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误解或误导
柴孝伟
/ 2022-09-29 06:39 发布
————巴菲特
关于隔离,实际就关于是环境守正的建设,这个常常存在很多误区的。
巴菲特和施洛斯这对师兄弟,有个共同点,他们都能把自己和市场先生市场情绪隔离开,都不看电脑报价,都不和市场分析师谈话,都不看市场走势分析文章,就认准“市场长期是称重器”这句话,巴菲特耐心等十年几十年,施洛斯耐心等四年,施洛斯和巴菲特都是真正做到了成为市场的主人,做到了和市场在物理和心理情绪上的双重隔离。这个是从他们老师格雷厄姆那里学习和继承来的。
巴菲特和施洛斯还有个重大区别点,那就是施洛斯把自己和持股公司生意未来也隔离开了,从不去费劲琢磨想象持股公司未来的生意好坏,好也可,坏也可,常在股市选垃圾股,踩着
屎很正常,顺其自然就好了,反正四年后总资本能翻番的,不见持股公司管理层,不去做公司调研,不关注行业发展情况,这个实际就是和公司未来的隔离,他认定公司未来是未知的,他属于“我不知道”学派,不费劲去想公司未来,投资重心放在“买进就值”上,真正做到了“未来不迎,活在当下”,这个也是他继承格雷厄姆的理念。
巴菲特在这一点上却是完全不同,初始和施洛斯一样,不怎么关注公司未来,只把重心放在现在,后来他发觉自己很聪明,日常什么都不关注也很无聊,专注研究一些传统优秀公司的未来是可能得到一些规律的,所以,就在“买进就值”守正的基础上,在传统行业优秀公司这个小圈领域里,集中自己和助手芒格的几十年精力功夫,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能力圈,专注和这部分极少数公司的未来赌斗,因为买进就值所以不怕预测押注错误亏损,因为有专注超人的独特能力圈,所以可以比绝大部分人更能洞见极少目标公司的未来。
也就是说,巴菲特和施洛斯二人本来都是守正(与市场隔离,与公司未来隔离),巴菲特资质更聪明,精力更旺盛,学习更勤奋,就有所叛逆了,最终选择在“传统优秀公司”领域出奇了,施洛斯是“守正”,巴菲特是“守正+出奇”。这就是我们常看到为什么巴菲特一边骂着市场分析师的预测,一边自己堂而皇之做着对公司未来的预测,很经不得起推敲甚至荒谬的场面,预测市场不那么靠谱,预测未来同样不能肯定呀,都是在赌而已。巴菲特实际看不上的是“完全出奇”不守正,就这样几十年的偷换概念中,巴菲特把自己的“对市场守正+领域公司能力者未来精准预判”全称做股市守正,甚至于因为“预判公司未来出奇”能显现更大的成功成绩,他的学生们反而把预测优秀公司未来就当做股市守正了,这就是明显的鸠占鹊巢嘛,甚至很多做着买椟还珠的事情。说实话,巴菲特模式没错,他是“守正+出奇”融合的榜样,但是却有意无意误导带偏了众多学生们的投资思维框架,当然,巴菲特从来没承认收过一个弟子学生,他从来都只是自己在股市赚钱,连自己的几个孩子也没有教过股市投资(他去教别人?!),巴菲特从来没有写过一本书来严谨论证定义自己的投资思维框架,只是留有些应付商业合作伙伴的致股东信话语。所以,你还真不能说巴菲特误导了学生们,只能说巴菲特没有你这号学生,只能说自认学生实际是偷师者可能是误解了巴菲特。
股市中,正确的投资思维框架是第一位的,这个才能保证我们职业股市生涯长期稳赚复利大赚善终。没有正确的投资思维框架,必然常常是鸡同鸭讲,各持己见或者出金钱问题。
学股市守正,榜样是施洛斯,不是巴菲特。股市守正基础扎实深厚后,若要在某一方面想出奇,榜样可以是巴菲特,也可以不是巴菲特,巴菲特只是专注在“传统优秀公司”领域出奇了,而能出奇的股市领域有很多,否则就不叫奇了,要学巴菲特出奇也最应学他的领域专注度。
理解巴菲特和施洛斯的异同,才可能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建立适合自己的“正确+独特”股市投资思维行为系统。
牢记
投资系统(商业模式):
买价按资产折扣+分散原则适度集中+五类好生意+好时机;
情绪系统(企业文化):
使命感(理念):买进就值,越来越值,时享价值;
愿景:股市职业生涯中,长期坚持事前正确的系统理念,以错过99%股市牛股为宿命代价,完成十九个左右资金净翻番;
价值观(金钱意识):理性,企业清算思维,进阶,复利,自得其乐,呆若木鸡,守缺有憾,敢后信先,种田种树,顺其自然,能熬,平常心,平常心三难点,智慧,本分,风格习惯,德才兼备,三奇迹化解负面情绪,两套知识体系经纬系统日常构建,唯谦保吉,错过99%的牛股是我们股市宿命,能耐,锚定正确参照点,“自寻悲催+喜欢呆笨”是赢家方向,现实本质长期主义者乐悲逆向调节(现本长逆),降低预期,预测押注三前提,远离两类杠杆,象背台风眼,股市宝山四重宝,倒推复利本金,少数派,守正信仰,睡好觉,十九番守正复利平常心部队,三控制,莲花的距离感,我不知道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