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欧洲制造业向中国大转移的契机中探寻大机会】
东方巴菲特 / 2022-10-18 08:33 发布
【从欧洲制造业向中国大转移的契机中探寻大机会】
为什么欧洲制造业大转移是必然的?
过去三年的新冠疫情、供应链紊乱、能源危机,先后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三次供给冲击。无论是能源问题导致或助推了欧洲经济不振,还是造成了高通胀和制造业转移,背后的原因是相通的。在冲突的背景下,欧洲作为一个能源高度对外依赖的经济体,为了在能源领域“去俄化”,尤其在欧洲电力市场采取边际定价政策的条件下,电价和气价是强相关的。欧洲正不计一切代价地在能源领域“去俄化”,导致燃气气价出现非常高的抬升。受到冲突导致的能源危机、欧元贬值等影响,欧洲工业企业的日子近来不太好过。暴涨的能源价格除了令欧洲老百姓苦不堪言,也在直接冲击欧洲工业界的众多领域。尤其是对于成本格外敏感的钢铁、有金、化工等行业,在利润相对稀薄而成本不断攀升的背景下,更是举步维艰。所以作为相关欧洲跨国制造巨头向外转移从偶然成为必然趋势。
欧洲制造业大转移的规模有多大?
首先我们来看下欧洲化工产能在占全球的占比情况
VA方面,欧洲产能主要有帝斯曼7500吨、巴斯夫6000吨、安迪苏5000吨,产能合计全球占比为50%;VE(油)方面,欧洲产能主要有帝斯曼3万吨、巴斯夫2万吨,产能合计全球占比为36.3%。欧洲MDI及TDI产能全球占比接近1/4。截至2022年8月,欧洲地区MDI产能约为228万吨/年,全球占比约为23.3%;截至2021年,欧洲地区TDI产能约为85万吨/年,全球占比约为24.3%。氯化钾产能占比世界的40%以上;蛋氨酸的产能占世界的30%左右;磷酸一氨的产能占世界的23%左右;有机硅、尼龙、乙二酸、尿素、炭黑、钛白粉、丙烯酸等产能占世界的15-20%左右。
其次我们来看看欧洲主要国家的GDP情况
欧盟在2021年的经济总量增速是5.3%,2021年欧盟的GDP总量是17.088万亿,但是跟2020年相比,其实GDP总量也就增长了近1.9万亿左右。欧洲第一大经济体,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德国2021年GDP约为4.22万亿,首次突破4万亿。近年来,欧洲经济的火车头毫无疑问是德国,不光是因为德国经济的体量足够庞大,更重要的是德国的制造业足够发达,拥有一大批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跨国公司。德国的走向代表着欧洲制造的的未来和方向。欧洲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五,与德国经济越拉越大,今年有可能会被印度超越,跌出前五。2021年英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从2020年的9.4%跌幅中反弹。欧洲三驾马车中经济比较低的一个,法国经济在2020年暴跌8%后,2021年的经济则以惊人速度又恢复了增长,根据法国经统局发布的数据,法国GDP增长了7%。这是法国52年来最高的年增长率,也是最大的增长率的欧洲国家之一。欧洲第四大经济体,世界第八大经济体,2021年GDP总量为2.12万亿,相比2020年增加2300亿,人均GDP大约3.6万,总量人均都低于英法德。未来主要转移的行业赛道会是哪些?
本次欧洲产业转移直接原因是能源价格飙升,因此受影响较大产业也主要是能源密集型产业,具体来看主要有四大类产业:一是维生素、三聚氰胺、蛋氨酸、醋酸酯等有机化工,二是蓄电池、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等电气设备,三是阀门轴承、发动机、机床等机械设备,四是汽车及其零部件。由此可以看出,与历次转移的多为中低端产业不同,本次欧洲转移的产业技术密集度更高。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欧洲经济体在世界的经济大圈里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且需要转移的规模空间巨大,给承接国以巨大的想象空间。
欧洲制造业大转移为什么会选择中国?
首先中国拥有一个比较完备的产业链结构,庞大的内需市场,技术能力也在逐渐地积累,还有工程师的红利。在疫情之前,有机化学品、电气设备、机械设备、汽车零部件这些行业展现出了一些优势,我国的出口份额有了稳步提升。新冠疫情其实是对全球经济带来了一次供给侧的出清,有一些中小企业被迫退出了供给市场,紧接着,企业又面临供应链紊乱的问题,再接下来面临能源危机问题。德国破产企业的数量出现快速走高,给我国带来了新的比较优势的提升。我们具有生产稳定性的优势,还具备了世界能源体系分裂之下能源成本方面的相对优势,这种优势在疫情前就已经有基础了。在三次供给侧冲击后,在基础能力之上,优势有了更进一步的提升。
其次,对于高能耗和高气耗行业比如石油煤炭和其他燃料加工业,还有一些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例如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的冶炼,还有煤电行业。欧洲的供给端出现了很大问题,不得不砍掉一些投入单位能源之后,创造出更大附加值的行业。这些行业如果转移进中国,我们是能够做一个比较好的承接,也就是在能源的相对约束之下,把资源尽可能地投入到一些比较高端和能够创造出更大价值的行业。也就是说,我国本来就具有一些发展基础的、增加值比较高的行业所积累的出口份额或者竞争优势,在疫情前就已经有了提升。
第三,在疫情期间因为竞争对手的生产出了问题,所以我们有一些订单的替代,有了产能的承接。未来在这种优势的进一步提升下,还是有希望能够进一步享受更大的一波红利,这也是对有限资源的高效利用。这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至少是不冲突的,当然我们也需要继续推动低碳绿色产业的发展。我国在风电和光伏产业中有一定的制造优势,因此还是可以一边加快能源转型的步伐,另一边承接一些增加值比较高、能源消耗也相对较高、单位增加值的能源消耗没有那么高的产业。
最后,一起看看今年以来的欧洲企业的转移动作:
7月26日,空中客车公司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项目在成都双流正式动工,这是空中客车公司在欧洲之外布局的首个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项目;9月6日,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首套装置在广东正式投产,此项目是中国重化工领域首个外商独资项目,也是巴斯夫迄今为止最大的海外投资项目;9月,宝马集团宣布向宁德时代和亿纬锂能授予价值超过百亿欧元的电芯生产需求合同;奥迪公司在中国长春投资建设其第一家纯电动汽车生产基地,计划进军中高端电动车市场。此外如英力士、壳牌、道尔达、科思创等企业也都在近期在华投资、建厂。9月默克宣布其在华首个OLED材料生产基地在上海正式落成并投入运营,其中“默克电子科技中国中心”被其称为“全球范围首个最具综合性并重点关注半导体和显示领域材料创新”的中心等具体如下图表所示:
总之在三年三次全球供给冲击,疫情封锁、供应链紊乱、能源危机,中国都稳住了。中国不仅具备完备的产业链体系、庞大的内需市场、逐渐积累的技术能力,还同时具有了“两个石油体系”下的能源成本优势和稳定性优势,制造业的全球相对优势应当得以重估。
欧洲制造业向中国大转移契机下哪家公司更具潜质?
当前世界环境下供给不足才是主要矛盾,中国制造业的全球比较优势应当得以重估。尤其是化工(有机化学品如内酰胺、三聚氰胺、柠檬酸、蛋氨酸、醋酸酯、TDI、MDI、维生素等)、汽车(整车、变速箱、制动器、悬挂系统、车身零附件)、机械(阀门轴承、发动机、机床)、电气设备(蓄电池、变压器)这四大类行业,缩小技术差异的同时也在积累供给优势。在全球产业链转移背景下,欧、美、日等国家医疗器械公司正逐步将在本土生产没有成本优势的基础医疗器械产品通过OEM 或ODM 等方式转移到中国制造。
其中出口型及ODM/OEM型低值耗材企业政策免疫优势非常突出
目前我国低值耗材行业,以低端低值耗材为主。2021年我国低值耗材市场规模达1116亿元,2016-2021年间复合增长率达20%。目前,国内低值耗材行业竞争格局相对较为分散,众多生产企业处于低质量的同质化竞争当中,尚未形成龙头。在高端低值耗材如现代敷料产品等我国仍然主要以进口为主,国产品牌主要有威高、康德莱、三鑫医疗等。不过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疗卫生水平要求的提高,低值耗材在医疗服务中的重要程度也逐步提升。此外,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加深以及医保体制日益健全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也促使我国低值耗材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在自动化控制和精密制造领域不断进步,出现一批包括采纳股份、天益医疗等在内的技术领先、拥有全产业链生产能力的龙头企业,能够及时根据市场变化研发出符合需求的新型产品。因此,在全球产业链转移背景下,欧、美、日等国家医疗器械公司正逐步将在本土生产没有成本优势的基础医疗器械产品通过OEM 或ODM 等方式转移到中国制造。如2021年采纳股份海外业务收入占比达90%,五洲医疗海外业务占比达96%等。出口型企业免于集采带来的降价风险,而ODM/OEM模式更是具备订单稳定、免于集采、终端需求拉动技术升级等优势:首先,国际大型医疗器械企业对厂商质量要求高,但一旦进入供应链,也意味着合作关系会相对紧密,对于供应厂商而言能够获得稳定的订单;其次,供应厂商订单直接供给给采购方,免于集采政策风险;第三,国际大型医疗器械企业对产品有定制化需求,供应商在接受订单需求的同时也会拉动自身产品性能的不断升级。在政策免疫和订单稳定背景下,国产低值耗材优质供应商业绩确定性高。因此,随着对医药板块的政策逐步放松,疫情对医药生产、消费医疗等影响的消退,业绩端逐步恢复,当前估值位于历史底部位置的医药板块或将实现逆转。
如果认可因为欧洲能源危机,罗氏,西门子,雅培,巴斯夫等都要往中国转移产能,在亚太地区300151昌红科技短期内没有任何竞争对手。特别是公司和罗氏之间的合作订单有望逐渐增大,化学发光反应杯产品为目前主要看点,整体来看罗氏订单未来五年之内有望为公司贡献近五亿营收。公司和ROCHE(R)合作相关双tip头产品是目前公司和R合作的最大批量的产品。R投了3条大线,公司自己也备了一条线。1个月1条线产能600多万,目前在出存货,3条线没有全开,9月份产线开始逐步恢复。双tip头产品一年预计贡献1.8-2亿;其他跨国巨头如西门子、赛默飞、VWR等有望和公司展开进一步合作,新增订单可期。从目前欧洲项目转移承接而言昌红科技的最全面更最直接受益,没有之一。目前A股市场而言是非常稀缺标的,三年看五倍空间。
$九安医疗(SZ002432)$ $南天信息(SZ000948)$ $国脉科技(SZ002093)$ $华中数控(SZ300161)$ $双成药业(SZ002693)$ $科创信息(SZ300730)$ $竞业达(SZ003005)$ $秦川机床(SZ000837)$ $北化股份(SZ002246)$ $大博医疗(SZ002901)$ $亚威股份(SZ002559)$ $华辰装备(SZ300809)$ $招商南油(SH601975)$ $天禾股份(SZ002999)$ $红宝丽(SZ002165)$ $澳洋健康(SZ002172)$ $宇环数控(SZ002903)$ $凯文教育(SZ002659)$$拓息(SZ002261)$ $日发精机(SZ002520)$ $盛路通信(SZ002446)$ $奥维通信(SZ002231)$ $科德教育(SZ300192)$ $齐心集团(SZ002301)$ $国新文化(SH600636)$ $黄山胶囊(SZ002817)$ $天瑞仪器(SZ300165)$ $辉丰股份(SZ002496)$ $通达股份(SZ002560)$ $迪瑞医疗(SZ300396)$ $航天彩虹(SZ002389)$ $合富中国(SH603122)$ $弘业期货(SZ001236)$ $传智教育(SZ003032)$ $嘉麟杰(SZ002486)$ $双象股份(SZ002395)$ $东方中科(SZ002819)$ $汇通能源(SH600605)$ $恒源煤电(SH600971)$ $万方发展(SZ000638)$ $恒久科技(SZ002808)$ $华东数控(SZ002248)$ $安图生物(SH603658)$ $天亿马(SZ301178)$ $英飞拓(SZ002528)$$建新股份SZ300107)$$万里马(SZ300591)$ 广信股份"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广信股份(SH603599)$ $和顺科技(SZ301237)$$ $渤海轮渡(SH603167)$ $石墨(SH688633)$$昌红科技(SZ30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