、三相不平衡补偿。优先级也可选。

综合解决电能问题。其中 APF、SVG 已有三种机型:标准系列、PRO 系列、北美机型。PRO 机型均可达到 98%的工作效率,98%的谐波补偿率或无功补偿率,和同行比更节电。北美机型容量可定制,输入电压范围、频率范围宽。

图 34:公司 Sinexcel 有源电力滤波器 APF-PRO 机型产品图

图 35:公司 Sinexcel 增强型静止无功发生器 ASVG 产品图

image.png


公司除三大模块化产品之外,还有其他电能质量解决方案产品,多为电能质量电流型产品、电能质量电压型产品,原理与 APF、SVG、ASVG 相似。例如:AVC(动态电压调节器)、LVR(低电压线路调节器)、SPC(全控型智能电能质量校正装置)等。对比同行公司,公司电能质量设备产品的性能优势在于:

1)独创智能傅里叶算法,自动适应配电系统的阻抗特性和神经网络,有效避免系统振荡;

2)核心元器件 IGBT、DSP 均采用国际一线品牌,使用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实现复杂算法,同时使产品耐压更高、承受电流更大;

3)首创模块化设计,具有机架式、壁挂式多种模块,安装灵活、维护便捷;

4)独特的风道设计,多层空间散热设计,适用于不同的环境。

下游需求:轨道交通、数据中心、半导体、新能源等,高端制造业为主。

目前,公司的电能质量产品凭借领先的技术水平、可靠的产品性能,多次中标地铁、面板制造、半导体制造、IDC 机房、电网三项不平衡专项治理等重大项目。充分证明了公司在低压电能质量这一细分领域的领先地位。

1)轨道交通:轨道交通谐波源主要为变频设备、UPS/EPS、扶梯、门禁及其他弱电设备。 电力系统中的非线性、不对称性等会引起电能质量下降,污染电网。

2)数据中心:一方面对电能质量要求较高,电压、电流不稳往往会造成数据丢失等问题。 另一方面,通信配电系统中存在 UPS、开关电源、变频空调等大量谐波源,产生谐波电流含量高,5 次、7 次、11 次谐波严重,严重影响机房的精密设备的正常运转。

3)半导体、新能源等高端制造业:半导体制造机台性能精密、对工作条件要求非常苛刻。 新能源系统中光伏组件生产、光伏电站开发较为复杂。高端制造业生产管理的复杂性和设备系统的不稳定需要低压电能质量产品来维护。

4)其他制造业:在石油钻井、钢铁制造、汽车制造、建材制造中,设备由大功率交流或直流电机驱动,各种非线性电子设备装置如变频器、整流器、及各种开关电源的大规模运用,产生大量谐波干扰电网。

表 12:公司部分业绩及解决方案展示

image.png


我国尚处于电能质量产品的初级阶段,且很多建厂较早的大型企业尚未完成自动化改造,因此电能质量治理设备在所有产品中需求最高,接近整体的 80%。而监控设备和软件、服务大约各占整体市场的 20%左右,监控设备的比例略高。

全球范围内,电能质量治理核心厂商主要包括施耐德电气、日立 ABB、西门子、台达和盛弘股份等。2021 年,全球第一梯队厂商主要有施耐德电气、日立 ABB、西门子和台达;第二梯队厂商有盛弘股份、爱科赛博、追日电气和亚派科技等。

公司低压电能质量设备产品挂钩半导体、光伏能源、IDC 等高端制造业,在国内电能质量行业公司处于龙头地位,竞争对手体量均较小。

从财务数据上看,2017-2022H1 年,公司的电能质量设备产品收入占总收入的 40%左右。 因工业电源与电能质量产品客户类型范围接近,公司 2021 年起将两个业务合并成工业配套电源业务。

2021 年,公司工业配套电源业务营收为 4.04 亿元,同比+46.36%。2022H1 公司工业配套电源业务实现收入 2.09 亿元,同比+27.52%,毛利率为 52.4%,

盈利能力优秀。我们预计 2022 年电能质量设备营收增长 30%左右。

image.png


在利润率方面,2017-2022H1 年,公司在电能质量设备的毛利率维持在 50%以上,和公司其他业务相比,毛利率持续维持在高位。2022H1 年电能质量设备毛利率为 52.38%,毛利达到 10963.81 万元,占公司毛利的 47%。预计未来营收增量和毛利率相对确定。

图 38:2017-2022H1 公司电能质量设备毛利率 图 39:2022H1 公司各类产品毛利占比

image.png


4.2. 工业电源:聚焦电源数字化技术创新,硅料电源配套系未来的增量点

公司未来在工业电源潜在的增长点是硅料配套电源。

从行业上看,下游隆基、中环对硅片电源产能规划均在加速,在不考虑存量市场替代和改造需求的前提下,未来几年硅片电源新增市场规模将较为稳定。

行业内大尺寸硅片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大尺寸硅片生产要求使用炉腔更大的生长炉——单晶炉,电源是单晶炉的核心部件,因此单晶炉加热配套电源市场规模近年也会逐步提升。目前在硅料工业配套电源领先的公司有英杰电气、北京动力源等。

聚焦电源数字创新,不断拓宽产品品类。

在工业电源业务上,公司明确新型金属加工制造的定制电源和半导体制造电源为工业电源业务的主要方向,不断开拓产品类型和应用领域。2022 年半年报披露,激光器电源产品已经开始向创新激光、武汉锐科在内的多家激光器企业开始供货;单晶炉加热配套电源产品已在重点客户处进行产品验证工作。

工业激光产品实现由大客户配套研发转向量产发货,同时建立并完善大客户定制产品量产流程,推出面向通用市场的 LPM 全系列激光电源产品,为新型加工制造产业提供可靠的电源。面向半导体行业推出 HPM 大功率加热电源。

深度合作,针对行业龙头企业定制化产品。

公司在工业电源业务的销售模式与其他业务的自主销售不同,倾向于在客户新产品研发阶段就开始与行业客户进行深度合作,针对行业龙头企业定制化产品。依靠公司强大的研发实力,快速响应客户需求,针对客户的需求开发符合其要求的产品,形成长期的深度合作。

5. 电池检测业务:抓住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专注电池检测业务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作为核心部件的汽车电池在生产规模、生产效率和性能安全方面需要得到快速优化。前期制造过程中的化成分容工艺和后期检测过程中的电池性能检测成为行业重点。

电池化成与分容:先对初次充电的电池实施工艺措施使电池性能趋于稳定,再通过测试各类参数指标对电池容量分选、性能筛选分级。

电池检测:对电池进行预先设定好的充放电步骤,以获取电池容量、内阻、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等参数,判断电池好坏、性能优劣。

5.1. 产品覆盖全面,技术优势明显

盛弘股份的新能源汽车设备业务主要聚焦在锂电池组和动力电池组的检测设备,公司目前研发的四大检测产品系列为:

1)消费电芯检测设备系列:能量回馈型电池检测设备,具有分档、高精度、快响应等特 点,为消费类电池测试提供优质的测试服务,主要运用于例如手机、电脑等面向用户端的 3C 产品的容量型锂电池检测。

2)动力电芯检测设备系列:为动力电芯测试而研发的高精度能量回馈检测设备,最低放电电压可到 0V, 20A~2000A 不同等级可供客户选择,为电池生产企业、新能源汽车厂商等提供优质电池检测方案。

3)电池模组检测设备系列:具有能量密度高、输出电压范围广的特点,放电电压在 5V-120V,输出电流在 0.1A-600A,根据电压和电流分为六种不同型号设备,兼容多种型号模组电池测试响应速度快、高效能量回馈等优秀性能,供多种电压电流等级的电池模组进行电性能测试。

4)电池 PACK 检测设备系列:可实现对大电压电池包进行充放电等电性能测试,同时可将电池包释放的大能量回收;保持电网侧稳定输出,不产生谐波,改善生产环境,实现绿色生产。

image.png


公司电池检测产品优势对比同行主要体现在:

1)能量回馈效率高,采用创新的双向电路,实现能量高质量双向流动,能量回馈效率 93% 以上。

2)充放电电压电流精度高,电压精度≤0.05% 电流精度≤0.05%,强大的运算能力能够 实现各种快速处理。

3)采用模块化设计集成系统,各检测模块既能独立运作,又能并联输出。

4)设备可与环境试验箱联动,通过环境试验箱模拟温度条件,全方位评估电池性能。

5)智能化自动化测试,BTS 人机交互软件全自动控制检测系统和数据生成分析。

与锂电池生产商和整车厂商长期合作。

凭借着超过 10 年的深耕电池检测设备领域的经验和技术,盛弘股份和国内知名铅酸电池、锂电池生产商以及新能源汽车生产商达成长期合作,充分展现了电池检测细分领域公司的领先地位。

1)锂电池生产商:锂电池生产商主要代表企业有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国轩高科、珠海冠宇、鹏辉集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ATL)等。锂电池的结构是电芯+保护路电板,电芯提供电池运用的动力,是电池制造的核心部件,电芯的性能达标率直接决定下游生产商的生产成本。

2)整车厂:新能源车生产商主要有比亚迪汽车、长城汽车、东南汽车、小鹏汽车等。

5.2. 营业收入快速上涨,毛利率略有下滑

公司在 2012 年进入电池检测市场,新能源汽车的迅速发展加上锂电池组在储能和通讯基站等领域的应用带动配套的电池检测设备需求增长。目前国内的各家企业竞争非常激烈,拥有能量回馈、脉冲技术、工况模拟等技术优势的厂家会在竞争中开始占有主导地位。

营业收入方面,2017-2019 年公司电芯检测业务规模较小,营业收入甚至在 2019 年因为动力电池制造行业的激烈竞争而出现负增长,但公司很快集中资源向头部客户倾斜。

2020-2022H1 营业收入上涨至 1.04/1.5/1.02 亿元,yoy 分别达到 100%/44%/104%,我们预计 2022 年营业收入可以达到 2 亿元,原因除了公司快速的资源集中头部客户的策略调整,还有外部新能源汽车和锂电池行业的崛起的因素。

利润率方面,2017-2019 年保持高于 45%的毛利率,营业收入相对不高但盈利能力很强。2020 年毛利率开始持续下降,2022H1 下跌至 35.52%。

电池化成与检测业务在公司营收占比从 2019 年开始平稳上升,2020/2021/2022H1 占比全公司营收 13.53%/14.66%/18.69%,逐渐转变为公司第三大业务。

image.png


5.3. 客户拓展加强,盈利能力可期

锂电池检测业务属于产业链的中游,下游锂电池的需求量的大幅上升推动着电池检测行业的发展。2022 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了 266.1 万辆和 260 万辆,同比均增长 1.2 倍,市场渗透率为 21.6%。

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根据 GGII 预测,2025 年全球动力锂电池出货量预计将超过 1.55TWh,动力电池检测产业将进一步扩大。未来几年的消费类电池需求增速将在 5%-10%的区间内实现平稳增长,预计我国消费类锂电池出货量 2023 年将至 51.5GWh。

消费类和动力类电池的需求上升也对生产厂商的电池品质提出新的要求,锂电池检测设备行业空间广阔。

星云股份作为专门研发锂电池检测设备的的高新技术企业,在行业内处于龙头地位,与公司存在竞争关系。

我们从产品、客户、盈利能力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公司与竞争对手的优劣势。

1)产品层面:星云股份的锂电池检测产品共分为六大板块,分别是电芯检测、锂电池保护板/BMS 测试系统、锂电池组成品测试系统、模组及 PACK 充放电测试系统、电池组 EOL 测试系统、便携式电池模组测试系统。

盛弘的检测产品缺少锂电池保护板测试和电池组 EOL 测试系统,专注于动力电池组的检测,目前还没有便携式电池组的检测产品。

image.png


产品类别方面,盛弘股份的电池检测设备领域更加偏向单一的动力电池检测,而星云股份在电芯检测上细分为化成分容测试和充放电测试,在电池模组检测上细分为动力电池组、手机数码电池组以及低压绝缘,检测领域更加广泛。

产品性能方面,电芯检测方面盛弘的设备在电流多档位选择上范围更广,最高可以达到 1000A,作为对比星云最高 300A。盛弘稳定的 80%充放电效率与星云基本持平。但在电流精度方面,星云可以达到更 0.02%F.S.,精度更高。

电池模组检测方面,盛弘产品的电压和电流输出范围更广,最高分别可以达到 120V 和 600A,但和电芯检测一样,在电流和电压精度方面不如星云股份。作为对比,星云的电压电流精度分别可以达到 0.01%F.S.和 0.02%F.S.,而盛弘达到 0.5%F.S.。

电池 PACK 充放电检测方面,除了以上的优劣势之外,盛弘产品 96%的能源回馈率和 96% 的充放电效率优于星云或与星云的检测产品持平。

总体上盛弘在充放电电压电流的范围和设备运行效率方面较为领先,但电压电流精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2)客户层面:星云股份的客户主要分为消费和动力锂电池厂家、新能源汽车厂家、检测及研究机构、其他行业头部企业。

消费和动力锂电池厂家主要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孚能、国轩高科、ATL、亿纬锂能等;新能源汽车厂家主要包括上汽集团、一汽集团、长安、蔚来、理想等;检测研究机构主要包括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等;其他行业头部客户包括华为、国家电网、上海电气、派能科技等。

3)财务层面:星云股份锂电池设备业务 2017-2021 年毛利率缓慢下跌,但依然高于 40%,2022H1 下滑至 22.45%,主要原因是产品销售结构的变化以及锂电池下游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导致营业成本大幅上涨 135%。锂电池设备营业收入 2017-2019 年呈平稳上升趋势,2020 年由于引入宁德时代及一汽富晟等头部合作伙伴,营业收入开始快速上涨。

盛弘股份 2020/2021/2022H1 电池检测设备营业收入分别为 1.04/1.5/1.02 亿元,营业收入规模仍相对较小。目前毛利率 2022H1 已经高于星云股份 13 个百分点,盈利能力可期。

image.png


6. 盈利预测与估值

公司专注电力电子技术,未来深度受益于储能行业的快速发展,充电桩业务海外市场带来增量,我们预期公司 22-24 年营收分别为 13.6、24.4、38.6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6、3.0、4.7 亿元。

盈利预测的主要假设如下:

✓ 电源质量设备:公司低压电能质量行业地位领先,APF、SVG 下游需求来源广,增量和毛利率相对确定;另外,公司聚焦电源数字化技术创新,硅料电源配套带来增量,我们预期公司 2022-2024 年电源质量设备营业收入分别为 5.3/7.0/9.1 亿元;

✓ 充电桩:公司充电桩主打直流快充,针对不同场景推出差异化产品,22 年面向新能源商用车开发并充模式,有望开启商用市场;公司 Interstellar 充电桩已通过欧标认证,成为首批进入 BP 的中国桩企供应商,海外市场带来增量;我们预计 2022-2024 年充电桩板块营业收入分别为 3.0/6.0/9.0 亿元;

✓ 储能变流器:储能产品逐渐发展为公司的主要业务,随着储能行业的高速增长,公司储能产品有望进入放量阶段,我们预期公司 2022-2024 年储能板块营业收入分别为 3.0/8.0/16.0 亿元;

✓ 电池化成设备:随着动力电池行业的快速发展,公司电池化成设备业务有望迎来快速成长,我们预计 2022-2024 年电池化成设备板块营业收入分别为 2.0/3.0/4.1 亿元;

image.png


WIND 一致预期可比公司 2023 年平均 PE 估值在 35 倍,公司专注电力电子技术,且不断 开拓应用场景,未来深度受益于储能行业增长;同时考虑到公司产品结构优化、充电桩拐点即将到来,我们给予公司 23 年 40 倍估值,目标价为 57.95 元。

image.png


7.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公司盈利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若原材料价格进一步上涨,则公司成本压力将进一步扩大,将影响公司毛利率。

充电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较快,充电桩竞争者可能会增加导致竞争加剧;

新冠疫情影响风险:由于新冠疫情仍有反复的可能性,会影响公司的出货进度;

供应链安全风险:由于公司产品核心元器件均采用国际一线品牌,存在受到贸易摩擦影响供应链安全的风险;

文中测算具有一定主观性,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