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柴孝伟

买进就值,越来越值,时享价...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


桂浩明

申万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宋清辉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官方账号...


banner

banner

断事易早 是投资路上最容易犯的毛病

小韭菜淘金   / 2022-09-15 16:08 发布

在所有最容易犯的错误中,我觉得“断事易早”是炒股最容易犯的错误。

断事易早也可以说是断事易草,就是很容易、很轻率根据局部特点和少数案例,得出一个结论。无论这个结论叫方法、模型、规律、认知还是所谓的悟道。

今年我见过太多人,在中通客车上赚了大钱,然后就得出结论:龙头不过如此,从此知道龙头怎么做了。

那意思就是说:悟道了。

我还见过有些人,在浙江建投上大赚之后,突然像变个人似的,见人就是股神的感觉。好像从此之后,天下再没有能拦住他的事儿,更没有能难住他的股票。

那意思是说:洞悉股市天机了。

太多太多这样的了。

还有一些朋友,刚刚做成几笔低吸,就突然得出低吸定律了;刚刚买对几个板,马上就得出打板模型了;刚刚做成几笔分歧转一致,马上就出炉分歧心法了。

这些都属于断事易早。

很容易根据最近几笔成功的交易,得出一个普世的规律和模型。

当然,这在其他领域也存在。但股市更明显,特别是入市不深的股民。

前天赚8000,昨天赚了5000,今天赚了6000,他就敢得出他适合炒股的结论,然后哭着闹着要辞职,搞什么全职炒股。

岂不知,股市远非那么简单。

其实,断事易早不但是散户的毛病,机构和高手也容易犯此类的毛病。

今年年初,妖股横行,趋势股下跌,很多人就断言,今后只能做妖股了;年中,趋势股横行,妖股被监管,于是很多人又断言,今后只能做价值股,短线股没办法做了。

我不知道很多人得出结论前,是否进行深入的思考。我只知道,一个规律和认知,必须建立在至少N年数据的基础上,或者至少一轮牛熊的基础上。怎么可以以过去一两个月甚至一两个星期的感受,来轻易得出结论呢?

前段时间还发生一个搞笑的事情,某券商的一个高层,非要打电话见我一面,说发明了一种新模型,可以完美做牛股。

后来我去了他的办公室,他给我展示。

看我,我问了一句话:你这个模型运作多久了?

他说:三个月。

我又问:你亲自去做这个模型吗?

他说:现在是模拟。

我听罢说,好好,等你多跑几个月吧。

其实我是够给他面子了,因为它展示的时候,我从话里话外听的很明白,它就是从过去的几个龙头上得出一个共性,然后建立了所谓的模型。这种模型太脆弱了。

股市浩如烟海,任何人想在里面找个铁律或者真正有效的模型,都不容易。并不是说建立模型难,而是说让这个模型经受时间冲刷难。但,很多人根本没有那个耐性去等待时间的冲刷,就迫不及待的把模型“真理化”,这就是最大问题所在。


随着炒股年岁增加,我越来越不敢轻易的去“下定论“,特别是战术层面的某个模型、某个买法、某个技法。所以,我在里,也更多的谈个人心得体会。我并不觉得哪个术是坚不可摧的,哪个模型是至高无上的,既然如此,我为什么还以去写那么多术呢?

在市场上,亏最多的,一定是术最多的。

因为术最容易受“断事宜早”伤害和冲击。

有的人,炒股年限都不到两年,就轻易的说市场上所有的龙头他都做过,所有做龙头的方法他都懂。还有一些人炒股不到2年,就开始到处普及各种小作文和估值模型了。

断事易早多么普遍呀,根本没有把市场的凶险领略够。

当然,我说这么多,并不是说别人,而是说每个人,包括我自己。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断事易早的毛病。特别是当我们刚刚炒股的时候。

随着年限的增长,我越来越觉得断事易早是做投资的大忌。

那些看起来很华丽的战术和模型,其实在时间长河面前,都会千疮百孔。

我不是反对总结模型和方法,而是说股市里任何模型和方法,都具有挂一漏万性。你以为你抓住了它的精髓,殊不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案例的增加,你会发现遗漏的更多。

只有无尽的时间,无尽的岁月,千锤百炼,对模型进行无数次的拷问和敲打,那个模型才能称之为模型,那个认知才能称之为认知。

没有脱一层皮得出的结论,都不能称之为结论。

没有差点丢半条命得到的方法,很难称之为方法。来源股市的逻辑