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柴孝伟

买进就值,越来越值,时享价...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


桂浩明

申万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宋清辉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官方账号...


banner

banner

丁先生说佛学

龙头真金   / 2022-09-20 09:53 发布

4)禅定第四

禅定是学佛修佛的比较进阶和专业的状态。通常需要打坐,“五心朝天”,“摄心系念”,让思维意识持续专注于某一特定对象甚至是“空”,而又不散乱。高层次的禅定入坐,据说可以让人物我两忘,完全忘记时间的流动,甚至感受到“灵魂出窍”。《心经》中“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里的“行深”,说的就是禅定到比较精深功夫的时候。

《活在当下》里提到,人很难让自己的思维真正完全停下来,比如你起了这个“让自己思维停下来”的念头,那就是思维还在动。你可以试试,越是默想、暗示自己把思维停下来,它就越是停不下来。如何用意念或者不用意念的手段让自己思维停下来,就是禅定功夫。

打坐入门的时候,有的大师傅教人“观想莲花”或者“大放光明”,就是调整好坐姿、呼吸,眼观鼻,收敛心神,观想自己头顶三寸有一朵绽放的白莲花,或者观想自己身后有一道佛菩萨那样的光圈。一直维持这个念头不动,一段时间或可入定。有的人半小时或者一小时可以进入状态,高僧基本坐下就能入定,还有的人思绪翻腾,杂念如野草般疯长,无论如何也进入不了状态。这个入定可能只有一瞬,也可能如“老僧入定”会很久,那就是功夫深浅不同了。

禅定能达到的某些状态,我是信的,我打坐不多,功夫不行,仅有过一次这样的体验。好像听不见具体声音,又能听见很远的声音,觉得自己很渺小,似乎又充斥着全部空间,一瞬间不知道自己在哪,猛一回神想自己在哪就跌了出来,一看时间确实已经过了挺久,或许这就是所谓的“神游”吧。每人入定后的体验不一样,有些挺玄乎,我也不知道是眼冒金星还是出现幻觉,不予置评。

之前提到,乔布斯、尤瓦尔都喜欢打坐、冥想,或许不一定能入定,但是可以让自己思虑清明。这方面要想走得更远,需要有人指导为好,我暂时不会在这条路上走更远了。我有自己的方式,跑步或者户外。

(5)布施第五

布施,指的绝不仅是做好事,捐钱,或者跑到庙里去供奉。有人把布施分为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金刚经》里,佛祖就讲了财布施与法布施的关系:如果有人用无数的七宝(堆满像恒河里的沙子那么多的三千大千世界)去布施,得到的福报还不如自己相信或者给人讲经多。

这里面就有很浓的实际考虑和教化的意味了。首先,得有信众来财布施,否则以前的佛教徒多不事生产,如何维持生计?其次,光给钱还没有用,你还得信解,受持,传播。这样才能解决这个学说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教化一般是道德、是秩序,与智慧无关。那布施与智慧相关的是什么?是一种舍弃、放下,或者“断舍离”,是一种利他主义。

有人去布施,去拜佛供奉佛,是希望积善积德,获得菩萨保佑,这本质上就成了一种投资或者交易。是为了得到更多,而不是更少,那就离智慧远了。当然,如果你说“钱财乃身外之物”,完全不重要,那你就可能不是离智慧更远,而是傻!重不重要,要看和什么比较。

钱财当然重要!从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更应该相信的是《国富论》,而不是《金刚经》,也不是《孟子》。《孟子》说,“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唯重义耳!”。我觉得,“人之异于禽兽者,会做生意耳!”没有生意,就没有生产交换,没有分工,没有专业化,没有生产力的提高。整个社会的力量就调动不起来,谈何发展。其他动物群体,给他们足够的进化时间,未必不能发展出工具、语言和智慧,但是只有当群体间开始做生意,这个群体才会真正迎来爆发式发展。

古代人没见过现在的社会形态,想不到这些正常,你生活在现代社会形态,浑不自知,思维还被这些束缚,那就是作茧自缚。

我是完全赞同教化层面的布施的,但这肯定与智慧与什么“福报”无关,我是从社会责任的角度考虑。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还是任何组织,都是现在社会的基本组成单元,个体回报整体,是值得鼓励的。

之前有很多人说,我讲股票,是“法布施”,其实不必这么贴标签,如果真要用佛学语言表达,还不如用“缘起性空”。至于无畏布施,是指“使众生不再感到恐惧”,希望大家读这些系列文章,能“心无挂碍”、“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

最后,《金刚经》里,佛祖其实教了应该如何布施:“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大家不要往窄了去理解佛祖提的布施的真正含义。

(6)般若第六

般若,也是音译,不读bān ruò,读bō rě,意为“终极智慧”,是佛学修行到最圆满的境界。一般分6种:文字般若、方便般若、关照般若、实相般若、眷属般若、境界般若。最后合起来,就是金刚般若。

文字般若,好理解。即表达方面的悟道,一个人真正完全理解了一个东西,他的表达,包括语言、文字,都是自然流淌出来的。五祖慧能不识字,在柴房里听别人读《金刚经》而悟道,但是悟道后,说出来的话,就全是微言大义了。据说悟道的时候,过去千万生读的书都会想起来。有人说,“书到今生读已迟”,真有前面几辈子读的书都能想起来这么一说?

方便般若,就理解成方法上的突破即可。学者有“研究方法”,匠人有“窍门”,佛家有“法门”,股票有“绝技”,这些方法,如不经人指点,自行摸索往往会非常艰难,需要长时间的孜孜以求,还难以捅破那层窗户纸,无法顿悟。

关照般若,理解为实践,功夫上身即可。“时时勤拂拭”是佛学的说法,“绝知此事要躬行”是陆游的劝诫,“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后面三个般若,不再展开。不想精修佛学,行走于尘世的普通人,如果觉得理解困难,就把六般若简单理解成文字智慧、入世智慧、出世智慧即可。

文字智慧前面解释了,入世的智慧,包括一个人的阅历,眼光、鉴别力、谈吐的分寸、处事的圆融得体,等等。而出世的智慧,则是胸襟、气度、举轻若重、举重若轻、破执破空、豁达通透等等。在尘世中修行,有这些就够了,挺圆满了。

罗汉、菩萨和佛,是开悟的智慧不同,修行的境界不同,由此获得的果位不同。丁元英说,“我与佛缘门槛就算缘尽了,不进不出”,又说“修行不取真经”,因为他取了自己的经。真佛听了,不但不会怪他,反倒会颇有赞赏。

《金刚经》佛祖亲言:“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你们这些和尚,当知道我说法,就像给了你们一个竹筏,(你们自己划竹筏到对岸,到了对岸,竹筏还有用吗?)就算是法也可以舍弃,何况那些“非法”、“假法”。

这就是佛祖的大智慧,大包容!带给你智慧,却“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他在乎的不是你是否赞同他,而是你是否开悟,是否解脱,这是一种怎样的胸怀和悲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